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国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再认识

时间:2024-06-18

王俪霏

(北京歌舞剧院 北京 100022)

论中国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再认识

王俪霏

(北京歌舞剧院 北京 100022)

作为两种声乐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在我国的艺术领域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与印度梵剧、希腊戏剧齐名的中国戏曲,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艺术底蕴以及中国特色。本文主要对中国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进行具体研究。

中国戏曲唱腔;民族声乐;再认识

戏曲和民族声乐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同时在欣赏以及审美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在演唱方面,其风格以及形式都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戏曲唱腔能够将人物的思想以及性格鲜明地刻画出来。当然,其表现最明显的也是唱腔。民族声乐则是在传统曲艺、民歌以及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唱法。中国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都能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一、简述中国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

(一)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含曲艺说唱、民间的民歌演唱以及传统的戏曲演唱几个部分。狭义的民族声乐就是民族唱法。当前我国民族声乐的主要代表,就是音乐院校中的民族声乐,这种民族声乐是以传统演唱艺术为基础,与西方科学发声相融合的一种新唱法,充分体现了时代性、艺术性、科学性以及民族性的特点。

(二)中国戏曲唱腔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方式融为一体,其中主要包含武术、美术、音乐、杂技、文学、舞蹈以及表演艺术等。戏曲的唱腔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唱腔能够将戏曲中的人物及情感鲜明地刻画和表现出来。在实际演唱中,戏曲主要有齐唱、独唱以及对唱等形式,戏曲整体效果的表达与唱腔的组织、安排有着直接关系。戏曲中许多著名的唱段,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不仅是因为其曲调方面的优势,同时其唱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唱腔的有效选择,能够充分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以及内心世界立体呈现在观众眼前,由此可以看出,唱腔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也正因如此,戏曲才会有自己鲜明的演唱风格。

二、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之间的联系

(一)表演形式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在环境、语言文化等方面,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的风格特点。而且我国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这种地域性和民族性,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演唱形式。要想将一首歌唱好,需要对其内容、风格以及演唱方式进行有效把握。虽然各个地区的戏曲表演以及民歌风格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都需要演唱者通过艺术的演绎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在实际表演时,演唱者的面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面部表情能够使内心情感得到有效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将行为、歌声以及表情完美融合,戏曲以及民族声乐的艺术性才能得到体现。

(二)演唱方式

歌唱是一种将语言和音乐进行融合的综合性的艺术行为。戏曲和民族声乐同属于声乐,在演唱的时候,发声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保证发声沉稳、注意共鸣以及呼吸顺畅等。在实际的戏曲演唱以及民族声乐演唱中,都需要注意气息的把握,这样才能保证声音明亮、浑厚。此外,在演唱中,还需要保证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发声需要结合颅腔、胸腔、鼻腔以及口腔等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音量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唱一些高音区的时候。如果在演唱中,歌词中出现归鼻音的字,就需要保证鼻腔与口腔的共鸣。如果出现闭口音就应该使用脑后音。不管是演绎戏曲还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都必须保证其面部松弛并且庄重,尤其是在演唱高音部分的时候,口腔内部要确保全部打开,将双唇自然合拢;在唱低音的时候,应该将牙齿放松、双唇微闭,保证上颚吸气,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低音或者高音,都能保证用自然的状态演绎出来。民族声乐和戏曲在演唱过程中都讲究留有余地,不能让观众听出吃力的感觉,这种唱法对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在发展上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

从需要表现的内容对戏曲和民族声乐来分析,两者在创作方面内容都比较丰满。往往都是作者对某一阶段的社会现象或者某个人物形象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进行体现。戏曲方面对这一部分比较注重,同时在民族声乐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歌唱中,民族声乐和戏曲都着重于表达作品中的韵味以及情感,如果作品中需要体现的情感不够丰富,势必会影响最终的演绎。在戏曲中,对于人物不同形象的刻画能够通过音乐和旋律进行有效体现,将作品中的内容通过曲调以及唱腔表达出来,将人物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戏剧情境进行展现。比如《窦娥冤》,其中的内容就在于对封建社会腐败的揭露,通过

贪官逼死窦娥,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体现得淋漓尽致。又如《五女拜寿》,其内容主要体现了对孝道的宣扬。民族歌曲中也有内容比较丰富的创作,如《孟姜女》《文成公主》以及《木兰从军》等,都突出描写了相应的故事。

(四)两者概念之间的相容性

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之间不仅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有区别,这两者在概念上的联系在于,从广义上来说,大的民族声乐中包含这两者,都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并且都是基于中国传统将作品用人声进行传唱。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就是,戏曲唱腔是戏曲声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近年来我国在声乐方面的研究而言,大多数人都不认为戏曲唱腔就是戏曲声乐,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民族声乐以及戏曲唱腔在狭义方面的理解。在这种认知之下,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在归类方面就显得相当混乱,不仅存在广义的概念,同时也承认狭义的概念。研究中即认为戏曲唱腔属于民族声乐,但是又不承认戏曲唱腔就是民族声乐。针对这一问题,要想对这两者进行有效的区分,首先应该承认对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的区分和认识,因为这是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区分,深入认识。另外,在实际的艺术的实践以及理论的研究,还是需要将这两者的概念进行明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对概念认识不清的现象的出现。本文中提到的民族声乐的概念主要代表的是狭义范围内的民族声乐,并不是包含戏曲唱腔在内的广义的民族声乐,这两者在研究中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并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都是围绕“情”字展开的

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都是以情为核心展开的,这也是两者对作品内容有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作品本身缺乏一定的感染力,那么在实际演绎的时候,往往就会受到影响。不管是曲艺、戏曲还是民族声乐,在情感的表现上都有着一致性。因为社会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声乐艺术方面的表达,并不是将情感进行直接表达,而是通过相应的故事情节作为铺垫,展开对情感的表现。比如在演绎《二黄散板》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游丝百转,缠绵拖长,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应该让人体会到泣不成声、荡气回肠的感觉,这样才能够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效果充分体现出来。虽然这种方式没有直接进行感情表达,但是因为其唱腔方面的特点,因此也能够实现对作品完美地阐述。将情感充分融入到歌曲之中,用声音打动听众。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之所以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情感表达,主要是由我国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传承形成的。在实际演绎中,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并不是单一依靠声音技巧达到相应效果的,而是通过寓情于景、寄情于作品的方式,有效地将演唱技巧和情感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这种效果一直是我国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所追求的。

四、两者在演唱方面的关系

(一)演唱技巧的相通之处

在实际演唱的时候,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容性。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技巧以及风格等方面来说,对戏曲唱腔有着极大影响。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本身具有类似性,演唱时,都讲究用丹田运气,处于吸气状态,不能将过度以及转接的字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唱腔的连贯性得到保证,利用这种方式,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戏曲演唱者,才能保证在轻松的状态下对作品进行诠释。

民族声乐在演唱方面对戏曲唱腔的借鉴主要表现在行腔和吐字上。民族声乐在演绎的时候,不仅需要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同时还应该借鉴戏曲唱腔中的相关技巧,找到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之间的共性。就传统的戏曲唱腔而言,在艺术发音方面会因为动作以及相应的演绎规范受到制约,因为这种表演艺术本身有其自身的系统化表演体系。从民族声乐的演绎来说,这一技巧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还是可以借鉴的,可以将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得到体现,将系统化、程式化的演绎方式,为演唱者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帮助其有效进行日常的训练。

传统的戏曲唱腔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对戏曲作品进行展示。就实际的发展和训练而言,因为传统戏曲唱腔的艺术范围涉及比较广,因此很难将其作为一个基础的学科进行学习。鉴于这一点,传统戏曲唱腔在发展上应该借鉴民族声乐目前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民族声乐对民族音乐的创新以及表达方面。就戏曲唱腔的发展而言,因其明显的艺术特色而广为流传,要想继续将其传承下去,不仅需要保留民族特色和唱腔上的技巧等,还需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戏曲唱腔在未来得到发展。不过就音乐方面而言,民族声乐以及戏曲唱腔这两者本身就有一定的共性,在实际的发展中,不仅要保证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将各自的特点完美保留下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的发展。

(二)演唱技巧的互补性

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在演唱方面有一定的互补性。第一,表现在旋律以及作曲方面。作品是演唱艺术中的最终部分,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演唱艺术就没有一个有效载体,这两者对于作品的质量都有一定要求。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在作品方面都是以民族音乐和民歌为载体的,另外,这两种旋律在体制上存在鲜明的差异,从民族声乐方面来说,其旋律往往是由作曲家独立完成的,虽然其内容是以民歌或者民族音乐为基础,但是独立创作在其中占比较大,通常情况下,一首歌对应一首曲子,在模式上没有具体的标准或者规定。戏曲唱腔在演绎方面有系统的体制。主要在于传承。即使在唱腔方面有创作的成分,但是比例也相当小。通常情况下,戏曲唱腔的体制主要有综合体、曲联体和板腔体三种。曲联体的最大特征就是曲牌联缀,这种唱腔是从元代宫调发展延续而来的,其中的曲调规范相当复杂,但是这也是曲联体形成的关键所在。板腔体主要在于板式的变化,也就是在演绎中的曲调是固定的,变化的地方主要在于节奏,通过不断变化的节奏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进行充分的体现。综合体就是将曲联体和板腔体结合在一起进行演绎,这种演绎方式的形式基本也是固定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在发展中,能够通过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方式对自身进行完善。

第二,表现在唱法方面。从演唱的方法来说,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在实际的演绎中,不仅有各自特色,同时也有共性。两者的共性在于情感质朴、发生真切,在演绎中,大多数都使用真声。不过戏曲在演绎中,根据唱腔的不同,将表演者分为老生、老旦、花脸等,他们演唱的时候都是使用真声演唱,旦角则使用真声和假声结合演唱,主要用假声演唱。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则是在传统民族唱法的前提下,与西方的美声唱法进行结合,尤其体现在高音区的演唱上。

第三,表现在演唱风格方面。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都属于民族风格。民族声乐往往可以根据民族风格的不同分为东北风格、内蒙古风格以及西藏风格等。戏曲唱腔在具体的分类上更加细致,比如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河北梆子以及山西的晋剧等。民族声乐在演唱的时候,主要是根据演唱者本身的风格作为载体进行,戏曲唱腔则通过个人演唱风格的不同形成不同流派风格作为载体,基于这一点,戏曲唱腔中流派艺术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和中国戏曲唱腔不过在作品、唱法、演绎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为了适应形势更好发展,就需要从各自的共性出发,不断吸收彼此演绎中的精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尤其是在戏曲唱腔方面,其民族以及唱腔风格特色尤为明显,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借鉴民族声乐目前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本身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追求艺术,促进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在未来有更大发展。

[1]李媛.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的大融合——论民族声乐的“戏”与“歌”[J].黑河学院学报,2014(1).

[2]万爽.宋词审美的音乐阐释——以王建中声乐套曲《李清照词五首》为例[J].当代文坛,2016(5).

王俪霏(1977-),汉族,山东青岛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歌舞剧院,民族声乐演员,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声乐教育。

J616.2

A

1007-0125(2016)12-007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