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王洁
【摘 要】新闻纪录片《人间世》通过纪实的手法,以医院和医疗矛盾冲突体为背景,聚焦医生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刻画重症抢救、器官捐献、临终关怀等一系列直面生死的故事,还原本真的医患关系和情感世界。本文将从摄制手法、叙事视角及医患关系的表达等方面,分析纪录片《人间世》的创作特点与创新所在。
【关键词】《人间世》;医疗纪录片;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84-02
《人间世》取自《庄子》,通过观察人间世态,体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处方式。较之于以往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摒弃了对医学“进步”和“完美”的展现,更多呈现的是当下医学面对疾病时的无奈与挫败。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成为影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同时也是对医生这一角色的真实写照。9个团队历时两年,在上海各大医院蹲点拍摄,用纪实的手法关注现实中的时与命,聚焦医患之间必然而脆弱的关系,直面现实的残酷。[1]
一、创新摄制手法,还原医疗现场
越是真实的,越能触动人心。纪录片中,“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艺术家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2]《人间世》通过纪实性与故事化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焕然一新的纪录片创作效果。
《烟花》中深受骨肿瘤摧残的孩子们不得不选择截肢切除或“刮骨疗伤”的方法获得健康。镜头下血淋淋的手术现场,几近残酷的治疗手段与孩子们对健全身体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了能保住左腿,王思蓉经历了左腿全骨灭活手术,坚持一点一点恢复行走;面对残缺的袖筒、持续恶化的肿瘤,蔡炫安(安仔)表现更多的是对重返校园的渴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着多彩的人生,与病魔抗争到底是这些坚强的天使们一直在做的事。
医疗现场所展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背后,隐藏着许多艰难选择:治疗方法的探讨、病患及家属的抉择。《呼吸》中廖延龙为给饱受尘肺痛苦的父亲廖连和治疗,卖车筹钱,不远千里求医换肾。面对稀缺的肾源、术后感染风险,廖延龙及家人的心情跌宕起伏。最终,父亲离开了,廖延龙背负着来自家人的不理解,开始新的生活。而与廖连和遭受着同样痛苦的戴向群,历经层层磨难,战胜死亡的考验,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们都曾为肾源的稀缺苦苦等待,也都曾为争取更多生的时间顽强拼搏。治疗过程中的危机四伏使医生担忧,同时也牵动着每一位观者的心弦。
《人间世》对医生、患者、家属的情感展现,还原了最真实的生命体验。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离合悲欢,《人间世》将这些故事以镜头的形式一一呈现,通过纪实的力量,表现了痛苦的挣扎、艰难的选择,在这些沉痛的背后,人世的温情贯穿在对生命、对人性的尊重与思考中。“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痛苦背后的坚韧顽强,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二、转变叙事视角,直面生死时刻
叙事视角的概念来源于叙事学理论,米克·巴尔认为“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3]不同的视角往往会使事物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随着纪录片的发展,医疗题材纪录片从过去的全知视角对医疗和健康进行介绍,逐步转向当下由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病情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的限知视角呈现。其主要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由以及自我解放,较为着重于感觉及意向的扫描和捕捉。以体验者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表达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领悟。[4]
在《人间世》中,笑着鼓励病人的医生、一路奔跑争分夺秒的工作人员、带着医护人员体温的血袋……贯穿了整部影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入职医生钱逸维在工作上的转变,一次次的质疑和自我否定见证着她的成长。同时,处于黄金时期的主治医师虞先濬游刃有余地在专业诊断、手术治疗、医用资源协调之间来回穿梭。儿科医生朱月钮为了更多孩子的健康,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日复一日地在监护病房中度过……他们是无数医者形象的缩影,他们展示的是医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如履薄冰”是虞先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评价。抛去“神圣”光环的医者,为抢救每一个生命竭尽全力,甚至蹲坐在手术室角落,争取分秒喘息……他们让观众清晰地认识到医生这一伟大职业背后的艰辛和不易。
“病房里的故事不像童话,有的结局很悲惨,有的结局很美好,但更多人的故事都还没有结局,包括我自己……”这是身患骨癌困扰的杜可萌写到的。可萌以患者的身份让更多人认识了骨癌,认识了饱受疾病困扰的小伙伴:整条左腿遍布骨肿瘤细胞的王思蓉;捐献眼角膜的安仔;坚强刚毅的刘子涵……面对病痛,每一个孩子都在顽强地进行斗争。“宁愿断腿,寧愿伤痕累累,只要命还在,一切都不是问题。”杜可萌是幸运的,面对疾病,她选择微笑面对不服输;杜可萌是不幸的,癌细胞的转移迫使她离开了人世。一次次与病魔作战但结局仍留有遗憾,现实的残酷,激起更多人对生命的尊重与反思。
三、直面医患关系,彰显人文关怀
庄子在《人间世》一文中提出自古以来“医门多疾”的观点。时至今日,精湛的现代医学,先进的治疗手段也无法避免生命的终结。希望与现实的碰撞,加速医患之间的对立冲突。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生也随之成为诸多高危职业之一。如何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更好实现生命的意义,是医疗类纪录片一直探寻的焦点。
在《人间世》中,我们可以看到ICU医生面对奄奄一息的孩子悄悄在病房角落里拭去泪水;主刀医生耐心告知家属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以寻求理解;医护人员像照顾孩童一样照顾着认知障碍病人的衣食住行……这些场景是普通人难以看到的,不为人知的背后恰恰有着遏制医患矛盾的力量。《人间世》通过毫不夸张的叙事手法,将医护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和背后的生活日常呈现给受众,使受众感知到医护人员的辛苦和无奈。
理解是医生提及的最频繁的词语。信任是每一位医生最大的期冀。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理解、信任医生,和谐的医患关系即会成为医院里最鲜明的色彩。蔡安炫的父母在儿子离世后将眼角膜捐献给医院,为更多孩子提供光明;廖延龙坦然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料理完丧事后特意携妻子向每一位参与救治父亲的医生表示谢意……坦然接受医学的“无力回天”,是一个社会心态成熟的标志。[5]他们用释怀和感恩回馈不幸,为生活在美好幸福中的人们传递了正能量。
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校礼曾表示,“关注当前、观照历史、反映自然科技,无论何种主题,作品中都渗透着世界纪录片创作者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真实的品格和深邃的思考,这些品格为全球的电视记者乃至整个新闻界所传承,成为新闻从业者宝贵的职业操守和赖以骄傲的精神财富。”[6]《人间世》通过短短十集故事,直面医疗领域的不完美,携观者聆听生命中的痛与爱,将人世间的真情实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蒋宁平,岳东.从《人间世》看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现实关怀与纪实表达[J].当代电视,2017(4).
[2]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3]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王丰嘉.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王子墨.《人间世》带来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6.
[6]刘校礼.从广州纪录片大会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A].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