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代舞台空间设计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4-06-18

朱韵秋

(江苏省盐城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当代舞台空间设计的一点思考

朱韵秋

(江苏省盐城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江苏 盐城 224000)

面对这异彩纷呈的华彩舞台,笔者认为舞台空间的设计,主要分为这样三个层面:一是舞台的物理性空间的设计,二是舞台的戏剧性空间的设计,三是舞台的情绪性空间、心理性空间的设计。新的时代对舞美设计早已提出了新的要求。

物理性空间;戏剧性空间;情绪性空间;心理性空间;虚空间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笔者首先对“当代”一词产生了一点疑惑。想来想去,暂且把这个时期模糊地理解为“时下”罢了。再来看看“舞台空间设计”。之所以说是“舞台空间设计”而不是“舞美设计”,是因为本文只针对舞台艺术中空间的设计部分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新的艺术理论、观念、技术手法不断丰富着我们的舞台空间,再加上新的科技、材料的合成,使当代舞台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各竞风流”的可喜局面。面对这异彩纷呈的华彩舞台,笔者认为舞台空间的设计,主要分为这样三个层面:一是舞台的物理性空间的设计,二是舞台的戏剧性空间的设计,三是舞台的情绪性空间、心理性空间的设计。

“舞台艺术”一词从逻辑顺序来看,首先,它的呈现应该是在舞台空间之内的。这就决定了舞台设计首先是一种舞台空间的设计,不管这个舞台是戏剧类的还是歌舞类的;也不管这个空间是静止的还是变化运动的。一切舞台设计都在着力于舞台空间的构建、把握和控制。

舞台空间设计还必须服务于作品呈现的物理空间需求。最典型的就如音乐剧、歌剧或者演奏会。舞台空间的设计、运动和变化,必须服从于演出声场效果的完美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台空间设计首先是为了舞台艺术的展现提供了物理空间的构建。

再看戏剧性空间的构建。事实上,我们常常碰到在同一物理空间中不同戏剧场景同时呈现的情况。一边是兵临城下、剑拔弩张的铁血世界,另一边却是花前月下、人约黄昏的温馨与浪漫。抑或,一边是严峻的现实,另一边是急急地营救(例如,天津京剧院《华子良》剧解放前夕一幕)。这一类多重表演空间构建与切换让我们在戏剧的舞台上实现了电影中“蒙太奇”式的空间构架。而原本舞台空间中场景的切换、灯光的对比,或者升降平台的调度就成了这多重空间的分隔或者融入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实现戏剧中时空的交错和跨越。

在物理性空间、戏剧性空间的基础上再来看情绪性空间。情绪性空间的设计,就是合理地运用光、景等戏剧元素构建,加强戏剧情绪的展现。光、景在具体的舞台上可能是一种符号,或者一种形式的呈现,更可能是一种对空间或者反空间(虚空间)的设计。例如运用实景、压缩演员表演空间,形成一种孤立无援或者进退两难、步步惊心的空间情绪。在湖北省黄梅戏的作品《未了情》中,开篇时女主人翁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舞台中间四根巨大的纪念碑式的柱子紧凑地耸立,主人翁在这四根柱子之间绝望地哭泣,一束紫色的暗光从头顶压下、孤立无援、绝望的情绪就蔓延开来。再如,江苏省淮剧团淮剧《小镇》,作为小镇精神文明道德楷模的男主人翁朱文轩,在面对500万奖金昧心可得,其子为人担保惹祸需500万偿还的矛盾煎熬中。舞台上,一堵象征着传统道德观念的碑墙缓缓前移,压迫者主人翁的脚步,形成步步紧逼、没有退路的情绪空间。及至朱文轩想通一切,选择了维护自己心中的精神家园,说出事实真相时。一时间,天高云淡、空间大开,灯光转为明亮的色光,整个舞台表演空间似乎都开阔了起来。事实上这一切变化的来源都在于导演对情绪性空间的设计和把握。所有的灯光、布景、甚至演员的步伐节奏都是构建这一情绪空间发生、发展、变化的组成部分。导演运用舞台空间的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呈现,让舞台空间成为舞台艺术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此,笔者认为,在舞台艺术中,没有“可有可无”的概念。换句话说,只要在舞台上出现的,就不会仅仅只是一个物件,在必要的时候,任何物件都可能产生另一种艺术形式的新的解读。能够让某种客观存在,在不同的时空场景的丰富变化中呈现多种不同层次下的不同意义。这可能就是艺术价值和魅力的根源吧!

舞台空间设计也是一样的。在不同情景之下,也必然会呈现多重层次、多重角度的空间构建,甚至在统一场景下也会实现多重意义上的艺术呈现。很多时候,舞台空间设计已不再只是舞台美术内部的事了。新的时代对舞美设计早已提出了新的要求!

[1]胡妙胜著.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2]伊天夫.学做设计要走心——周本义教授的舞美设计心得[J].戏剧艺术,2016(03).

[3]吴新斌著.“用物质写意”及其他-戏剧评论集[M].2008.

[4]郑庆华.设计的跨界思索[J].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2015.

[5]左钢著.境意无界——装置艺术、舞台美术的同质与共融[J].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2015.

[6]辛华泉著.形态构成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J813

A

1007-0125(2016)11-0043-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