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曾 蔚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兴国班,江西 赣南 341000)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曾蔚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兴国班,江西 赣南 341000)
在当今的各类高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课堂实践这一环节,所以,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也必定离不开这一趋势,如何利用课堂实践这把利刃传承和发展好赣南采茶戏也成为了新一个讨论和议论的话题。
课堂实践;传承;发展
一片片红色的土地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红色儿女,一桩桩红色故事述说了一份份红土情,一曲曲红色歌谣传唱出了一颗颗红色的心。在社会文化发展的长河里,赣南采茶戏画上了辉煌的一笔,在课堂实践的发展中同样少不了赣南采茶戏的身影。
课堂实践是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课堂实践更加有利于学生们高素质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各项学习任务更快地接纳与吸收。在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中,课堂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由于教师与学生对课堂实践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许多老师的课堂往往会忽略实践,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加以传授,使学生理解较困难,从而对所学的知识失去兴趣,现在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在慢慢改善,只是存在组织与安排中的缺陷,课堂实践直接影响了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课堂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而针对课堂实践效率如何提高等一系列问题,这里也作简单的论述。1.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经历,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景。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我非常认同“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的观点。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2.根据学生好崇拜、模仿的特点,教师要通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产生很好的号召力。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3.根据学生重感情,情感真切的特点,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通过亲和力产生高效率。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人,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4.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渗透、发现新知识。教新课时,要通过适当的生活、学习情景的铺垫,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要有较远的距离感和生疏感。5.根据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能探究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土生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赣南采茶戏是在赣南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赣南采茶戏又是江西客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民歌之一,它具有丰富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赣南风格特色,直接反映了赣南人民乐观平凡的生活态度和赣南优美、淳朴的风土人情。“芬楼西望泪眼斜,维见江船动落霞,四月湘中作茶饮,庭前相忆石楠花。”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一首赠别诗里,就已经很明显地呈现了当时采茶戏的发展状况。当他吟唱着“僻坞春风唱采茶”的即兴诗时,就已经为采茶戏的形成奠实了基础,也同样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铺垫了前进的道路。一直以来,赣南采茶戏以一个优美的姿态保留和发展在现代文明的长河里,但在近几年来,赣南采茶戏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去传承去发展,让更多人去接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实践。
赣南采茶戏也面临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乏力等问题。人才缺乏是多方面的,从编导、作曲到各角色演员都处于势单力薄的状态,特别是缺乏年轻演员,用赣南剧院院长卢志苑的话说,就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造成赣南采茶戏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不景气、观众流失。市场不景气,直接影响了演职、创作等人员的收入,迫于生活压力或是个人事业发展,很多人员纷纷改行。另外,赣南采茶戏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家族式的口传心授,即老一辈的赣南采茶戏人,从家族中挑选合适的后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培养;二是依托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即由赣州市各县(市、区)每年选送3至5名学生到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带编制加入赣南采茶戏剧团。然而,实践证明这两种人才培养机制,已无法保障赣南采茶戏的人才输送。
赣南采茶戏还面临剧目陈旧、缺乏创新的问题,赣南采茶戏创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需要创作人才,但在市场不景气、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下,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均很难满足创作的要求。
在当今的各类高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课堂实践这一环节,所以,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也必定离不开这一趋势,如何利用课堂实践这把利刃传承和发展好赣南采茶戏也成为了新一个讨论和议论的话题。
首先赣南采茶戏可以大力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拓展赣南采茶戏市场空间,为人才引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造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结合各高校的课堂实践,特别是赣南地区的高校,可以从小学,初中,高中不间断地培养学生重视赣南采茶戏的意识。面对人才缺乏的现状,在赣南地区的赣南采茶戏剧团可以通过提高待遇和提供更好的平台等方式,增加对赣南采茶戏编导、作曲、表演等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实现高薪吸引人才、事业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另外,要实现赣南采茶戏可持续传承与发展,还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赣南采茶戏剧团应总结过去人才培养的经验,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例如,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依托赣南师范学院增设“赣南采茶戏”班,聘请剧团优秀的人员为指导老师,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逐渐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赣南采茶戏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还可以加大创作经费的投入,建立创作激励机制。随着赣南采茶戏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等发展策略的实施,剧团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均能基本满足剧目创作的需求。面对观众需求的变化,赣南采茶戏剧团应加大创作经费的投入,并建立创作激励机制。
赣南采茶戏剧团创作激励机制,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鼓励创作,为创作提供条件,例如,积极参加国内外戏曲类的交流,拓宽创作人员的视野;支持创作人员深入观众,进行赣南采茶戏的需求调研;购置创作所需软硬件等。二是设立创作专项资金,支持创作人员的各项创作活动。三是采用剧目创作“立项”制,并成立创作领导小组对剧目创作进行管理,以保障创作效率和剧目质量。四是建立以“市场效果”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和相配套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一代又一代的赣南采茶人在赣南采茶戏这块园地里突破和创新,不断研究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从课堂实践中学到赣南采茶戏的精髓并与之共进退。愿文化的长河里永远少不了赣南采茶戏的身影,愿课堂实践中永远在传承与发展赣南采茶戏的优美身姿!
[1]黄庚明.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J].戏剧之家,2010(5).
[2]成宁,张宇俊.江西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及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1(12).
[3]黄玉英.江南一枝花——谈赣南采茶戏[J].1998(03).
[4]王盛泉.痴迷赣南采茶戏自费百万办剧团[N].2013.
J722.2
A
1007-0125(2016)10-0038-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