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危机与转机: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策略的优化

时间:2024-06-18

丁月明

【摘 要】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为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各大网络自制平台趋向于直接引进海外成熟节目的模式,使得网络综艺节目产生叙事危机,本文以《心动的信号》叙事策略为例,分析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的危机与转机。

【关键词】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策略;心动的信号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222-02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多终端全时在线以及全媒体及时传播、交互联动地完成内容的构建与传播。因此,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传统视听节目在内容、营销、渠道、终端等多方面都受到来自网络综艺节目的挑战。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标志一种新型视听节目制作模式的诞生,这也是视频平台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随着2007年中国第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大鹏嘚吧嘚》诞生,直至2014“一剧两星”的新政实施,广告和资本蜂拥而入,视频网站平台赢得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也因此被业内认为是“网络自制节目元年”。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迎来“大时代”。网络综艺节目在数量、质量、投资、制作团队和规模上,标准都比以前高出很多。2017年网络综艺节目在数量和投入上已逐渐趋于平稳。尽管如此,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策略的危机并未消除,新的转机仍然有些不确定。

一、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叙事问题

(一)叙事缺乏本土化特色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中西方受众在性格、思想、内容接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国外综艺节目如果不加任何改编地出现在中国电视银屏或网络平台,很可能出现观众接受“水土不服”的现象。尽管每年都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综艺节目,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目少之又少,大部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后期关注度、观众口碑、收视率低于前期的现象。

《心动的信号》第一季汉化自韩国综艺节目《heart signal》,豆瓣评分7.2,虽然只是略低于原版,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叙事几近相同,很少有本土化新鲜血液加入其中,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缺乏本土化的背后危机重重。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在第三方的帮助下对引进节目实现本土化改造,根据国情,尊重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制作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元素、本土化特色的网络综艺节目,增强网络自制综艺平台对原版节目制作方案的理解度和实际操作性。

(二) 参与主体“星素结合”不足

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趋向于使用“星素结合”叙事策略,主要是指明星和素人(普通人)共同参与节目制作。弱化明星效应,在节目创作中突出“素人”的作用,实现草根阶层的逆袭,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还可以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拉近与受众的亲密关系。这种叙事策略既满足了传者的需要,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单纯的让明星参与叙事,可能会导致对明星的过度消费,而单纯让“素人”参与叙事,则会使叙事单调乏味。

但是,很多网络综艺节目却并没有做到明星与素人的深入融合,明星与素人之间似乎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种地位不对等最浅层的表现是放送量的不对等。《心动的信号》开辟了两种场景,第一场景是8位年龄、性格各异的素人们,第二场景则为演播室,由姜思达、朱亚文、官鸿、张雨绮、杨超越和心理学专家姜振宇组成的心动侦探团,他们将与观众一起探测“心动的信号”。很明显地发现,给第二现场明星嘉宾的镜头比第一场景多很多,经常让观众有跳戏的感觉。如果给“素人”镜头稍微长一些,可以让明星有更多的线索去推理,也会让观众可以充分了解素人男女之间的情感进程,这样也不会因为两个现场镜头切换太频繁而影响观众的观感。这一现象折射出了我国综艺节目中明星与素人身份和话语权的不对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星在素上”的模式,而非“星素”有机结合。

二、网络综艺节目叙事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重引进而弱原创

随着网络综艺节目的热播,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在制播分离的背景下,“引进”节目的创作周期短,成本远低于原创节目,获利空间较大。尝到了引进节目的甜头,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致力于模仿国外综艺节目的叙事模式,以求推动网络综艺节目的改革与创新,“购买版权热”盛极一时。虽然引进的外国节目在国内网络平台上发展迅速,但此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部分网络平台急功近利,在没有进行深入研判的情况下,一味的拿來主义,进而产生了“水土不服”等问题。网络综艺节目质量粗制滥造、良莠不齐、内容同质化严重,本土化色彩不足,缺乏创新、导致网综艺节目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却缺少真正优质的精品内容。争相购买创意和制作团队,却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创作精神和灵感。各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跟风现象严重,节目模式雷同,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使得这些综艺节目生命周期都很短暂。创新的不足和风险性为网络综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综艺节目缺乏自主创新的危机。

(二)叙事明星化的偏向仍未消解

由于明星的吸睛效应,国内综艺节目中对明星元素仍处于过度依赖状态,“去明星化”的转型进展缓慢。从社会文化层面看,首先,中国文化素有崇拜权威的传统,这种习惯传承千年之久,对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走向有着重大影响。明星作为综艺节目中的意见领袖和关键节点,能够获得受众的更多关注,这是素人(普通人)难以抗衡的传播优势。其次,儒家文化讲究内敛、克制,制约着素人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设定的仿真媒介情景中,其表现会受到舆论和定式思维的制约,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从经济层面来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离不开广告商的支持,对于广告商来说,他们最看中的是节目传播的影响力,明星作为参与主体,自带流量,具有收视保障,将风险降到最低,是最稳妥的选择。《心动的信号》节目播出后,8位素人的粉丝量也迅速超过百万,但是相比自带“粉丝经济”效应的明星,还是微不足道的。

三、 网络综艺节目叙事优化的策略

(一)注重节目的独特性

创造力是中国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网络综艺节目也不例外。只有具有创造力,才能制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综艺节目,对于海外优秀综艺节目的模仿引进是有必要的,但如果直接复制和移植,长此以往,市场将会丧失创造力,中国网络综艺节目也将失去独特性和创新性。因此,中国传媒节目生产者需要以创新为主,以借鉴为辅,拒绝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积极主动地去吸收海外优秀文化的元素,争取跨越单纯的模仿环节直接到源头去汲取节目的核心和精髓,关注节目出众的闪光点,增加节目的原创性,并适当将本土的中国特色文化元素巧妙完整地融合到节目中,在做出让观众满意的优秀网络综艺节目的同时,更要制作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节目,这才是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最好策略。

爱情是人类多年来的困惑与追求,因此恋爱社交类节目一直是综艺节目市场的刚需,这是真人秀节目里一个常做常新的内容题材,因为对于恋爱这件事来说,任何时间段都会是年轻人关注的热点,从世界各国到地面频道,各类形式新颖的恋爱节目层出不穷,其中很多节目引起全民广泛的关注。比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非常完美》《爱情连连看》《完美邂逅》等,都是对素人恋爱的不同尝试。而对于《心动的信号》,这个节目模式释放了星素结合之下的游戏化这样一个新信号,观察推理在综艺节目里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不管是《明星大侦探》这种纯推理,还是《蒙面歌王》《隐藏的歌手》这样的音乐加推理,推理元素的运用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对于通过对恋爱社交的推理观察,尤其是男女嘉宾之间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反应,由此去推断谁对谁有心动感觉的设计,还是十分少见的。把恋爱交友游戏化,供网友和第二现场的明星嘉賓根据素人表现去推理猜测,这极大地增强了网友对内容的参与感。

(二)注重节目的文化内涵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本质是娱乐,它不是单纯的新兴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在给受众带来享受和娱乐的同时,也对其精神世界和社会认知产生影响。部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过于强调叙事的娱乐性,忽视了网络综艺节目的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的培育。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对娱乐的偏好、甚至娱乐至死,这样就过分消费娱乐,虽然可以一时博得眼球,赢得利益,但最终会失去特色与魅力。单一元素的叙事和叙事的随意性使得受众在消遣与娱乐之后,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从而陷入新一轮的需求空缺。受众对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娱乐阶段,更多的是对社会文化内涵、价值取向与文化诉求的追逐。因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为迎合受众,更应该发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产生深远的、持久的传播效果。

(三)合理设置悬念

点击量是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基本追求,但这并不是衡量一个节目好与坏的标准。部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叙事张扬,为了哗众取宠,不惜夸大其事,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分寸,这样的叙事效果虽然在一时间会引发受众的热议和关注,但长期的炒作与噱头只会得到受众的批评和抛弃。因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叙事要取舍有度,合理恰当地设置悬念,掌握好基本的分寸,要以深度博得点击量,而非低俗的噱头。

《心动的信号》最巧妙的地方在于,不仅单期节目会有一个小悬念,整季节目的大悬念会一直保留到最后一期的结尾,也就是说,网友的推理和猜测会是一个长线行为,由此带来的就是持续性的话题讨论,成为全民参与的一个事件。在《Heart Signal 2》的结局出现大反转时,令很多观众产生费解,《心动的信号》的故事发展也是出其不意,周游和胡金铭这对“小甜蜜”毫无疑问,但是很多人没有猜到最终向天歌会选择刘泽煊,李君婕会选择奥斯卡,毕竟李君婕如果选择郭如彬,俩人一定会牵手。结果结局让观众们大跌眼镜,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能让观众有这样的代入感,那么这季节目是成功的。所以《心动的信号》通过设置悬念释放了恋爱类真人秀新的制作信号,是对恋爱类题材的理念创新。

参考文献:

[1]任海锋.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思维[J].电视指南,2018(13):169+173.

[2]张智华.中国网络综艺节目的叙事爆点与危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6):94-99.

[3]王锦慧,赵计慧.韩国电视节目进入中国电视市场的模式及其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0):126-1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