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穿越时空的潜伏者

时间:2024-06-18

王笑格

【摘 要】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与他的爱情一同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当你老了》是其早期的传世佳作,它影射了诗人一生的挚爱情感,超越现实、穿越时空;《亚当的诅咒》则是诗人后期创作的精品,是回归现实后的一种妥协,却依然豁达。从《当你老了》到《亚当的诅咒》,诗人经历了多次爱情的失意,作为爱而不得、一直潜伏的痴情者,这样的爱情穿越时空更显弥足珍贵,对于现今时代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叶芝;《当你老了》;《亚当的诅咒》;爱情;潜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222-02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二十三岁那年邂逅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毅然放弃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叶芝一生一直扮演“潜伏者”,即忠贞的爱情守护者形象陪伴着这位才貌双全的女性,并为她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当你老了》与《亚当的诅咒》分别是诗人前期和后期的代表作。

一、《当你老了》中的超越

在叶芝认识茅德·冈第四年的时候,已经经历了三次求婚被拒的遭遇。在感伤中的诗人却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当你老了》。这首诗歌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近垂暮之年时所爱之人的面容,以及自己始终如一的感情。

一般作家在进行有关爱情的描写时,常用尽苦心展现对方最美的一面,但叶芝却反其道而行,用穿越式的眼光,把岁月的镜头放置在意中人的暮年,描写那个苍老了、头白了、脸上爬满皱纹的形象,不得不令人称奇。诗人在超越现实的虚构世界中徜徉,站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回忆过往,在经验和超验的感受中,交织着若干无法言说的情感。作者在诗中向对方坦诚世间两种不同的爱恋:一种是“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一种则是“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两者对比之下,诗人的爱远离了肉体与情欲,追求更高层次、灵魂深处的相契,这种爱不在乎年龄、相貌、条件,超越世俗之上,是一种圣洁的、升华的、永恒的爱情。

二、《亚当的诅咒》中的回归

《亚当的诅咒》写于20世纪,是作者后期的代表作。诗歌描写的是作者与茅德·冈及其密友于黄昏时的一次闲谈,借用亚当的传说,表现诗人创作的辛苦以及追求爱情的疲倦。《圣经》故事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被上帝诅咒后一生都要在艰辛勤劳中度过。诗人正是借此表现自己在作诗和感情方面一直以来障碍重重。“我断言自从亚当堕落,再没有好东西不需勤劳作。”可见此时的作者,人生经历了数次起伏与波澜后也认清了现实。诗的末尾写道谈起爱情时沉寂一片的情景,在时间的冲刷下,往日的激情和梦想渐渐褪去。虽依然留恋于对方,但长久的“马拉松”已经耗去了诗人太多的精力,所以即使竭尽全力用“古老又高贵”的方式爱着意中人,可是自己却变得不再如同从前那般富有激情,取而代之的是有些疲惫、孤独,那样的感情似乎也显得苍白无力。这是作者对于现实的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无力感,很多时候再执着也得不到所想要的,所以承认现实的一切也是一种成长的变化。

面对现实,诗人的确感到无奈,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心却依旧开阔旷达,这体现在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中的意象总是深远广大的。“白日余烬”“蓝绿色的天边”“一轮残月”“群星之间”,虽有一种悲凉沧桑之感,但壮阔的景象仍将整首诗的格局提升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层面。这在前一首诗《当你老了》中,也有类似的描绘,如“头顶的山上”“一群星星中间”。“星星”这个意象在两首诗歌中都有呈现,象征的是一种永恒。宽广的景象总能让人的胸襟变得开阔,儿女情长似乎也在其中缓缓消融,这也是诗人为什么总能够从悲伤中很快超拔的原因。

就整体而言,诗歌的语言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用的是流畅而不露痕迹的口语体,却将真挚的情感传达地十分到位。如果说叶芝的爱情诗歌与其他爱情诗歌不同,那么一定是体现在语言的平淡。诗人在诗歌中没有过多表现激情,字里行间透露着淡淡的哀伤,却真诚又执着,这与诗人的形象,即痴情的潜伏者是有关系的。大概对于诗人来说,当某种情感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可以自叹自怜,但无法彻底割舍。所以,他常常将这淡淡的哀伤置入时空的大背景中让哀伤渐渐隐去,也成为其诗歌独树一帜的风格。

三、穿越时空的潜伏者形象

诗人叶芝的一生,就如同亚当受到的诅咒一样。在写诗方面,每写一首诗都像一场战斗,“一行诗有时要几个小时;但若显得不像是即席之作,我们的推敲就算是白忙活。”(《亚当的诅咒》)经过精心雕琢的诗却要看起来与即席之座一样,可见诗人耕耘之艰辛。

而诗人对爱情的耕耘不亚于对诗歌的耕耘,甚至更胜一筹。他对茅德·冈的爱恋和追求,从1889年遇见她的那一刻开始,一直持续了三十年,到其五十二岁向茅德·冈的女儿求婚被拒后才终于结婚。但他始终忘不了这段感情,以至于在成为诗中那个头发花白,布满皱纹的老人时还想约茅德·冈出来喝茶,其执着程度让人感叹又惋惜。在《亚当的诅咒》中,他似乎回归并认清了现实,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苦苦追求却毫无结果的悲哀,但依然怀有豁达的心态。而在之后一篇《智慧随时间到来》里,他这样写道:“在我青春说谎的日子里,我在阳光下招摇;现在,我萎缩成真理。”或许是认识到了执着追求的可笑之处;或许是意识到了爱情作为他写的唯一一首失败的“诗”,却成全了他一生才华的绽放。

不管怎么说,这段穿越时空波澜起伏的感情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洗礼早已升华,毕竟,就如同样是描写痴情“潜伏者”的现代话剧《恋爱的犀牛》中反复吟咏的那样,“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感情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相对而言,爱情是多么美好,但不堪一击。”在这样“过剩”的时代里,情感似乎唾手可得,变得不再那么珍贵,很多人将爱情作为游戏,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于是我们看到现今社会总是在上演着一幕幕有关情感的悲剧。在这样的现状下,又有多少人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等另一个人,悲喜皆为爱,路长却能慢慢走?因此,如叶芝般忠贞不渝的爱情守护者的形象自然在人们心中变得无比高大。叶芝自诩为“最后的浪漫主义者”,而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就是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即使道阻且长,也依然执着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长潭可越, 深谷亦可越。

闻一多先生认为世界上有两种爱情:一种是利他之爱,一种是利己之爱。诗人的感情毫无疑问属于前者。他本是一个厌弃政治运动的人,但却为了找到通往爱人心扉的道路,毅然投身于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中。这种把爱人的需要置于首位的痴情,甚至化为了对对方心意的全方位认同与付出。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道:“若不能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可见诗人所寻求的爱不只是所谓的“两情相悦”,而是通过发展自己的人格去接近对方,以达到“两心相知”的灵魂交融。这样的爱情,在“利他”与“无我”中升华,秉承永远将对方置于第一位的心念也成就了高于常人的大格局和大境界。

南怀瑾老先生曾说,“爱情是最高级别的自私”,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尤其一语中的。如今在多数人的感情世界中,真正爱的对象不是对方而是自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无休止地索取,最终使得双方都疲于应对,分道扬镳。相比之下,诗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更带着些“无我”的感情,给了世人莫大的启迪和震撼。

参考文献:

[1]张少茹.潜伏的痴恋者 ——再读《当你老了》[J].名作欣赏.2018(8):114-115.

[2]赵雁.奔腾而隐忍的爱——浅析叶芝名篇《当你老了》[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2):11+20.

[3]范献辉,商金芳.永恒的爱——读叶芝的《当你老了》[J].电影文学.2007(16):74.

[4]刘微.悲喜皆为爱:浅谈严歌苓与《陆犯焉识》[J].文学教育(上).2019(3):48-49.

[5]孔寅,于師号.雪泥鸿爪中的美丽——论汪曾祺《晚饭花》的叙事艺术[J].2018(9):11-12.

[6]茅伊莹.从先秦时期的婚恋民俗谈《诗经》价值[J].文学教育(上).2019(3):60-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