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南韩旦
【摘 要】借助媒体进行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事务,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大众传播的新时代特征,有关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报道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策略。本文选取具有权威性代表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为例,将十九大后有关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样本,探究新时代下关于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的新闻叙事模式,为有关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提供不同的解读视角,对今后相关媒体来说,如何创新叙事方式进行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叙事视角;领导人形象传播;《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200-03
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新时代提出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相关课题,无疑,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传播在政府的政治传播中,特别是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环境也具有新的面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①面临受众集聚手机终端的现象,传统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积极创新,在进行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方面形成了一套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叙事模式,走在了新时代领导人形象传播叙事策略创新的前沿。
一、新时代下传播媒介、叙事方式与领导人形象传播
(一)媒介间深度融合
新时代的媒介依托互联网技术,各种新型媒介层出不穷。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深度融合趋势,“中央厨房”成为各个媒体报道大型会议的标配。微视频、H5、图表、直播、VR等新形态逐渐崛起,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成为今年两会新闻报道新趋势。②此外,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新闻制作与报道方式被彻底颠覆。新华社成立“媒体大脑”,可以快速扫描上亿网页并进行综合计算分析舆情,仅用5秒钟就生产出第一条两会MGC(Machine Generate Content)视频新闻。
(二)新闻叙事方式开始转变
尽管不同的媒介可以讲述相同的“新闻故事”,但是媒介形式却会影响故事的叙事方式。③媒体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深刻影响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形态,也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叙事框架和策略。与传统的倒金字塔新闻叙事模式不同,在移动化、碎片化、互动化、个性化的媒介融合新时代,出现了动画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对话新闻等新型新闻叙事方式。新时代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与互联网初期的媒介简单融合——“同一内容多次分发”不同,媒介融合从初期的“+互联网”到深度“互联网+”,媒体开始重视不同媒介形式的不同叙事结构差异,注重根据不同的媒介特征采取相应的叙事框架和策略。
(三)领导人形象传播
媒介间的深度融合影响了新闻的叙事范式,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处在国家事务中不可缺少的领导人形象传播的相关叙事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在新时代日趋开放的媒介环境中,传统的宏大、严肃、说教的领导人形象传播叙事方略已不再适用。新闻编辑根据新兴媒体的传播特征形成了新时代叙事策略,领导人形象传播朝向亲民化、平民化、互动化方向发展。下文将选取《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相关领导人报道为样本,着重分析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创新叙事方式。
二、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创新叙事方式
(一)多元叙事角度:客观传播领导人形象
底本本身没有视角问题,底本像一个花瓶,可以从任何角度加以观察,加以摹写,叙事者就像个电影摄影师,他可以来回移动,从各种角度拍摄;他也可以站定下来,从某一特定角度做极有限的移动。④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素材便是叙事底本,新闻文本则是经过记者编辑按照一定的叙事角度组成的叙事文本。有关叙事角度的说法也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术语”,如“视界”(Vision)、“观察点”(post of observation)、“叙述焦点”(focus of narrative)、“方位”(aspect)等。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也有很多争议,奥地利文论家斯坦采尔(F.K.Stansel)将其概括为三种“全知作者式、第一人称兼人物式和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式”,瑞典文论家伯尔梯尔·隆伯格曾提出四分类法,即“全知作者叙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和客观叙述”。这些分类在学者赵毅衡看来,是混淆了叙述者身份形态与叙述角度范围位置。叙述者的形态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可以现身也可以隐身,叙述者的身份,可以是主角,可以是次要人物,也可以完全在情节之外。“叙述角度是事件的感知方式,叙事者却是叙述信息的发送者,这两者可以重合,但不一定完全重合”。用热奈特的话,区分叙述角度弄清“谁见到”,区分叙述者弄清“谁说话”。
传统的领导人相关新闻报道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即上帝视角,对人物的故事无所不知,看似全局式客观叙事却容易给受众造成认知障碍,受众会对这种说教的形式产生反感,并对“真实性”产生怀疑。《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
在进行有关***形象传播的新闻报道时,采用第三人称+多元叙事角度,即叙事者并不是仅仅全局式观察到故事的发生,而是通过不同叙事角度形成有限的人物感知视角。
文章《***:建设南海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是讲述***在青岛海洋科技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情况,“建设南海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则是从***本人的感知角度出发,通过***视角讲述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研对于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从而向受众展示出一个时刻为祖国辉煌未来着想,重视科技、鼓励技术创新的国家领导人形象。《这件事,***视为“根本大计”》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推送的主题文章,“根本大计”一词从***本人视角進行叙述,结合直接引用***语句:“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客观传达出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担忧、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领导人形象。
(二)悬念叙事:鲜明传达领导人形象
小说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叙事语法是“悬念”,即作者把故事的谜底有意识地泄露给读者,读者只知道结局,对故事发生的具体细节,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一无所知,这便造成了吸引读者的设置悬念。学者罗钢认为,人们推崇悬念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悬念产生的情感反应是长久的、持续的,而且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强烈”。⑤《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在进行领导人形象传播的时候便注意到了这种叙事策略。
常见的这种悬念设置是在文章的标题中。《这些年,***带火了哪些小吃》一文,标题便给读者设置了疑问,“小吃”本是市民喜爱的食物,作为国家领导人怎么和“小吃”发生关系?又是怎么带火了“小吃”?文章从***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天津出席中俄友好交流活动,普京亲自动手试做了天津当地的特色小吃狗不理包子和煎饼果子,***品尝后为煎饼果子点赞开始,从2013年12月北京庆丰包子铺用餐到2014年2月准备山西泡馍、肉夹馍,招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从2014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回忆“贵阳的牛肉粉”到2014年3月17、18日河南兰考考察时“河南烩面‘回碗,向邻座推荐胡辣汤”等。悬念展开的过程正是传达鲜明形象的过程:第一,***自上任以来外出考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亲自体验考察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这是一位讲究“实干兴邦”的国家领导人。第二,这是一位没有“领导架子”“接地气”的国家领导,亲自排队取餐不享受“特权”,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领导。第三,这是一位质朴勤俭的领导,他说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更是以身作则,“贵州牛肉粉”使他回忆起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时工作的时光,他将这称之为“幸福感”。
《建设“美丽中国”,***提出这样干》同样在标题中设置叙事悬念,受众心中带着“到底怎样干?”的疑问,体会***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从侧面亦传达出大国领导人形象。这是一位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立志要“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的国家领导人形象。《今晚祝酒辞,***引用了这四个儒家经典理念》一文,给受众心中设置了“哪四个理念”的悬念,悬念解开的同时亦传达出领导人的形象,这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友好邻邦外交政策的国家领导人。
除常见的标题设置叙事悬念外,《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也会在文章正文中设置一定的叙事悬念。在推送***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讲话的报道时,文章一开头便抛出三个问句,“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哪些新突破?面临哪些新形势?要如何继续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讲话中一一给出答案。”答案给出的过程中也是传达领导人形象的过程,这是一位向世界强国看齐,重视科技创新,立志要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领导人。
(三)图片叙事:展示领导人立体形象
图片在新闻报道中作为文字叙事的补充,亦通过画面的构图和意象传达出图片背后的故事和深刻蕴涵。如今在报道领导人考察或外交方面,图片叙事也出现了不同方式。以往涉及到领导人外出访问的新闻报道多是领导人笔直站立或和他国领导人握手,形式呆板,图片仅仅是记录,背后的叙事空间较小。而新时期新闻媒体创新了图片叙事风格,图片不仅讲述新闻现场,还告知受众背后的深刻意义。
(四)受众参与叙事主体
传统的领导人报道叙事主体比较单一,由于涉及政治敏感性,传播往往是由官方到受众的单向传播。在《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中,每一篇文章下面,用户均可以进行评论,并且陌生的用户之间也能进行互动。这就使受众也参与到了叙事主体中,受众的评论能够有效补充故事背景,完善叙事文本。《***和母亲》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则有“被那三个字‘娘的心所震撼”;“每个人都应该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很重要,给主席点赞”。受众通过参与叙事主体,使叙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从“母亲节”说到家风的建设,将叙事表达的意义进行扩大,不仅将***孝亲敬老的形象传达出来,同时能够让受众感受到良好家风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这也是***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家庭关系的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的重要理念。
三、领导人形象传播叙述策略创新形成的动因
(一)媒介融合形成新的叙事方式
两会期间,《这五年,***两会上关注的那些事》拉开了报道的序幕,“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先后30次参加两会团组审议谈论,面对面听取230多位代表委员发言”,文章整理了***下团组时重点关心的“脱贫攻坚”“村民医疗保障”“生态环境”等问题,在文章结尾处,附上从2013年到***下团组时的原声视频,“这几年我一直到一些贫困地方去,我要看的就是真正能够代表贫困的,这种贫困地区,你们各级领导也唬不了我,我就是从贫困地区出来的,那什么样子我都知道。”文字和视频相互补充,真实地传达出领导人的“农村情节”,时时刻刻牵挂贫困老百姓的共产党人形象跃然呈现。
在習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后,《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共推送三条有关***宪法宣誓的文章,第一条是文字宣誓全文,第二条则是宣誓原声和图片,第三条则是与受众互动的H5产品,借鉴手机微信视频聊天的形式,标题为《一条来自人民大会堂的视频邀请》,用户点击进去是***庄严宣誓视频。宣誓环节结束后,页面转换为“为习主席点赞”环节,这种互动性叙事形式吸引受众参与阅读体验,这一刻的***是“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的形象,受众不禁为其点赞。这款H5产品上线仅24小时点击量就突破了2000万,用户点赞数超过6亿。
(二)网络空间文化的影响
以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网络空间渐渐形成一种“晒文化”,“晒”的过程在社会渗透理论中是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的过程,将自己生活的点滴与好友分享,这个过程是加强好友间亲密关系度的过程。⑥《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六一儿童节推文《孩子们的“大朋友”***》、“5.20”推文《***和彭丽媛:这就是爱的样子》、“5.13母亲节”推文《***和母亲》、“五四青年节”前夕推文《青年“引路人”***》,这种利用“晒文化”的叙事形式,将***的青年生活、和夫人的爱情生活以及和母亲相处的生活细节披露给受众,和普通大众一样,领导人生活中亦有亲情、爱情,无形中拉近了领导人和受众的距离。同时将国家领导人的形象立体传达,这是一位疼爱女儿的好爸爸,还是一位爱护妻子的好丈夫,亦是孝敬老人的好儿子。
(三)便于受众认知解码
叙事需要用到特殊符号进行传递信息,在符号学中,符号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按照一定的规则(符码)把他要传达的意义转换成某种特定的信息,而符号信息的接受者又依据同一套符码把这些信息转换成他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意义。⑦在新闻报道中,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尽量使用受众能够接受的符号,便于受众解码。传统的涉及领导人的相关报道多使用政治术语,概念比较抽象,受众不能完全理解文本所要表达意思,造成领导人形象传播片面化、呆板化、形式化。如今类似“这波操作666”“不听不听我不听”以及一些表情包在《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的叙事中均有所使用,在领导人传播方面,“点赞”“狂赞”“怒赞”“提气”“这就是爱的样子”“对这些问题说不”等网络流行用语的使用,很容易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利用这种语言编码,文章需要表达的意义很容易被受众接收。
四、新时代领导人形象传播叙事策略的启示
新时代下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传播依然是重要的政治传播,但是传统的说教式、严肃式、呆板式的叙事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学者曾庆香提出的新闻线性序列叙事结构:标题、导语、事件、反应/结果、背景和评论⑧,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通过《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中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叙事方式分析,能够发现叙事策略开始向灵活式、轻松式、互动式、趣味式叙事风格转变,整个叙事并不严格按照上述顺序展开,《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有关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叙事方式创新赢得了受众的肯定,相关文章均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民众打破了长期以来对于领导人的刻板印象,受众对于国家领导人——***的认知更加立体化、全局化。更多关于领导人生活故事的披露给受众心理亲切化的体验,使得用户感觉到一方面领导人和我们每位普通人一样有工作有生活,另一方面领导人身上又有一股精气神值得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学习。这种叙事策略亦可以借鉴到相关的国事报道中,《人民日报》微信订阅号也有所尝试,同时各个政务工作部门可以尝试转变叙事方式,对于各级领导形象传播以及政府形象的塑造都有积极意义。
注释:
①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中国广播,2018(03):96.
②王小娟,左志新,沈金萍.2018全国两会媒体报道的“融”与“变”.传媒,2018(07):9-11.
③Sinding M. Narrative and Genre: Key Concepts in Media Studies.Style,2002,36(4):743-746.p107.
④趙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26.
⑤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90.
⑥[美]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刘海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0.
⑦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36.
⑧曾庆香.新闻叙事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本社,2005:4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