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6-18

【摘 要】菲伯尔教学法目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属于一种科学先进的钢琴教学体验法。它是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现代钢琴教学体验,并将其最早应用在音乐教学当中。我们今天研究菲伯尔钢琴音乐教学体验,是和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的。本文通过对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进行了分析思考,进而对其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菲伯尔钢琴教学;钢琴体验;思考;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9-01

兰德尔·菲伯尔是美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创造了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法,并在美国成功推行这种教学体验法。菲伯尔来到中国后,在一次演讲中向中国师生介绍了他的这种教学体验法,从此中国开始流行这种方法。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法是以能力为基础的,不以应试为目的。他的这种教学体验是对钢琴教育的一次革命,不但调动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真正兴趣,还激发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淡化了传统的钢琴学习只注重技巧的单一方面,而是从整体对钢琴学习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学习,不仅能够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还可以树立起更加全面的人格情操。本文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钢琴学习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传统的钢琴学习,只强调技巧的练习,认为学习技巧、背谱曲才是正确的方法。但是我们看到,这种教学只是理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而言,并不能取得一致性效果。如果是年龄偏大的学习者,还可以从中有所收获,但是年龄小的学习者,理性学习就不是很适合。而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法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在教学思路上面,要理性,但是传达给学生的,必须要感性。这样才符合人性的规律。

二、钢琴学习不能以功利为目的

我们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以功利性为目的,认为学习钢琴就是为了当一个钢琴家,当一个艺术家,这样才算有出息,父母也有面子。但是,如果从这个思路往下延续,培养出的人才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而是利益的工具,钢琴就变成了实现这种利益的工具,这是不正确的现象。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不以功利为目的,而是以快乐为目的。快乐是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真正的内心精神需求,是人格健康的基础。

三、钢琴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任何教育从儿童阶段开始,是最理想的局面。对于艺术门类而言,年纪越小,就越容易启发心智,为日后从事艺术行业打好基础。儿童这个年龄段,心灵敏感,比较感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同时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局限性,在学习任何一门技艺的时候,都不能任意学习,而是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下去学习。钢琴教育也是如此。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认为,由于儿童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成了让儿童对钢琴产生兴趣,知道钢琴是怎么回事,而不能强迫儿童去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每个生命个体具有差异性,比如有的儿童对高音兴趣很浓,对低音就不是很敏感;有的儿童则相反。我们发现这种个性差异,对于日后提高儿童的音乐兴趣具有指导意义。儿童的内心兴趣并没有固定形成的时候,培养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的行为可以引导儿童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量固定这种兴趣,才能有所收获。

四、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高科技的主流。目前在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多媒体技术方法的存在。在教育当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为教育质量成果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当中,多媒体技术方法的介入,和音乐教育理念相互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菲伯尔钢琴教学体验没有特殊的要求,它具有灵活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法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文化新特征。创新教学体验是百花齐放的教育形态。虽然形式多样,但是不能脱离了教学的核心内容——身心健康。现阶段中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我国音乐教学状况发展迅速,音乐人口急剧增长,对于菲伯尔音乐钢琴体验教学来说,非常适合我国的现状。菲伯尔教学体验法有许多优势,这种优势推动了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总之,现阶段对于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的程度正越来越深,这种研究无疑是具有好处的。本文通过分析菲伯尔音乐钢琴教学体验,提出了几点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范明华,李跃峰.美学与艺术研究(第4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8-80.

[5]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1-103.

作者简介:

冯敬华(1977-),女,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