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西碗碗腔传承以及发展

时间:2024-06-18

弓利萍

【摘 要】碗碗腔是我国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说唱艺术,是我国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是皮影戏的一种衍生,在加入当地特色的碗碗腔后,形成孝义自身独特的非文化遗产。在经过长久的发展之后,山西碗碗腔被更多的人所熟知,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剧种,受到大众广泛喜爱。

【关键词】山西;碗碗腔;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28-01

孝义市是碗碗腔的起源地。碗碗腔起源于皮影戏,皮影戏在表演中以油碗灯照明演奏,具有山西孝义独特唱腔的皮影说唱艺术就被成为碗碗腔[1]。碗碗腔经山西传入后收到广泛大众欢迎,对孝义碗碗腔而言,其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声腔。

一、碗碗腔的特点

(一)碗碗腔的历史追溯。碗碗腔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据1980年孝义新城东北区域宋代古墓中就发现了类似纸窗皮影壁画[2]。由此可见,在北宋汴梁时期,皮影戏就传入孝义,皮影制作和演出有抓们的分工。此外,还要一种说法是皮影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皮影戏唱腔被称为皮腔,以唢呐伴奏的皮影称之为吹腔。

(二)碗碗腔唱腔特色。碗碗腔自身属于板腔体,在上下句结构支持下,并不以板眼固定节拍,其唱句中既有7字,也有10字、5字、12字等。碗碗腔大多以假声渲染情形,以“二音子”、“尖音子”为主要假唱形式。“二音子”其fa、si用于表现悲情,演唱分男女声,在演唱中以演员夸张唱法表现任务性格及心理变化,不同角色的唱法各异。例如,生唱法偏于沉稳,净则唱法偏向于粗犷,以不同唱腔表现不同角色特点[3]。

(三)碗碗腔伴奏特点。碗碗腔伴奏乐器也有独特特点,主要以打击乐he弦乐组成,打击乐以碗碗和节子组成,弦乐上有呼胡、月琴、二弦组成。碗碗腔下的打斗场景以打击乐为主伴奏,文、情场景又以弦乐为主伴奏。

碗碗以响铜织成,以铁棒敲之,打击以节拍为准,轻击表现。节子以檀木为主连接,形成类似竹板乐器,节子物固定的打击规律,只是和碗碗配合营造不同旋律。节子和碗碗由同一人演奏,互相配合,在统一中表现出差異。

呼胡属于中低音乐器,琴杆较短,琴箱较大,演奏声音沉闷,常用与表现压抑的演绎气氛。

月琴也属于中低音乐器,琴脖长,无品,演奏时以拨子滑弦,给皮影演奏配乐。

二弦属高音乐器,琴杆偏长,琴筒偏粗,主要和呼胡、月琴相呼应,营造丰富多样的清净。

二、碗碗腔的实际价值

(一)具有区域历史价值。通过研究碗碗腔,可以了解孝义地区碗碗腔文化的形成及演变,为分析地域文化的对我国传统戏曲形成和演变提供宝贵的经验。碗碗腔自身板腔是自身特色,通过对碗碗腔板腔分析,可将分析结果应用到传统戏剧板腔特点研究上。

(二)文化价值。碗碗腔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皮影戏盛行阶段,广泛大众在一系列活动中都会以碗碗腔为演出形式丰富活动。例如,在庙会、庆典等活动中,以碗碗腔让民众参与到活动中去。对碗碗腔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区域化民族生活特点。碗碗腔是皮影戏的独特传承,将皮影戏和真人表演结合起来,受到民众广泛欢迎。

(三)经济价值。当下以戏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盛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碗碗腔的经济价值,可以发展以孝义碗碗腔为戏曲文化的旅游项目,带动孝义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带动不停地区人员交流,有利于碗碗腔推广发展,将戏曲旅游和当地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延长戏曲旅游产业链,促进区域化经济不断增长。

三、碗碗腔发展现状及发展

碗碗腔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但是,在现代化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信息时代发展影响下,现代化音乐的推崇和发展改变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观念,加之新一代年轻人对现代个性化音乐的追求,导致传统碗碗腔更多的被老年人所接受,戏曲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小,相应的听碗碗腔的人也越来越少,碗碗腔的传承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在专业的碗碗腔演绎上,呈现出“后继无人”的困境,从事碗碗腔的演员大多年事已高,一些绝学、专业手法受碗碗腔受众群众减少影响,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碗碗腔演绎,更多的选择具有高回报的职业。此外,培养碗碗腔专业人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现代社会中对快速生活理念推崇导致人们大多不愿意接受长时间训练,因此传承碗碗腔的专业性人才的越来越少。

而山西省孝义碗碗腔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在发展中政府对保存完整的孝义碗碗腔剧团给予大力支持,剧团通过不断努力建立了新的领导队伍,通过不断演出,提高剧团整体水平的同时,也将碗碗腔逐渐发扬光大。对碗碗腔的发展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碗碗腔剧团积极探讨表演形式的创新,通过不断的宣传,加深人们的对碗碗腔的认识,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增加受众群众范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山西碗碗腔传承以及发展分析,要在了解碗碗腔唱腔特色及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碗碗腔发展现状及发展,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深入分析碗碗腔的特色,加强宣传和支持,在传承和发扬上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将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传不断传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惠男.走向春天的“天下第一团”——访山西省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团长郭文明[J].党建, 2017,(3):54-55.

[2]黄新.孝义碗碗腔[J].山西老年, 2016,(9):16-17.

[3]窦小玲.晋剧的传承与保护[J].戏剧之家,2018,(1):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