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幼儿民族民间舞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06-18

田甜

【摘 要】民族民间舞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民族民间舞教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和要求。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够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养成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接纳之情,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舞教学的策略有:创设优良的民间舞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民间舞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148-02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幼儿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美。”而舞蹈教育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锻炼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舞蹈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自由律动、集体舞、歌演奏、民间舞[1]。民间舞又称民族民间舞,是由劳作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2]。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对于民间舞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到位、民间舞的表现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不亲近、表现形式需要依靠较复杂的动作结构完成等。然而民间民间舞蹈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价值还远远未被挖掘,本文阐明了民族民间舞教育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开展民间舞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开展幼儿民间舞教学的策略。

一、幼儿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特点

幼儿民族民间舞教学是指在幼儿园中依据幼儿的特点而开展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幼儿民间舞教学吸收了学前教育学和舞蹈学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学前教育阶段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活动的教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教学内容定位于初具阶段,内容的选择要以幼儿的接受能力为准,要贴近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二是教学目标不盲目追求幼儿舞蹈水平和艺术水准的提高,而是注重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是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善用游戏、边唱边跳等形式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四是对学前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教学成果宜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不单单是以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为标准,还要考虑幼儿的艺术情感、社会适应等整体性的发展要求。[3]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一)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认知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够拓宽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增进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少数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舞蹈内涵极其丰富,其背后所展现的是各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甚至是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民族信仰等,学习少数民族舞蹈是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民族民间舞具备载歌载舞的呈现形式,载歌载舞的表达形式契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成为幼儿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方式。少数民族舞蹈应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幼儿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教师会向幼儿介绍舞蹈的音乐背景以及舞蹈动作的含义,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会对少数民族的人、事、物展开积极联想,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少数民族的亲近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兴趣。

(二)养成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接纳之情

少数民族舞蹈融合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以独特的民族音乐和民间服饰为支撑,幼儿通过学习少数民族舞蹈,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信仰,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的认识与情感,让幼儿不仅能够基本理解本民族与他民族的差异,而且要使幼儿萌发“各个民族是一家”的团结友爱的积极情感,进而使幼儿学会理解差异、接纳差异、包容差异。

(三)提高幼儿藝术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欣赏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所伴随的一系列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4]审美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民族民间舞蹈中所具有的配乐美、歌唱美、服饰美、形体美、动作美和造型美,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民族民间舞蹈中包含着的形式美、造型手段和辅助表现手段在培养幼儿审美理解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有关民族民间舞蹈的绘画、手工、表演活动则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5]

三、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舞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优良的民间舞学习环境

1.巧用明亮整洁的舞蹈教室。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舞蹈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幼儿在优良的环境下更易受到教师的感染与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一间功能良好的舞蹈教室应当包括较大面积的落地镜、高度适宜的把杆、照明良好的灯光以及柔软的瑜伽垫。在满足了以上配备要求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环境。比如这周的艺术领域活动主题是傣族舞,教师可以搜集傣族舞蹈的传统服饰图片、傣族的经典建筑照片、傣族舞蹈中的经典孔雀造型等,贴在舞蹈教室的四周供幼儿欣赏;教师还可以利用在以傣族舞蹈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上 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或绘画作品,并将其布置在教室显眼的位置上。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舞蹈的环境,幼儿能够不自觉地加深对民族舞蹈美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优秀民族舞蹈作品。艺术作品是激发幼儿舞蹈天性的重要资源,幼儿在欣赏作品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可帮助他们在舞蹈教育中获得表现灵感,以便使其对舞蹈的表现更加生动、丰富而有个性。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园所的多媒体资源,每周为幼儿安排一到两次民族舞蹈作品的欣赏时间,所选择的民族民间舞蹈应当兼具适宜性和表现美的特征。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更好地去体验舞蹈、创作舞蹈、展示舞蹈。[6]

3.在幼儿园其他活动中融入民间舞蹈主题。将民族民间舞蹈巧妙融入幼儿园美術、表演、社会活动中,能够全面提升幼儿对民间舞蹈的认识、增进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体验,增强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的主干之一,它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教师可以在绘画活动或手工活动中添加民间舞蹈的素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民间舞蹈服饰的特点和民族舞蹈的形态动作,接着让幼儿展开画一画或者做一做的实际操作过程,在操作中幼儿能进一步感知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也能体会操作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社会活动向幼儿传递民族团结、互助互爱的思想,可以先为幼儿讲一些民族故事或者风俗习惯,再进一步引导使其形成各个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观念。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活动让幼儿穿上简单的民族服装,表演一些自己掌握的民族舞蹈,通过舞台的搭建,幼儿充分展现了自己,锻炼了舞台表现力,也体会到表演的乐趣。

(二)选择恰当的民间舞教学内容

1.选择以幼儿接受能力为基准的形象有趣的动作。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的材料发生兴趣。”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激发与维持儿童的兴趣至关重要。由于少数民族舞蹈的类型极为丰富,许多舞蹈虽然具备较高的观赏性,但由于其舞蹈动作难度较大,而幼儿舞蹈基础薄弱并且接受能力有限,如果选用难度较大的动作将导致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难以掌握其动作的精髓,还可能打击幼儿的自信心,降低幼儿学习少数民族舞蹈的热情。因此,在舞蹈教材的选用上,教师应以幼儿的动作能力为基础,挑选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形象有趣的动作,以调动幼儿学习民间舞蹈的积极主动性。以傣族舞蹈《金孔雀》为例,其中经典的孔雀手形、模仿孔雀造型的身体形态以及孔雀低头喝水的动作,既体现了民族舞蹈的优美与独特,又满足了幼儿对形象有趣的学习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设置一定游戏情境,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孔雀,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自觉进行模仿,这样就确保幼儿能较快掌握民族舞蹈动作的要领,继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效果。

2.采用节奏感强、明快愉悦的民间舞音乐。经研究显示,节奏感强、轻快愉悦、节段出现较多重复的音乐类型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奋感,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在选择民间舞蹈音乐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这样特征的音乐。比如,中国舞蹈学院出版的民族民间舞考级一到三级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些曲目就比较适合用来当作幼儿的民间舞教学教材,其中一级舞蹈《小红扇》、三级舞蹈《企鹅》以及三级舞蹈《长辫子》,具备音乐节奏感强,情绪欢快的特点,选择这样类型的舞蹈音乐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掌握民间舞的基本动作,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采用游戏形式增强活动趣味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天性得到解放,幼儿的认知、情绪及社会性获得发展,游戏还给予幼儿较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并且使他们能够不再被大人管制约束,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对儿童施以有效的教育。教师在创编舞蹈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活动的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能够对游戏中的角色产生兴趣;二是重视游戏动作的简单性、生动性,降低幼儿学习舞蹈的难度;三是重视游戏情境的连贯性、真实性,使其能够助力于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7]

2.运用动作示范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模仿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手段,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采用动作示范法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尽量降低动作的模仿难度,并增强动作的生动性,从而使幼儿乐于模仿,善于模仿,提升幼儿的舞蹈动作水平。教师还应注意示范方式的步骤性。若是纯粹地将一套舞蹈动作示范给幼儿,很难保证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况且幼儿的记忆能力有限,不能完整地记忆一整套动作。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反复示范、重点示范、分动作示范等多种示范方法,充实示范教学。

3.适时鼓励培养幼儿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鼓励教学法,这对初学民间舞蹈的幼儿建立自信心有着积极正向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看到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帮助幼儿体会学习民间舞蹈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成长计划,让幼儿自信快乐地学习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4][5]郑中建.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的研究[D].2013.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74+214+206.

[3]羿千喜.论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J].大众文艺,2014,238-239.

[6]杜玉.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6,118-119.

[7]罗棚.关于增强学生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224-2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