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孙锡琴
【摘 要】锡剧是我国较为主要的一个曲目体系,在伴奏中,必须要注重扬琴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扬琴与锡剧关系的分析,提出几点应用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扬琴;锡剧伴奏;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68-02
扬琴发源于波斯、阿拉伯等中东地区,先传到欧洲,再由欧洲传入中原。扬琴传入我国民间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伴奏中,如粤剧、汉剧、闽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江南丝竹等都以扬琴为主要乐器。在多年发展中对地方戏曲的音乐变化与风格演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民族音乐中的一件具有特色的乐器,扬琴与锡剧的发展息息相关,有了扬琴的加入,丰富了锡剧音乐的美与厚度,使得锡剧音乐风格多变,更富于表现力。笔者着重通过锡剧音乐伴奏举例说明扬琴在戏曲音乐中的伴奏技巧与运用。
一、扬琴与锡剧的联系
锡剧初名滩簧,由吴歌小调演变而来,最早发源于无锡县羊尖镇严家桥一带,由民间自娱自乐形成,逐渐转化为商业性演出。锡剧是我国华东地区三大剧种之一,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研发了几百种传统剧目。锡剧最为突出的是抒情效果较好,有着江南水乡的情趣,在表演过程中,锡剧音乐与唱腔都有着地方特色。
锡剧的基本曲调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簧调,既是锡剧最基本的,也是地方最古老的腔调之一,源出江南长篇叙事山歌,吸收“说因果”及苏州弹词等民间说唱音调而成;第二类是由武林戏中的武林调改变而成的大陆版;第三类就是玲玲调,来源于苏剧的“文书调”。在这三个基本调式中,其上句与下句的结构分为“起板”与“落板”,并且在上句与下句之间,可以插入较多简单的旋律,与朗读的“清板”较为相似。除此之外还有太平调、南方调、高拨子调等。锡剧在与其他艺术的交流中显示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融合了京剧、电影、昆曲等优点。
总之,锡剧是南方某农村地区的剧种,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凸显江南文化的诗情画意,在优美的曲调旋律中,融合着婉转、流畅的体系。
在我国锡剧艺術发展过程中,其唱腔音乐的伴奏由最早的传统乐器,到现在主要是由主胡、琵琶、扬琴,再加入好多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演奏,使得锡剧音乐更加丰富。扬琴在舞台上有独奏、重奏和协奏等演奏方式,在锡剧伴奏中担当重要角色,在乐队演奏中起着中和作用,主要表现为清唱伴奏。锡剧中的唱腔是伴奏的主要依托,伴奏只是唱腔的美化因素,只有伴奏的衬托,才能使演员在配合时提高唱腔的力度与速度变化,达到良好的效果。
锡剧,依字行腔,其语言比较优雅,演唱过程细腻而又缓慢,在此过程中,扬琴的伴奏可以提高其托腔与垫腔效果。托腔,主要就是在扬琴演奏者充分掌握演奏技法的基础上,根据锡剧唱腔的起伏情况,利用扬琴的节奏变化去衬托锡剧的唱腔,做到声中有腔。垫腔就是在演奏扬琴的时候,可以在漫长的托腔中,利用伴奏优化唱腔。
扬琴在地方剧种中的使用逐渐成熟,所用到的伴奏技法简繁不一、风格多样、丰富多变。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扬琴与戏曲密切相连,民间戏曲艺术是扬琴生存的天然土壤,扬琴在民间戏曲音乐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促进了地方戏曲音乐的完善,促进了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
二、扬琴在地方戏曲伴奏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总结了扬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完善了扬琴的演奏方式,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机制,符合各个地方戏曲剧种的应用需求。在20世纪20年代初,扬琴专家在《琴学新篇》中首次提出了扬琴演奏激发的“左右竹”理论和“竹法十度”理论。在上个世纪中期,相关学者提出了现代化的扬琴伴奏方式,也就是“新十度”技法。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王沂浦先生总结出“弹、轮、颤、滑、点、拨、揉、勾”等扬琴八个技法。在此之后,中央音乐学院一名教授认为“中国扬琴伴奏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体系,除了演奏技巧较为良好之外,扬琴表现手法也比较丰富”。总而言之,可以将扬琴伴奏技巧与方式分为单音技术、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等。
扬琴在戏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扬琴伴奏不仅可以应用在粤剧、潮剧、闽剧、沪剧等地方戏曲中,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地方戏曲中。例如,陕西省是我国戏曲大省,有五十多种地方戏曲,其中有二十多个剧种需用扬琴伴奏。扬琴伴奏可以提高单音技术的应用,主要因为单音技术有着珠落玉盘、晶莹剔透、华丽多彩的特点,同时,扬琴伴奏双音技术具有增强气势的特点,其轮音可以将缠绵婉转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锡剧中,扬琴伴奏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衬托演员唱腔的“字正腔圆”,主要是因为扬琴演奏员利用各种不同音色的技法,有效优化扬琴伴奏余音袅袅的长处。同时,在对“直线性”音响进行稳定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大量运用“曲线状”音响的变化优势,戏曲中带有“腔”的音得到良好的利用。在扬琴伴奏过程中,演奏员并不是简单重复着各类音调,而是要与戏曲演员的情绪相呼应,创造出拖腔与保调体系,使演员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形成良好的剧情氛围。
综上所述,扬琴演奏手法与技巧在每个地方戏曲中的应用,都会随着戏曲音乐风格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感染力与艺术影响力,发挥着良好的扬琴伴奏作用。
三、扬琴在锡剧伴奏中的技巧特点
扬琴伴奏在地方戏曲中是较为重要的应用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笔者将以锡剧作为例子,详细说明扬琴伴奏在戏剧戏曲中的演奏技巧与特点。
锡剧有很多题材与“才子佳人”有关,在此过程中,扬琴伴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因为在锡剧唱腔伴奏过程中,扬琴伴奏的手法与技巧具有灵活与多变的特征,可以有效配合各类角色的演唱,并且可以附和锡剧唱腔习惯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在整个锡剧乐队中,扬琴可以与板鼓、主胡、琵琶等不同乐器交织在一起,不仅可以演奏出锡剧的主旋律,还能演奏出各类“加花”的伴奏效果,发挥自身融合协调乐队的优势。
在扬琴伴奏过程中,演奏员可以根据锡剧曲目中的人物情绪,加入一些短轮、分解和弦及点状的流动和弦演奏技法,可以凸显出锡剧的情绪,演奏出较为美妙的旋律,在提高伴奏欢快氛围的基础上,发挥活泼艺术特色的优势。例如,《窦娥冤》就是伴奏的旋律下行,并且伴奏的节奏比较舒展,风格特别委婉,可以达到柔和深沉和浓郁的抒情效果,演奏出人们的内心活动。所以,扬琴在锡剧伴奏中,可以塑造出良好的音乐人物。在演奏《窦娥冤》的时候,演奏人员可以利用扬琴滚竹、颤竹、长轮竹等伴奏技法,在慢速度的牌子中凸显出锡剧剧目深沉、委婉、哀伤之情。而《大儒还乡》则是【尺调的中板唱段】,主要因为该剧目的速度较快,唱腔比较简洁、明快,因此,扬琴演奏员在演奏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重运竹的轻重有序、虚实相间的优势,同时,可以利用齐竹、柱式和弦等扬琴伴奏技法,顺势渐进,使整部剧听上去抑扬起伏、干净利落,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扬琴伴奏在地方戏曲中发挥着良好作用,是促进地方戏曲快速发展的依托,只有将其有效应用在地方戏曲中,才能发挥它烘托气氛、突出风格特点、深化主题的优势,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丰富的表现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