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中“Legato”的艺术分析

时间:2024-06-18

陈演

【摘 要】普契尼是意大利20世纪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咏叹调有着无比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细腻的情感,是人类音乐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以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中的男高音唱段为例,对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中的“Legato”进行艺术分析。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男高音唱段;Legato;艺术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70-02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成长于意大利北部卢卡市一个贫寒的音乐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19岁时,普契尼受威尔第歌剧《阿依达》的巨大鼓舞,立志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1880年普契尼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室内乐作曲家巴奇尼和蓬基耶利学习作曲。1893年,歌剧《玛侬·莱斯科》的成功,确定了普契尼的歌剧作曲家的地位,随后《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三部作品大获成功,使普契尼成为意大利后期歌剧中的大师。他一生写了12部歌剧,这12部作品影响深远至今依然在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奠定了普契尼在20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史中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一、乐句连音线中的“Legato”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频繁地使用连音线,很多较长的乐句也要求大幅度的“Legato”。音乐术语中“Legato”的意思是:要求演奏或者演唱得圆滑、连贯。如歌剧《托斯卡》中卡瓦拉多斯的咏叹调“多么奇妙的和谐”第13小节旋律声部弱起进入后的第14-17小节都标写了连音线,对应的伴奏声部里也明确的标写了连音线,要求两个声部同时做到Legato;又如歌剧《西部女郎》中约翰逊的咏叹调“请让她相信”,第12、13、14小节旋律声部中第13小节最后一拍和第14小节第一拍的前半拍标写了一条相同音高的延音线,伴奏声部的第13、14小节是一条大连音线,这条大连音线要求伴奏声部弹奏出大线条的Legato以强化音乐整体的圆滑和连贯。同时,延音线也为歌唱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偷气的气口,方便了发声。当歌唱者在这里做偷气处理时,伴奏声部的大线条Legato也起到了弱化因为偷气带来的乐句断点的作用。分析乐谱我们可以看出,连音线在普契尼的乐谱里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正是这些连音线使得普契尼的作品圆滑连贯、浑然天成,同时又层次分明。歌唱者唱好Legato,和伴奏声部配合好Legato对是否能演绎好普契尼作品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二、普契尼的Legato(一)普契尼Legato中的情愫。普契尼父亲早逝,兄妹七人(五个是女孩)全部由母亲拉扯大,在成长和求学的道路上母亲给予了普契尼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和支持。所以,女性在普契尼心中的形象是伟大的、光辉的,也是脆弱的、苦难深重的。女人堆的成长经历塑造了普契尼多愁善感又狂傲自大、优柔哀怨又放荡不羁的倾向女性化的混合性格特征。他一生都在苦苦地寻觅自己理想中的女性,无数的绯闻也从来不会让他停止寻觅的步伐,他一生为女性的爱所润泽,也为此而劳累困苦。如此命运般的羁绊为普契尼积累了不解的女性情愫,使普契尼谱写出来的女高音咏叹调旋律流畅柔媚,情感细腻丰富,就连男高音咏叹调也难逃这种女性的“阴影”。普契尼笔下的男主角不像威尔第的那样有着宽广的胸怀,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相反,普契尼歌剧中的男高音为了爱情而存在,他们善良、朴实、真诚而且痴情。如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饥寒交迫的画家鲁道夫,深深地爱着绣花姑娘咪咪,因为自己太穷无法养活咪咪,也没钱给咪咪治病,为了让咪咪有更好的生活选择和咪咪分手。但是几经波折两人反而爱得更深,无奈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咪咪宝贵的生命。剧幕落在鲁道夫失声的痛哭中,普契尼在鲁道夫的剧情中植入了自己在米兰音乐学院求学期间贫困的生活回忆,使鲁道夫这个角色的喜怒哀乐既真实细腻又如青春诗歌般青涩难忘,从而成就了咪咪令人惋惜的悲剧形象。鲁道夫这个角色一定程度映射了普契尼的内心世界,由此可窥见大师心中缠绵不断的忧伤。(二)Legato是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创作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契尼歌剧中的声乐作品有着他独特的创作特点,如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鲁道夫的咏叹调“多么冰凉的小手”,全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6小节)用了叙述性的2/4拍子,伴奏声部以sfz的单音来形容鲁道夫抓住咪咪那冰凉的小手时内心的颤动,随后旋律声部以PP的力度和接近级进上行的宣叙旋律轻轻展开深情诉说,逐渐增强的倾向性自然的发展到第29小节形成了乐曲的一次小高潮,表现了鲁道夫迫切的表白之情。普契尼偏爱以P或者PP来平静地开始咏叹调,这首作品从开始到第36小节都P的力度上进行,形象地渲染出二人独处时相互爱慕又略显羞涩的情景。第二部分(第37-45小节)普契尼也融入了宣叙调语言化、说白性的特点结合较流动的3/4拍子,用f和P的力度对比,描绘出鲁道夫不知道该如何向咪咪表白又苦于当前困窘生活的复杂心情。第三部分(第46小节至曲终)转用了更抒情的4/4拍子,速度也从58放慢到52,延续了第二部分的宣叙调特点,旋律依然以接近级进的形式进行,但是倾向性明显增强,乐句间紧密连接,在第65小节冲击最高点达到全曲的高潮HighC,鲁道夫介绍了自己并深情地向咪咪表达了爱慕之意,紧接着第67小节普契尼用旋律声部P和伴奏声部的PPP让音乐恢复平静,在结束句回归到2/4拍子结束鲁道夫的诉说,引出咪咪的咏叹调。声乐之所以高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是因为声乐直接结合了人类语言来进行艺术表达,重视人声歌唱是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普契尼在创作中遵循这一传统,所有的处理动机都是为了烘托出人声歌唱而进行的。首先,他在咏叹调中融合了宣叙调,细腻地紧贴级进型旋律进行力度布局,使乐句圆滑的发展更接近语言连贯的表达;其次,他巧妙地运用了节拍的转换和拍速的微调来连贯角色情感的表达,同时也为歌唱者发出最美妙动人的声音提供了恰到好处的空间。Legato不再是简单的一条连音线,它是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创作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内涵所在。(三)Legato是普契尼歌剧咏叹调风格特点的象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炫技、矫情的歌剧潮流中,普契尼多元化的作品风格完全可以说是标新立异逆流而上的。譬如作于1893年的歌剧《玛侬·莱斯科》体现了普契尼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作于1896年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体现了普契尼现实主义的音乐风格;作于1900年的歌剧《托斯卡》体现了普契尼真实主义的音乐风格;分别作于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和1924年的歌剧《图兰朵》体现了普契尼浓厚的东方情调;而作于1910年的歌剧《西部女郎》则体现了普契尼自然主义的音乐风格。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普契尼并不完全属于某一个流派,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多元化的,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是独树一帜的。然而,普契尼的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1.小人物的大悲剧色彩。譬如歌剧《托斯卡》中的女演员托斯卡为了保护和拯救自己的爱人而忍受警察总监的欺辱,本想能救出爱人远走高飞,最后却因为被警察总监欺骗亲眼目睹爱人被杀,自己也跳墙自尽;歌剧《图兰朵》中纯真善良的柳儿,为了守住主人的秘密拔剑自刎,她对主人的爱慕在了“无人入睡”的夜晚孤独回荡;歌剧《蝴蝶夫人》中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背弃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信仰只为了所爱之人,在“多么晴朗的一天”里爱情幻想破灭的巧巧桑结束了自己悲惨的生命,等等。普契尼幼年丧父、中年丧母、终生未能觅得真爱,这使得他几乎从未享受过纯粹的精神上的幸福,这些人生阅历奠定了普契尼歌剧悲剧的基本色调。2.唯美的旋律线条。普契尼歌剧的咏叹调几乎都大量使用音阶式的、级进倾向进行的旋律。乐句间自然连接,配以律动的节奏使缠绵抒情与激昂跳动并存,朴素的情感发展连绵起伏,使音乐有着优美流畅的线条感。悲剧的色调和唯美流畅的旋律线条使得Legato线条成为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象征。三、如何唱好普契尼的Legato(一)快吸慢呼的气息训练。歌唱是气息的艺术,谁掌握了气息的技巧谁就懂得如何歌唱。普契尼的咏叹调旋律习惯采用接近语言的乐句和紧贴乐句的力度,作品布局自然,情感细腻,层次分明,连贯性强。咏叹调中经常出现大长线Legato的乐句,这些乐句除了句幅长音域宽还严格的标注了速度、力度、情感等术语。这类乐曲难度较高,要求气息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并且能轻松灵活、连续不断地支持歌唱者同时做到对应的速度、力度和情感。如果说威尔第的咏叹调一定程度上唱条件的话,普契尼的咏叹调则主要唱气息,快吸慢呼的呼吸是这一类型乐句运用最多的,针对性地做好快吸慢呼的训练对演唱普契尼咏叹调有着直接作用。(二)发声的训练。普契尼在谱写咏叹调时从音乐整体上进行了细腻的力度布局,偏爱于P、PP甚至PPP的力度处理,随着旋律的发展和人物情绪的需要而配合使用cresc(渐强)、dim(减弱)及rit(减慢)等。所以,普契尼的歌剧咏叹调要求一定要唱得轻巧连贯、强弱自如、快慢有度。发声训练时,注意在气息柔软的基础上找好声门的适度感,让冲击声带的每一丝气息都有效发声,这样才能唱出轻巧连贯的声音,同时也有足够的气息和体力完成作品整体。除了找好气息和声门配合的适度感,还要注意身体松紧的对立统一,任何突兀的气息冲击和多余的紧张都会破坏声音的圆滑连贯。四、结语普契尼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为人们谱写了很多优秀的歌剧咏叹调,这些作品承载着普契尼深厚的艺术修养,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深入普契尼的创作中去了解他的Legato并且针对性地进行歌唱训练,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他的作品,感受他的艺术魅力。参考文献:[1]贺锡德.外国古今名曲欣赏(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2]杰罗斯·汉斯,黄伯春.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3]沈湘,李晋玮,李晋媛.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龚永红.普契尼歌剧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5]张宁和,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6]李亚丹.浅谈普契尼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7]世元.普契尼——不朽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作者简介:陈 演(1986-),男,汉族,广东高州人,工作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