时间:2024-06-18
安然
【摘 要】纵观当下舞台上出现的朝鲜族舞蹈,无论什么题材,都呈现出刚柔并济的风格特点。作为外在符号的动作,之所以呈现出“刚柔并济”和“动静相融”的风格特性,与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由此传递的民族精神,对于教授和学习朝鲜族舞蹈,有深刻的作用。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精神;儒家文化;生命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098-02
中國拥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不同的民族精神气质。北方蒙古族的豪迈、南方傣族的秀美,西部维吾尔族的奔放、东部汉族的朴实。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朝鲜族,也是这样一个拥有独特气质的少数民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朝鲜族”是一个专称,专指中国的朝鲜族。它是一个既有别于中国其他民族,又有别于朝鲜人和韩国人的称谓。朝鲜族人民在国籍上属于中国人,但是在文化和民族上又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和韩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①。朝鲜族舞蹈,终因后世的流变与所处空间的不同,在各地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一、“走动”的民族,不惧挫败,不怕阻挠——代表作《扇骨》《小小长今》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古朝鲜族形成。公元前二世纪,建立卫氏朝鲜。公元前一世纪(108年),汉武帝又灭卫氏,建立乐浪等郡县,汉民进一步迁居半岛,直到汉魏之时,半岛南部仍居住着燕人的后代。公元前57年到668年之间,朝鲜一直是三国统治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直到公元7世纪,新罗和唐联合攻灭了高句丽和百济,朝鲜半岛才第一次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历史上称为新罗民族。14世纪的李氏朝鲜建立,这个民族复被称为朝鲜族。到了近现代时期,特别是清王朝覆灭以后,为了躲避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封建、军阀的暴政统治,朝鲜半岛的很多人被迫跨过鸭绿江、图门江,到地广人稀且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中国边境地带寻找生路,垦殖拓荒。
大量史料证实,朝鲜民族从形成之日起始终处于一个“走”动的生存状态。统治者频繁更换,外来民族的侵犯和压迫,使代代朝鲜人民必然面临家园和亲眷的离去。一个在走动中形成的民族,被历史赋予了反抗和不屈,一如朝鲜族舞蹈呼吸的特点:顿——撑——伸。“心带气,气带身,身带形,形带神”,朝鲜族舞蹈由心而发的意念,与民族背负的历史感一脉相承。
再看第七届桃李杯获奖剧目《扇骨》,同样也体现了不惧挫败,不怕阻挠的朝鲜族精神。 “一开一合之中,浸透世态炎凉;亦张亦弛之外,哪顾南北东西。”该作品对世人传达了朝鲜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朝鲜族女人内在的骨气。一把扇子一个人,述说着回忆,铭记着历程。一开一合之中,总能看到一个历经风雨的人。除此之外,深圳艺术学校的朝鲜族女子独舞《小小长今》,也是选择了个人与命运抗争的人物原型进行创作,宣扬了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朴实”的民族,谦虚细腻,含蓄委婉——代表作《苹果丰收》《长白祥云》
中国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山盘水绕、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该地区多种植水稻,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从古朝鲜形成之初,这里不仅传入了汉民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农耕文化也一并被朝鲜民族接受。朝鲜族与汉族一样,有着农耕文化的典型特点,不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企盼风调雨顺,营造天地人和的环境。“农乐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农乐舞”是朝鲜族人民庆祝丰收的歌舞娱乐活动,后来发展为农忙后农民自发组成的互助小组中的活动,是朝鲜族民间舞历史中最具农耕生活色彩的传统民间舞蹈。“农乐舞”不仅传达着“农为天下根基”的主题,也显示了朝鲜民族与汉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
这一类型的朝鲜族作品,比如《苹果丰收》《长白祥云》,已经成功地将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提炼并发展为舞台化的艺术形式。前者表现了朝鲜族女子在秋天的苹果园里,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后者以“长鼓舞”为创作元素,表现长白山天池上美丽多变的白云。通过此类作品,我们能够体会到朝鲜民族平静祥和的心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儒、释、道”的熏陶,天人合一,飘逸潇洒——代表作《闲鹤》《行者》
朝鲜族虽然没有全民性的宗教,但宗教(儒教、道教、佛教)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朝鲜族都有深刻影响。古代朝鲜族舞蹈带有明显的陶醉、爽快的风格,后来随着中原儒释道文化的传入,静心、坐禅、问仙等思想开始被接受,朝鲜族民间舞蹈开始向“起伏大、旋转多、点线迂回且潇洒飘逸”的特征转变与发展。在朝鲜民族的观念中,天道、地道、人道皆归为一,自然与社会是合一的。②这样内向性的文化特征,强调通过内省,提高自身境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由此反观朝鲜族舞蹈语言的一大特点,即“卵”形的运动轨迹。气息、动作皆存在于这个“卵”形当中,出手与抬脚,从根部连末梢,沿着“卵”的线路,为整体而服务,这些向内找寻的动作质感更加体现了“和谐统一”。
道家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民族图腾“鹤”中。在朝鲜族人民的观念里,“鹤”是“天界与神仙相依的飞鸟”。人们把仙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把仙鹤栖息之地认作是吉祥之地。朝鲜族男子素白衣裤和黑色背心的传统服饰,就是对“仙鹤”白羽黑翅的仿照。在出席正式场合时,男子还要特地戴上一顶犹如“鹤冠”的黑色纱帽,给人以高贵、素雅之感。可见“鹤”对朝鲜民族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影响。而“鹤”的心态,也赋予了朝鲜族民间舞蹈飘逸、洒脱的韵律特点。正因为“鹤”是朝鲜族人民最普遍的心理映像,所以不论是在艺术舞蹈中还是在自娱性舞蹈中,这一映像都会自然流露出来。“鹤”之所以与朝鲜族舞蹈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不仅与朝鲜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关,还和儒家的和谐、道家的洒脱分不开。这些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朝鲜族崇鹤的审美情趣,并在舞蹈作品中展示出来。
例如,第九届桃李杯获奖作品《闲鹤》。鹤的神态、鹤的意境、鹤的舞姿,典雅、飘逸、满洒的风韵,是编导对仙鹤心态、观念和心理进行的艺术升华。再如第八届桃李杯获奖作品《行者》。较于《闲鹤》,《行者》的意境表达似乎更为深远和飘渺。“长夜路漫,西风凛冽。踽踽行者,心济苍生!”这是编导对《行者》所欲表达意境的概述。前两句暗喻“行者”所处自然、人文环境的恶劣,第三句和第四句展现了“行者”的情态并点出作品“心济苍生”的内涵。这一类型的作品,将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文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自省”的民族,起舞婆娑,叩问生命——代表作《残春》《缟素》
舞蹈作为一种语言,也在承担着联系个人与世界的功能。每一个民族的舞蹈现象背后,都包含了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文化与审美。舞蹈是人的肉体与精神极度融合的艺术,而舞蹈艺术的轨迹正是在透视人、人性和人情,强化人生、观照生命过程中形成的。③
在中国民间舞蹈创作的历史上,有一部作品不得不提,它就是《残春》。这部作品成就的高峰,迄今为止还很难被超越。它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让我们看到了浓郁的舞蹈语言,绚丽的异域风情,没想到连复杂的人物个性居然也能通过民间舞表达出来。那种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把朝鲜族舞蹈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据悉,《残春》的创作动机来自编导妻子的分娩,编导从妻子分娩时的样子顿悟到生命来之不易,从中体会到生命的艰辛与神奇、脆弱与坚强。作品选用一首反映古朝鲜王朝兴衰的民歌,对朝鲜民族的舞蹈语汇进行了革新。大幅度扑伏、扭曲、抽搐、搏击、腾跃、跌落、旋转……呈现出一种内省、焦灼的生命状态,唱述了“惜春长怕花开早,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匆匆春又归去”的烦恼。也于深沉的情调中呈现出难以抑制的生命激情,深深触动每一颗历经沧桑的心。在舞蹈高潮部分,也是有意识打破“拍胸舞”单臂拍胸与巫舞“划甩手”平稳对称的动态节律,夸张变形使之与作品情绪对应。演员于晓雪曾言:“孙龙奎编导有意识打破当时传统民间舞创作理念,用自己熟悉的本民族舞蹈語汇,浓缩、凝练、变异、升华、创造出一个有别于民间与课堂,属于都市化、剧场化、个性化的民间舞,同时借以表达一个都市民族编导的心声。”
而另一部作品《煞尔普里》(原名《缟素》),虽然在“桃李杯”的舞台上匆匆而过,但是作为演员的笔者,对于编创者以及作品的思考,仍在继续。作品通过一条“纱巾”,用一个动机“缠绕”,表现一个状态——想得不可得,你奈人生何?编者在作品介绍中这样说:“情何以堪意未央,形如缟素心不死。”编者想要呈现的人物,是一个经历过岁月的女人。时间的河里(纱巾),有想得不可得的无奈;生命的河里,有拿起放下的反复。缠绕纱巾,马步下扎,这些原本不属于朝鲜族舞蹈的动作,放在朝鲜族舞蹈作品中并不显突兀。编创者对人生的感悟,以作品最后的“放手”表达出来,这能否理解为是编创者对人生的另一种解读?
舞蹈体现着人类的生命,呈现着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看舞蹈,可以从审美的角度看舞蹈,也可以从生命的角度看舞蹈。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舞,这是最高的韵律、节奏、程序、理性,同时也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当一件艺术作品不再直白地确定其意义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对它进行感受的时候。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时,他才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或受教育者,而是成为了创造者本身。
注释:
①朴永光.中国语境中的朝鲜族舞蹈文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
②崔凤锡.中国朝鲜族舞蹈源流及其民族特点[J].德铭译.延边大学学报,1995(1).
③崔月梅.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生命意识——以朝鲜族舞蹈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
参考文献:
[1]白松珠.风韵典雅舞苑奇葩—浅议我国朝鲜族舞蹈特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刘心韵.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03).
[3]朴永光.朝鲜传统舞蹈的沿革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太平武.中国朝鲜族-中华民族全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