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李继勇
(国家京剧院 北京 100035)
我眼中的一桌二椅
李继勇
(国家京剧院北京 100035)
我们通常把传统京剧舞台美术模式称为“一桌二椅”,但真正意义上的一桌二椅在京剧中是怎样体现和发挥作用的呢?本文论述了笔者对京剧表演中一桌二椅的理解。
舞台;京剧;一桌二椅
聊到一桌二椅,我们要先知道桌椅的样式规格,一般的京剧戏曲桌椅尺寸大致相同,大约是长90厘米、宽60厘米、高80厘米,以红色油漆涂之。京剧行内通常说的“两张高”“三张高”的含义就是以舞台上桌子的高度来计算的。这是京剧行内多年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椅子在戏里是分高矮的,“高椅”是老生、花脸等用的;“矮椅”则常是旦角、小花脸坐的。在老戏班里椅子是不说高矮的,而是说薄、厚。“薄”指的是矮,厚则是指高。原因是以前的椅子均是一样高的矮椅,“高椅”是用椅垫垫出来的。现在国家京剧院和有些京剧院团为了轻巧方便,已经把椅子分成高、半高、矮三种样式,且是折叠的,便于舞台迁换。
一桌二椅虽然简单,但它的桌椅帔又是非常考究和复杂的,它的绣活多种多样,可谓细致入微。这种简洁和复杂的碰撞,体现出戏曲京剧的最高境界,由繁入简,由简入繁,每一件绣片都是完美的艺术品。桌椅帔是赋予桌椅环境特点的重要元素,如家境富有与贫穷的区分,金殿和公堂,庙宇等,都可以桌椅帔的颜色、质地来表现。但用途最广的是红桌椅帔,大都是红大缎平金绣活,非常大气。
京剧桌椅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行话说“大座”就是指正座在桌子后面,公堂、金殿之类多用此摆法,“小座”是指在桌子前面,还有八字、小座、跨椅、小座远跨、骑马桌座等。所谓行话“大小边儿”,是指面对观众席左手边为“大边儿”,右手边儿是“小边儿”,这与以前人们尚左为上有关。所以大边通常是男人或长者坐(当然也有例外),了解这个规律,舞台上的桌椅摆放和演员走位就不会有太多偏差了。在排戏中这种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大家不需太多沟通,一言以概之,心领神会。窃以为,桌椅摆放用得非常科学和巧妙的非《霸王别姬》莫属。它用的是双叠小座,就是大桌前放一把矮椅一把高椅,此举看似简单,但体现了前人的智慧。因为此剧先虞姬上,坐矮椅小座,当霸王回营时由女兵把矮椅移至小边跨椅,露出高椅,霸王很自然的坐高椅小座,当与虞姬喝酒舞剑时改为高椅大座,虞姬在小边相陪,舞台调度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
桌椅在京剧中也不单用于厅堂,也有其他代表性,如桥、山、楼等,可谓无所不用其及!古人早在元杂剧中曾试图用人来表现布景,这在日本歌舞伎中还能看到些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找到了更有效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桌椅——写实而不繁琐,空灵而又有感观体现。现在有很多人对戏曲京剧的“一桌二椅”嗤之以鼻,认为过于简单沉旧,于是乎大制作、大布景一拥而上,仓库可谓景满为患。然而又有谁去真正考究过“一桌二椅”了呢?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剧发展历程中,有哪部戏离开了一桌二椅?它是利用简单的语言来诠释着京剧简约而不简单的精髓。比如《武家坡》中“进得窑来把门别”,王宝钏搬一把门椅一摆,室内外就分开了,这就是空间转换,如果用现代表现手法是否需要窑洞窑门的布景呢?如果真有话,王宝钏进窑的优美身段又从何体现呢?在京剧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信老一辈艺术家也在不断摸索创新,比如用二幕代替明检场等,但“一桌二椅”的形式依然呈现在舞台上,这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一桌二椅”早已融入京剧表演体系之中,已然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快餐文化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是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我们传统的艺术形式了。在“一桌二椅”的京剧舞台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三教九流等无所不包,这难道不让人折服吗?现在又有哪一种舞美形式能如此包罗万象?笔者不是反对新的表现形式,但至少应该先了解我们的艺术根基在哪儿,如果一味追求画面感、即视感,反而会忽略表演艺术的本身。舞美是为人物表演服务的,当舞台布景影响演员的走位和表演时,那一定会被撤掉的,这就是京剧表演的特点,门里门外、楼上楼下、闹市街巷、小桥流水,演员举手投足中以优美的形体动作带你走进这万千世界!
京剧的“一桌二椅”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笔者相信,这种形式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是京剧舞台形式的体现。当红色的桌椅摆放在舞台上,立刻让人有一种年代感和戏曲感,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是戏曲、京剧的专属产品,不要总是想着如何改变它,也许怎样研究它,保护它,利用好它才是我们现在真正应该做的!
J813
A
1007-0125(2016)10-0045-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