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徐敏 盛瑨
【摘 要】意像构建是一种审美活动,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意象构建更是一个核心范畴。在快餐时代,意象构建费时费力,以吉姆坎贝尔的《低像素》作品为例,解读意象构建的关键点。
【关键词】意象构建;中国传统美学;快餐时代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10-02
叶朗曾说“意象就是形象与情趣的契合。”意象源于物,孕于心,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的合二为一。意象的构建则是由具象的物象到内心中的抽象的过程。
一、大众化的意象审美现象
赵国乾在《论中国意象的美学意蕴》中提出意象具有主体性、象征性、多异性、承袭性的特征,意象蕴含了含蓄美、朦胧美、自然美、新奇美等审美形态。不难看出,传统意象多偏向于含蓄、朦胧等审美形态,而在时代不断更替发展的今天,人们摒弃了含蓄、朦胧等表达方式,以往传统艺术中抽象的部分因为难以理解而不被喜欢,从而喜欢上新奇以及更加直接的表达方式,人们趋向于对新鲜事物和原始生命力中的自然的追求。
(一)大众化审美的现状
伴随着快餐时代的来临,因经典意象的构建费时费力,享乐主义占据了一席之地。各类“短视频”App层出不穷,一个短短的十几秒小视频就能让你一夜之间拥有几百万的“粉丝”,成为网络红人。归根结底,是时代的转变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坐地铁、赶公交等碎片时间里拿出手机看一看,这些视频的特点都是短小、简单,不需要思考,利用碎片时间让人们得到短暂的快乐。但它的另外一个特点则是无记忆点。
在电影艺术中,服饰、道具、人物形象、台词、剧情、构图与镜头语言等需要经过精心设计,才能使得剧情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各种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但现在一些网剧台词过于直白,服装道具特效更是粗制滥造,剧情推进平铺直叙,因此缺失些许的朦胧含蓄之美。
(二)大众化审美与艺术作品走向
在享乐主义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部分艺术家忍受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为适应市场,降低作品的标准,也有的艺术家创作出一部分“快餐作品”供人消遣,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创作者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哗众取宠的现象。同时也有部分艺术家依旧保持初心,用心创作。即使一些艺术家用心创作的作品在当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但时光就像海浪一样,冲刷着它,直到它发出金色的光芒。
这个时代不缺为适应市场而生的追名逐利之人,也不缺失一直守着自己内心的坚守、认真去创造自己作品的艺术家,但更多的,则是将市场和艺术二者进行平衡的那些人。大众所需要的也正是这一类人,作品粗制滥造,不深入人心,受众不会买账;作品太晦涩难懂,缺乏吸引力,艺术家也同样不被大众认可;只有作品既能够吸引观众,又能够给予受众养分,带给受众思考的创作者,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二、吉姆坎贝尔的意象审美解析
(一)关于吉姆坎贝尔
吉姆坎贝尔,一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当代艺术家,以LED灯具而闻名,目前的作品结合了电影、声音和LED灯装置。多年的工科背景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后来又去学习了电影知识,使得他成为艺术与技术并行的“两栖”人才。
(二)《低像素》作品的意象分析
在吉姆坎贝尔的经典印记作品“低像素系列”的五件作品中,有一件作品叫做《散射12(华盛顿妇女游行)》,是由定制电子元件、432个LED灯、处理过的有机玻璃构成。
这件作品遵循着一种颠倒的逻辑:感知因距离而异,观众越是靠近作品想要谈起究竟,作品反而越是捉摸不清。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它更像是吸引观众去探究真相的一种手段,是在挑战观众的舒适感和欲望,观众会有好奇心和想要看清楚的欲望,但越靠近越模糊,只看见一个一个LED的小灯,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那样闪烁不定,反而理性一点或者探究欲望弱一点,站远一点,影像自然就变得清晰。很遗憾的是,清晰之后的影像去掉了那层模糊不清的带着朦胧的面纱之后,就是一段街头妇女的游行。
在电影问世之后,蒙太奇的作用越发重要,吉姆坎贝尔在自己的作品中,无论有意无意,就将电影的一部分魅力因子加入进了作品之中。对于观者来说,驻足作品之前,看着模糊不清的影像、闪烁不定的小点,似乎和电影蒙太奇中的闪回、记忆、梦境的描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吉姆坎贝尔的“低像素系列”作品中的这种模糊感和中国画中的“是与不是”审美意象观念又有着相似之处,模糊带着记忆的特点,与西方焦点透视画法中的精确精准不一样,更容易打造出意境留給观众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带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神秘感,当观众后退到合适的距离之后,画面逐渐清晰,人眼逐渐能够识别,真相逐渐被揭晓。
在这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现代社会,“精确”成了现代人的“代名词”,我们去探寻真相,往细小的方面去挖掘,穷究其境反而越是不能看清楚。他的作品还带着些许的哲学思考。仿佛是在告诉观众,别太用力,也别放弃,别去探究细节,而是发现整体,真相就离我们很近,就看你能否找到合适的观看距离。结合后来清晰的影像,你会发现,你想要探寻的真相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吉姆坎贝尔的作品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用色块来表现自身。“低像素系列”作品所创建的意象和中国的泼墨山水画一样,并没有一种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感知,一种错觉,一种闪回般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曾在电影镜头中见过,用来描述梦境或者记忆,还有闪回、抽离等抽象的人体情感体验。未必非要清晰,模糊不清也能使人断断续续回想起儿时的一个场景,勾起你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从技术上来看,用LED灯排成矩阵,中间隔着距离,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小的像素点,人眼隔得远便可以将所有影像看全,不去看一个一个的闪烁不定的小灯,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反而能看清楚画面之中的内容。但在吉姆坎贝尔的作品中,这种哲学逻辑探讨似乎比内容要重要,带给人的心理体验也比实际的影像内容重要得多。
三、意象审美的平衡引导方式
每个人之所以审美不同,就在于美的标准并不统一。美在各个时代都带着各自的印记。我们能够欣赏青天白云的自然美,也能欣赏高楼大厦规整的建筑美,更能欣赏旧房子带来的破败美。因此,看待问题的眼光不能一成不变,审美并无高下之分,将世俗与经典的意象审美平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审美虽无高下之分,但作为艺术家应该时刻保持着一种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不要对新生事物望而却步、裹足不前,也不要盲目崇拜新一类的艺术思潮,在新鲜事物中迷失,完全丢弃传统,而应该合理地将其结合起来,在经典与世俗的审美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一)培养大众审美的素养
中国人在看见月亮时,会想到家乡和团圆,那是因为在古代,无数诗人曾经为我们描绘了“月是故乡明”的意象,从小就接受古诗词教育的我们,受到了古代诗人的影响,体会到了诗人月下独酌的孤独感,所以更容易理解“月亮”的含义。而我们之所以对月亮有着这么多的理解,是因为诗人成功构建出了关于月亮的艺术意象,又因古诗词的普及,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和意图。
如何去理解一个作品的意象,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不仅仅要求作者要有向观众表情达意的功底,受众同样也要具有审美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美能让人受到吸引。我们更愿意驻足在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中,而不是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面前;也更喜欢那些穿衣风格有着自己明确的审美的人。从传播的角度来说,美是传播途中的一大功臣,那些深入人心的广告,美的总是比不美的传播效果要好很多……
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大众应该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会举办许多展览,多去参加此类活动,受到美的熏陶,自然就更容易理解作品。站在作品前多思考作者的意图,享受作品带来的美,对于提升审美能力来说大有裨益。同时,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作品中的意象,受众也会有自身的收获。
(二)提升艺术家的创作能力
艺术家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家,是因为其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比普通人强,作品能够深入人心。因此艺术家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时刻锻炼自己的鉴赏力、洞察力、想象力与营造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鉴赏力就是鉴别美的能力,能明白作品的价值,进行合理品鉴;洞察力属于一种感知能力,有着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有着将美转换成灵感的能力;想象力需要天马行空,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让心干净纯粹,自由自在;营造力指的是将众多的零件、碎片等进行加工、改造,并按照規划、方案将其组合、拼装、搭建、结构成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一种很现实的动手能力,也是一种在心中就谋划好了的谋略能力。艺术家应该好好利用自身优势,创作出经典的艺术作品,不断吸引大众并引导大众审美朝高雅方向发展。
四、结语
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优势,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艺术有了越来越多实验的可能性,新的艺术观念与旧的审美体验产生碰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旧的有意义的东西,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新与旧结合在一起,从而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艺术家创建的意象应该是经典与世俗的平衡,在追求创造纯粹的同时也应该下功夫去研究受众的喜爱程度,既能保证自己的作品不因晦涩难懂而被市场摈弃,又能使作品构建出有深度的艺术意象。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郁沅.中国古典美学初稿[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265.
[3]赵国乾.论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学意蕴[J].东岳论丛,2005,(06):119-123.
[4]康尔.艺术原理通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5-162.
[5]朱志荣.论审美意象的创构[J].学术月刊(沪),2014(5).
[6]邓逸钰.寻找数字时代艺术创作的支点—构造数字艺术作品的意象美[J].大众文艺,2013,(24):141-142.
[7]胡薛冈.意象范畴的流变[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