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时间:2024-06-18

李林谦

【摘 要】随着晚清门户洞开,中国迎来了千古未有之变局,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纷纷涌入,中国近代音乐也借鉴西方艺术风格,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萧友梅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一职,他吸收了中西方音乐各自的优点,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推动了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本文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全面研究,以期管窥一代音乐教育家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53-02

一、萧友梅相关介绍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明,祖籍广东省香山县,5岁时移居澳门。1901年,萧友梅前往日本学习,三年后辗转到东京的音乐学校进修音乐课程,1912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以公派生的身份学习,在德国进修教育学课程,并在1916年博士毕业。1920年,萧友梅回国,创办了音乐系,悉心培育人才。1926年,北洋政府下令取消音乐系,萧友梅离开北京赶往上海,于1927年1月,和蔡元培等人共同建立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友梅在上海坚持音乐教学,提倡用音乐增强人民的团结精神,积极抗日。萧友梅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很多,这些音乐作品采用了西洋现代作曲的理论,对现代音乐理念的传播和发扬,以及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书更是启发了冼星海、李焕之等优秀的音乐人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因此萧友梅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之父”,没有他就没有如今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

二、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一)以中为体,以西为师。在学科建设上,萧友梅紧跟西方现代音乐教育潮流,设置全面的教学科目,同时,他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对音乐美学颇有研究。

萧友梅对著名音乐理论家黎青主的《乐话》一书颇为推崇,他在为这本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乐话》仿照我国传统诗词歌赋,套用西方音乐的原理来谈音乐,为音乐界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萧友梅认为,以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为体,引进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才是声乐正确的引用方式,并以此开创现代音乐教育的新纪元。因此他主持推动了大量记录、编集民间曲调的工作,对于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萧友梅高度关注中国新歌曲的创作,他在《介绍赵元任先生的<新诗歌集>》中指出,我们要根据国情创造自己的作品,在他的主持下,国立音专设立了“诗歌一科”和“歌社”。他认为,中国古典词曲创作曾有着端庄大方的特点,他撰写了大量学术文章,致力于破解人们对音乐的偏见,阐明音乐对于个人的“陶冶身心”作用,乃至对于一个国家的“关系国运”作用。

呼吁依照西洋音乐会与音乐教育的历史,创办类似的事业单位,举办相应的音乐活动。给音乐会提供安静场所,设立独立的音乐学院等。这在当代都是基本的常识,但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均没有这种意识,甚至负责文化的官员都以为音乐只是公园里的一种娱乐活动,而教育部门又不能允许音乐教育独立设院,北洋政府甚至一度撤销音乐系。在那样的音乐人文环境中,萧友梅著书立说,奔走呼吁,打开了音乐教育的新局面,其“以中为体、以西为师”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民国时期中国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萧友梅特别注重基础音乐教育,他将基础音乐教育是所有音乐教育的奠基石,是学生实践的基础。所以他在国立音专建立了师范专业,致力于培养基础教育的教师资源,为广大普通学校输送优秀的音乐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萧友梅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他编写的声乐和乐理教材均使用五线谱,伴奏选用钢琴,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他倡导学生组织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音乐综合能力。

相对于书画等静态的艺术形式,音乐更具冲击力,对于表演者来说,演奏或演唱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表演者的舞台素养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对年轻的学生而言,创造音乐、体会音乐的趣味对于学生智力、情操和才能都大有益处。在1939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中,萧友梅提出,应以体会音乐的力量并陶冶情操作为音乐功课之首要目标,而音乐技能的学习次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音乐救国的思想。了解了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对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的坚守就不难理解。萧友梅冀望于“音乐救国”,即用音乐激起社会大众的道德意识、家国意识,重塑民族性格,再现民族血性,进而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给《音乐月刊》写的《发刊词》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念,指出必须利用音乐提高人民团结力,增强人民的意志力。他创作的《体操兵操》《祖国歌》《何日醒》《军歌》《中国男儿》等作品,体现了提倡当兵的思想和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在此前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大背景下,他的《问》《五四纪念爱国哥》《国民革命歌》《国耻》等作品,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体现了革命的进步思想。

(四)重视运用科学办学理念

萧友梅认为,教师资源非常重要,他坚持花高薪聘请欧洲著名器乐演奏家、俄国音乐家苏石林、查哈罗夫等乐坛名家执教,还汇集了如黄自、应尚能、青主等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从根本上充实了师资力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萧友梅坚持节俭办学,将教育部拨给自己用于购置专车的钱购买了一台钢琴,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交涉,为学校争取了校舍建设款项。

在学科设置和具体的教学方面,他力主建立一个专门的音乐教育场所,音乐研究会在他的提议下发展成为音乐传习所,成为由校方组织起来的正式的教学机构。此后,他按照蔡元培兼容的辦学指示,大量参考欧美音乐院校的办学经验,因地制宜,设立了本科、师范科、选科三种,以及甲、乙两种师范科,并划定了相应的学分标准。在萧友梅的亲力亲为下,专业知识与整体素质兼顾,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并重的学科体系正式建立起来。

三、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对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萧友梅以中国作为中心主体、把西方的文化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构成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对于当今音乐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课程设置宜从如下几点着手。一是要有利于加强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上开启艺术人生;二是要有利于加强情操和修养的陶冶与培育,音乐的功用就在于此;三是要有利于开展音乐实践,以实践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艺术修为;四是要有利于学生广泛涉猎,让学生从中西方的音乐传承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实现对我国古代题材、民族音乐的发掘和再创作。

(二)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最原初的音乐,是人们心里最真挚的呐喊。因此,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背后的感情背景,这个背景奠定了音乐的整体风格和展现手法的基础。例如萧友梅在上世纪初旧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音乐都传递着音乐人或悲怆或激昂的情绪,也激励和感染着所有的听众。所以现代的音乐类院校应把培养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只有学生全面理解了一支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感情内涵,才能把作品演绎好。

音乐艺术鉴赏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人甄选出优秀音乐作品,而且还能提升去伪存真的力量,有助于学生在纷繁的艺术流派中找出真正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理念家郑舰文组织音乐大同会,并模仿制作了古代的乐器,萧友梅以敏锐的视角洞察了这一举措的实质,撰文指出,此举只是在表面作文章,仿制古乐曲而已,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没有用处。而这艺术洞察力,其实也是一种艺术鉴赏力。

(三)高水平师资的任用。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灵魂,那么师资就是教学水平的指针。1920年,学成归来的萧友梅,历尽艰辛,创办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后迫于无奈,音乐系被取消,他又辗转来到上海,创办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坚守音乐教育的阵地,不惜重金募集国际著名音乐家,以及中国乐坛的青年才俊,同时加紧培养年轻音乐人才,充实到教育阵线上,使中国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从中可以看出,一位优秀教员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必须打造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唯有如此,才可打造出高水平的教育成果。

(四)鼓励学生参加课堂实践。萧友梅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实践。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是对旋律的一种全方位演绎,其艺术成就不仅关乎演唱及演奏技巧,还和表演者的整体气质、感情投入度等有关。因此,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实战派,无论是摇滚还是美声,无论是钢琴还是架子鼓,都应有充分的实践经历,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锤炼,心理素质、对作品感情的拿捏都会在实践过程中趋向纯熟。因此应通过课堂上的即兴表演,课外的音乐节等活动,加强实践,进而完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新演绎。

四、结语

萧友梅作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其东渡日本、西赴德国的留学经历,使刚刚睁开眼看西方的古老中国,有机会在现代音乐方面一展拳脚。萧友梅的教育思想,是对西方音乐文明的一次东引,也是对中国本土音乐文明的挖掘,更是中國现代音乐教育之滥觞,其在短暂而辉煌的艺术生命中,梳理了中国古代乐器和乐队的源流与演进,制定了中国自己的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确立了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加强音乐实践等基本教学理念,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冰.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J].兰台世界,2014,(10):57-58.

[2]冯甲庆.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舞台,2014,(10):203-204.

[3]邓灵芬.论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涵[J].科技资讯,2013(20).

[4]黄旭东.萧友梅办学的基本特色——以国立音专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