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

时间:2024-06-18

柏 乐

(广西艺术学院 民族艺术系,广西 南宁 530022)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

柏乐

(广西艺术学院 民族艺术系,广西 南宁 530022)

我国民族声乐,根植于深厚的民间音乐文化土壤中,从民歌、戏曲、曲艺等民族唱法中继承和提炼而来,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代表我国新时代的声乐演唱方式。近年来,我国优秀的歌唱家层出不穷,但也表现出了千人一腔、缺乏个性、风格单一等现象。为此,笔者针对目前中国声乐界这些炽手可热的问题,从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艺术出发,在歌唱与表演中将传统戏曲与民歌演唱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以《梅兰芳》为例进行解读,丰富和拓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民族唱法;传统戏曲;融合;元素

戏曲与民族声乐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作为一名民族声乐的学习者,有必要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有所了解并学习,在一些中国创作歌曲中,传统戏曲元素的加入为民族声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产生有别于“千人一腔”不同的演唱效果。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梅兰芳先生及梅派唱腔进行了了解,并通过演唱《梅兰芳》这首作品,真切地领悟到了传统戏曲元素巧妙运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独特魅力,并以此丰富自己的曲目,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歌曲《梅兰芳》的歌词凝练了梅兰芳先生伟大的一生,讲述了先生的艺术与功德,歌曲中也引用了梅兰芳先生生前所演唱的著名唱段,具有故事性、人物性和音乐性。

一、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艺术融合

(一)气息的运用

京剧素来讲究“气沉丹田”式的“运气”,通俗地说就是在进行吸气的时候,一定要将气沉到底,由此获得的气息才能持久而饱满,这在我们的民族声乐中也是重点强调的。我国的第一部声乐论著《唱论》中就总结了各种换气技术:“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追求的对气息更好的控制,以达到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京剧唱腔和民族声乐对气息和位置的强调都是统一的,只有这二者有条不紊地结合,才能让“气沉于底”,逐步“声灌于顶”,以获得明亮圆润,更具穿透力的声音和音色。笔者根据自己亲身演唱实践发现,在乐曲的后半段对气息的把握不是很简单,“梅也似铁,兰也似铁”的演唱过程中,气息要充分下沉并能稳住,声音出来要均匀舒缓,有悠长的感觉。后面一句“一段芬芳倚绝壁,巅峰飘作大旗猎”,要注意节奏,特别是突然加快时演唱要干净,要有点戏曲中生行的演唱感觉。后面展开部分的“梅也似铁,兰也似铁”则要求对气息加以控制,一直到歌曲的结束部分,气息都要有的放矢,灵活运用。

(二)行腔与咬字

歌唱即是语言与人声的完美结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明代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中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我国民族声乐也要求“字正腔圆”,如《梅兰芳》第一句“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中,首先“那”字不要唱得太重,要悠悠地出来,口腔不用打开太大;“一”不用咬得太死,要注意节奏韵律;“轮”声线拉长,最后归到“un”上面;“女”字也是分开去唱“n、 v”,突出“女儿”的重要性;“月”字分开“yue”,它的尾音呈抛物线送出去。又如第二句“源自于……”,此处“源”也是唱成“yuan”,归韵到an上面。再如:“半是崇公道,半是苏三迢迢,迢迢……”,此处“迢迢”一定要唱得带有戏曲的味道,所谓声断气不断,看似唱得有棱有角,但这一段还是连着的,所以最后也是归韵到“ao”上。

(三)声音的色彩与风格

这首作品是民族声乐与戏曲的融合,若完全用演唱戏曲的唱腔来演绎这首歌曲,则内口腔开口小,声音听起来略扁、浅,不适合声乐审美标准。若完全用民族声乐演唱,共鸣腔体增加,位置高,音色会通畅、宽广,但又缺失了该作品应有戏曲韵味,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

(四)声与情

歌唱艺术最高的审美境界即“声情并茂”,把死曲唱活,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尤其是在“戏歌”中,借鉴戏曲表演,会有“画龙点睛”之效。如第一句“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就会用到戏曲的身段、眼神,想象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女性形象,那种温柔如水、柔美娇艳,以及后面的“刚烈”,眼神中应透露出坚毅、沉稳的性格。包括后面的“泣泪泣血”也是如此。有了笔者对这部作品的亲身实践和传统戏曲艺术的融入,以及在实际演唱中对先生的崇拜知情,定能将此曲完整演绎出来。

二、结语

笔者认为,演唱好一部好的声乐作品,一定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艺术的融合是当代声乐再次发展的新领域,真正发展代表我们民族的东西,丰富民族声乐的演唱,形成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声乐。

[1]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王艳艳.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张其萍.声乐作品《梅兰芳》演唱解读[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4]龙丽娟.中国戏曲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J616.2

A

1007-0125(2016)10-0109-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