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礼乐文化语境下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反思

时间:2024-06-18

刘晓慧

【摘 要】中国作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明基础。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快速进步中,礼乐文化从边缘化、漠视化到引起国人的重视经历了一段风霜的历程。本文通过对礼乐文化的简述、礼乐文化发展状况的概括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简要概括,以此来谈谈礼乐文化语境下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反思。

【关键词】礼乐文化;礼乐文化边缘化;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041-02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一部分,礼乐文化的发展也影射、影响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其发展脉络和过程也是随着礼乐文化发展而变化的。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程引人深思,过去和现在的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是怎样的脉络、遇到过什么问题、现如今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方向在哪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探究和反思。

一、礼乐文化

“礼乐”本源于远古初民祭祀天神地祇与先祖的活动,后来泛指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1]先秦时期的音乐制度、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音乐风俗以及所传达的音乐精神,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铺设了一条“礼乐文化”的基本路线。礼乐文化是具有中国特殊色彩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形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生活、道德教化和艺术形式等内容。

礼乐文化从先秦时期产生、发展到成熟阶段,历经了最原始的风俗礼乐时期、西周的礼乐制度时期、东周的礼乐思想时期,每个时期都有时代性的特征。最初的礼乐风俗是在远古时期到商代末期形成,主要是巫术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要特征;周代时期所用的礼乐,后人皆称为雅乐,之后的礼崩乐坏保留下来的乐才慢慢上升到国家用乐,目的是保证皇族的纯正性。可以看出周代的礼乐制度主要服务于皇族,而且是以政治利益为基础来治理国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丘所创的儒家学说倡导血亲人伦、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核心思想是“仁”。这一时期的礼乐注重理性的实践,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伦理思想具有思辨哲学的特色。这三个历史阶段的礼乐文化从具有宗教特色的巫术文化开始,到礼乐制度服务于皇族,再到具有思辨哲学并注重理性实践,在这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发展和积淀为后世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沿革奠定了根基。

二、礼乐文化边缘化

(一)礼乐文化边缘化的原因

中国经济日渐衰退之际,英、法、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经济正以迅猛之势发展起来,而中国正是这些国家看中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西方国家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扩张殖民地,同时鸦片的走私为列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鸦片战争随之拉开序幕。

鸦片战争的爆发,拉开了殖民列强各国争夺中国地盘的序幕,随之涌入中国的还有西方各国的文化和习俗,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西方各国看来,殖民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定居生活,对于殖民地的本土人而言殖民是列强各国的军事扩张、文化扩张以及对本土经济的残酷掠夺,列强各国忽略了因为殖民扩张导致战争带来的各种灾难。

(二)礼乐文化边缘化的过程

在传统音乐的发展上,西方的教会音乐文化传入,首先在音乐织体上让国人初步了解到西方音乐的形式和表演方式。中国的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体系为基础,有文字谱、工尺谱、俗字谱、律吕谱等十三种记谱法。西方音乐在五度相生律的基础上创作出七声音阶,音乐织体结构是按照一定的排列法组合起来的。新的音乐形式的出现,吸引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并激发了他们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兴趣,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效仿和传播,吸引了大批国人学习西方音乐文化,认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守旧、没有创新,西方音乐文化因为音乐织体的丰富更加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与此同时,大批青年学者纷纷留学海外学习西方文化。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间,部分政治家主张效仿欧洲国家建立新式学堂,并主张废除科举制度。20世纪初期,新式学堂逐渐兴起,学堂乐歌也随之进入新式课堂,学堂乐歌主要以简谱记谱,乐歌的曲调主要来自日本以及欧洲国家,乐歌的词由中国人重新填写。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歌词朗朗上口,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歌唱方式主要是集体歌唱。

抗日戰争时期涌现的大批爱国救亡歌曲,是对抗战整体环境的描述、对中国四万万同胞流离失所的悲怆唱响、对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振奋鼓舞。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各个地区陆续得到解放,由于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和工业的缓慢发展,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打开了国门走向世界,从闭关锁国封建时期来到主动发展、主动合作的和平年代。这一时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国门的主动打开也涌入了新时期的西方音乐文化,例如西方的交响乐团在中国演出拓展了国人对音乐的新认识。西洋乐器的传入为中国民乐的发展注入新力量,提供良好的创作和创新空间;流行音乐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音乐中规中矩的局面,国人的思想相较于之前更加解放,并追随时代的潮流发展;多媒体的发展让各路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了解时代进步思想的人们越来越知晓当下思想发展的方向和文化流行趋势。

(三)礼乐文化边缘化的后果

西方文化的涌入不仅影响工业的发展创新,在饮食、音乐文化和礼仪交流上也有影响,从而导致一批国人“崇洋媚外”,倾向于西方音乐的学习,认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呆板单一、没有创新力,而西方七声音阶的发展和旋律织体创作让音乐作品充满生命的活力,更能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美,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自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屡战屡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对于一切国粹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的审美标准全被搅乱了,古老的被抛弃了,对于新的即西方的,却茫然无所知。”随着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视,如何保持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的独立与自信、如何树立本土文化的身份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先秦儒家特别强调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由于具有这些决定性的作用,礼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即如《礼记·曲礼上》所讲:“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2]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对中国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下和未来时代社会发展对礼乐文化的延续标志,是寻求自我文化身份的途径,是树立在多元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坐标,也是对如何面对全球文化交融的积极回应。

三、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反思

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倍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直到现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以西方音乐为样板,在一定程度上西方的音乐语言掌握着中国音乐的话语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构成了不可避免的挑战,中国传统音乐应该以何种姿态迎接西方音乐文化的挑战、怎样树立中国独树一帜的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值得反思和探究。

(一)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树立文化自信

笔者认为现如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程度,激发了一批学者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沿革的探讨。在礼乐文化边缘化的那段历史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被波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要想继续传承下去,首先要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精神值得大家去传承和发展。例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可以合理地增加一些对中国传统音乐补充和拓展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间接吸引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搜集或者学习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或者民族乐器,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对民族音乐文化也有了一定了解,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最终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而不是局限于西方音乐文化的范畴。

(二)重视中国音乐价值体系,促进本土音乐与世界的交流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历史传承性,从中国民乐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部分民族唱法以美声训练为基础,然后再用汉字表达的腔体去贴合,从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看到这一情况,这种唱法已然成为东西融合的综合式唱法。

中国民族乐队的发展如果没有对传统乐器、乐曲、艺术、美学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做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仅靠一些演奏感觉或他性“中国性”创作的感觉是无法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基础的。[3]注重中国音乐价值体系的构建,包括音乐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在内的具有中国文化发展形态的中国音乐文化体系,其涉足的知识领域是多方面的,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理论知识支撑专业学习和发展,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沿革创新,使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更加具体化、易实践化、易传承化,同时又不失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国音乐文化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四、总结

众所周知,早在八九千年前,在河南舞阳县出土的用鹤的肢骨制成的骨笛,经过试奏与测音,可以准确地吹奏出七声音阶,这说明早在七千多年前人们已经掌握了吹管乐器的发声原理;之后经过先秦时期、魏晋时期等历史发展阶段,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树立文化自信,注重中国音乐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合理化、科学化有助于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中国传统音乐未来发展的创新。

參考文献:

[1]韩云忠,王丕琢.礼乐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月刊,2013(08):152-155.

[2]张艳清.儒家礼乐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理论学刊,2013(10):98-102.

[3]吴姗姗.重视音乐教学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2):64-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