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文化语言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与赏析

时间:2024-06-18

刘荣

【摘 要】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文化开始朝向多元化角度发展。在文学作品的翻译领域中,中西文化语言差异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赏析展开研究,供各位读者参考、指正。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差异;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223-02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促进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英美文学作品。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时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英美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应当认真研究中西文化之间所存在的语言差异,打破中西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壁垒,努力发现两者之间的共性特点。

一、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一)风俗差异。有关于风俗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非常常见。我们中国人在碰面时经常会问候对方:“吃饭了吗?”“准备去哪儿玩?”“最近过的怎么样?”等等,这些都是表达友好和关心的问候。但在西方国家,这些打招呼的语言就显得不那么礼貌,会被对方认为是在有意窥探他人隐私,在打招呼时大多以天气和一些无关个人信息的问候为主。此外,在中国,称呼上的选择表现得更加谦卑,例如古人会自称“老朽”“卑职”“鄙人”等等。有关于家族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中国家庭的成员关系更加复杂,例如堂姐、表兄等,而西方国家的成熟关系更简单,称谓划分也更笼统。

(二)价值观差异。在中国,文化行为更加偏向于集体文化,大家非常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归属感,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多呈现出了群体性特点。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商业文化的奉行,更加重视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所推崇的也是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差异在影视、文学以及音乐中随处可见,在很多词汇中也有所体现,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

(三)思維方式差异。中国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主张的是“天地合一”,在语言的表达上也更加侧重于“意合”字,相比较来看,西方国家则更加重视人与物的分离,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侧重于“行合”。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国家的思维模式大有不同,在中国有一句谚语“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用英语进行翻译则要如下表达:“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二、西方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一)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相信所有对英美文学有所了解的读者都能够强烈感觉到,在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很多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的任务和情节。通过深入了解英美文学与古希腊罗马神话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很多十分动人的传说,通过将这些传说引入到文学作品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出西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人们加以联想,帮助他们将文化作品与历史联系到一起,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目的。在很多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的作品中,例如拜伦、莎士比亚等,他们都非常热衷于引用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思想中心,这些神话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让西方国家的民族特色得以更好传承、创新。由此可见,想要进一步提高对英美文化作品的翻译水平,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西方传统文化,了解这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背后的涵义。唯有真正与作者肩并肩站在一起,才能够翻译出更加符合原意的作品,让中国读者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提高审美情趣。

如今在中国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情人节”,来自于西方的“Valentines Day”,这个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虽然进入到中国后只是被翻译成短短的三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着十分丰富且久远的历史故事。Valentine是一位待人真诚且品性善良的罗马教徒,但却不幸受冤入狱,Valentine深深爱上了典狱长的美丽女儿,但却因无法抗拒死亡的审判而不得不天人两隔。而后,后人为了歌颂他的勇敢和对爱情的忠贞,将Valentine临刑的这天定为“Valentines Day”,情人节由此而来。为了能够让中国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西方文化,译者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英文词汇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提高翻译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相信有关于《圣经》对于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不用笔者多言介绍,《圣经》作为西方国家所一直奉行的道德范本,在其中涵盖了西方国家的多种文化形式,因此通过对《圣经》的研究,将帮助译者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作品中的思想、精神、情感内涵。在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圣经》中的原文语句,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文学作品甚至会大篇幅地引用《圣经》中的文字典故,这可以被看成是西方文学作品的一大写作特色,同时也是译者需要重点注意的一大翻译要素。

三、中西文化语言差异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建议

“地球村”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经不再是新名词,随着时代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移民者和出国求学者数量的持续增加,让各国之间的文化一直在不断碰撞、不断融合。在世界文学领域中,英美文学一直占据着较高的地位,英美文学中囊括了多种形式的西方民族文化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变迁和思想内涵。文学作品的翻译目的是将不同语言的文字进行同化处理,让读者可以准确、真实地了解到异国作品的内涵,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因此,对于译者而言,由于在翻译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遇到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阻碍,如果不能够主动跨越这条鸿沟,只是从字面上进行逐字翻译,那么所得出的作品不仅生硬死板,而且还会晦涩难懂,大大降低了阅读质量,甚至可以评判为是“暴殄天物”。

例如在对“Shyness is her Achillesheel”这句话进行翻译时,如果想要准确表达涵义,译者首先要了解的是“阿基里斯的脚踵”这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其中,阿基里斯是一位英雄人物,阿基里斯的母亲忒提丝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免于死亡的灾难,当她生下阿基里斯后,拎起他的脚踵,倒吊着将阿基里斯浸泡冥河当中,从此阿基里斯的身体便刀枪不入,但唯有没有被冥河水浸泡的脚踵例外。通过了解这一西方典故,译者就将明白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中心含义,故而得出如下翻译结果:“害羞是她的致命弱点”。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译者在翻译其他语言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跳出自己固有思维的限制,实现“信”“达”“雅”等信息之间的正确传递。译者需要牢记自己的职责,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缩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时刻保持一種清明之感,切记不要有傲慢骄纵,更不要有自卑压抑,既然要翻译出“原汁原味”的作品,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笔者之见,所有译者都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要时刻注意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用自己的专业力量来推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事实上,翻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语言是思想、文化以及情感的外在显现方式,因此文化性质与翻译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在《名利场》中有如下一段话:“She is just as rich as most of the girls who come out to India.I might go farther,and fare worse”.在这里作者所要强调的并非是路途远近,更不是路费的多少,在正确语境下,杨必所翻译得很到位:“跟那些出国到印度去的女孩们比一比,她不见得穷到哪里去。说不定我左等右等,反而挑着个不如她的。”由此可见,译者要跳出字面翻译的局限性,从作者所营造出的语言环境入手,真实反映出原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合理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翻译技巧,让读者可以真实且全面地理解原文内容。

参考文献:

[1]姚章.刍议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11):52-53.

[2]马晓华,季昌华.文学作品汉译英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时代文学,2014(18):85-86.

[3]李萍.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J].华章,2014(27):156-1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