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韩凯
【摘 要】《激动沸腾的心灵》是歌剧《茶花女》中男主人公阿尔弗莱德唯一的独唱段落,是作曲家威尔第为本歌剧中男高音歌手精心设计的,更是此歌剧中较难掌握的一个唱段,其中的很多音都处于高音区,非常考验演唱者的唱功,本文将以笔者二度创作该首咏叹调为目的,从男高音的演唱技巧及对人物的角色把握等方面进行分析及阐述,从而更好地理解及演唱咏叹调作品。
【关键词】《激动沸腾的心灵》;咏叹调;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74-02
一、作曲家威尔第及歌剧《茶花女》
朱塞佩·威尔第(Verdi,Giuseppe)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在西方歌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
1842年,他创作的《纳布科》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由于这部剧作的成功,使得威尔第在歌剧界名声大噪。他在18世纪50年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创作了多部经典名作,例如《茶花女》《弄臣》《假面舞会》等,奠定了他歌剧大师的地位。1871-1872年,他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最近在中国大剧院上演的歌剧《阿依达》。威尔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歌剧艺术,他无私奉献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歌剧《茶花女》是作曲家威尔第在欣赏了法国文学家小仲马小说后进行改编的,该剧从1855年至今,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作品之一。剧中多首歌曲,如重唱歌曲《饮酒歌》、咏叹调《及时行乐》等都已成为历代歌唱家们在演出中必唱的曲目。歌剧《茶花女》主要讲述了巴黎交际花薇奥列塔与男青年阿尔弗莱德的爱情故事。为了爱情,薇奥列塔放弃了原来奢靡的生活,与阿尔弗莱德一起追寻幸福生活,却遭到阿尔弗莱德父亲乔治的反对,薇奥列塔因为与阿尔弗莱德的误会,从此一病不起,她历经磨难,最后乔治被薇奥列塔的真情打动,同意阿尔弗莱德与她相爱,但是当阿尔弗莱德再次看到薇奥列塔的时候,她已经生命垂危……
二、咏叹调《激动沸腾的心灵》选段分析
(一)咏叹调分析
一部好的歌剧,最引人入胜的就属咏叹调了,它最能集中揭示主人公内心情感、刻画人物形象。同样,咏叹调也最能体现歌剧的主题,是歌剧中的抒情独唱段落,是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也是流传最广的歌曲。咏叹调分别由歌词、伴奏、旋律等三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密不可分、互相协调的,体现演唱的整体性。
(二)《激动沸腾的心灵》背景分析
作曲家为男主人公阿尔弗莱德创作的这首咏叹调,展现了他内心的喜悦,薇奥列塔被其真情感动,放弃了奢靡的生活,阿尔弗莱德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而唱出了《激动沸腾的心灵》这一男高音咏叹调。
(三)阿尔弗莱德角色分析
阿尔弗莱德是歌剧《茶花女》中的男主人公,在一次聚会中结识了薇奥列塔,并且发展成为恋人,由于种种原因,二人最终未能在一起,因此阿尔弗莱德这一角色是悲剧的。从歌剧中的唱段可以看出,多数唱段是阿尔弗莱德与薇奥列塔重唱,但只有该唱段《激动沸腾的心灵》能够唱出他自己的心声、对薇奥列塔的爱意。
(四)演唱二度创作分析
1.语言
歌唱语言的正确运用是咏叹调表现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完美的歌声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声音本身的音色之美;二是音乐的旋律之美;三是歌声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之美。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了前两个方面而忽略了第三个方面,就易产生“唯声论”的倾向,一个歌唱演员只是单纯炫耀歌唱技巧,而不懂得用歌唱语言去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这种演唱是不完美的,它缺失的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及人的情感。
因此,在这首咏叹调中,意大利语歌词发音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是演唱好这首作品的关键。尤其在第一部分宣叙调中,由于长音的延续占多数,因此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对节奏和歌词的把握要相当准确,发出的每个元音都必须在呼吸上,以保证所唱语言放在腔体里演唱,用以保证歌唱的连贯。
不仅如此,咬字也是歌唱语言中一项体现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此段第二三句“三个月转瞬度过,亲爱的薇奥列塔为我抛弃一切”,体现的是主人公无比快乐的心情,因此咬字在发音清晰的基础上要尽可能轻柔一些,唱出小心谨慎、生怕快乐时光稍纵即逝的感觉。而到了“我热情沸腾像烈火,我心中充满欢乐”时,咬字则需要重一些,用来体现阿尔弗莱德情绪的高涨和心中的欢乐。
2.呼吸
沈湘教授曾说:“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可以看出,呼吸方法掌握得好与坏,是直接影响声音质量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二度创作《激动沸腾的心灵》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呼吸的因素。
(1)吸气。从歌词“全世界都为我歌唱”这小节开始,是一个渐强的节奏,音区从小字一组的G直到小字二组的降A,因此一个强大的气息作为支撑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演唱时吸气的量却不是越多越好,吸气过多,听起来声音死板,气息不灵活,更有可能导致高音的失败,因此找到吸气合适的量,是需要演唱者长时间推敲和训练的。
(2)控制。吸气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控制和流动,要注意像在“打哈气”时气息回流和气息倒灌的感觉,时刻保持“吸着唱”的控制感。
(3)流动。在对呼吸控制的同时,还不能忽略声音的流动性,呼吸的流动性是为声音服务的,是二次创作该作品的重要环节之一,歌声就在“又哈又吸”、“又呼又吸”的感觉中,变得流畅而富有流动感,达到声线始终如一的效果。
(4)换气。换气需要根据作品中不同情绪、节奏的变化来进行。例如在抒情和缓的曲谱中,需要采用缓慢换气的方法;在节奏激昂欢乐的曲谱中,则需要采用快速换气的方法。在歌词“我感到幸福和欢乐,感到幸福欢乐”小节中,由于是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节奏较快,则需要采取非常快速的换气方法,以确保声音的流畅性。
3.音色
在生活里说话,语言音色千差万别、好坏不一。然而,歌唱语言则不同了,它要求与说话的自然嗓音有所区别,采用一种特殊的共鸣方法来美化音色,使歌唱语言的音色更圆润、明亮、优美、动听。“把字放在共鸣里”是美化歌唱语言音色最重要的方法。沈湘教授指出:歌唱的共鸣器官就是语言中字的母音获得共鸣的腔体。母音的音量通过不同的共鸣腔体逐级扩大,在音量增强的同时,共鸣泛音音色也得到强化。具体地说,就是“贴着咽壁吸着念”。例如在“我热情沸腾像烈火,我心中充满欢乐”这一小节中,情绪舒缓,笔者认为需要始终贴着咽壁吸着唱的同时,还要用柔和的音色去演绎,虽然处于中低声区,但是通过这种温和音色,可以表現主人公阿尔弗莱德欢快的感情基调。
三、结语
咏叹调是从事声乐演唱的歌者必唱的曲目,《激动沸腾的心灵》部分音处于高声区,对男高音是极大的挑战,歌曲难度较大,需要从呼吸、语言、音色等多方面来整体把握,做到声音唱到气息上。同时,二度创作歌剧作品,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认真研究角色,做到融入歌剧剧情,做到用心歌唱。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邓欣欣.男高音咏叹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