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琵琶乐曲移植现象之探析

时间:2024-06-18

【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符号,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移植乐曲是琵琶乐曲中一种新兴的且倍受关注的乐曲形式,它以琵琶为演奏终端,是中西两种音乐文化交融的共同体。琵琶乐曲移植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它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依然经久不衰,具备某些抗时光的独有竞争力,并成为拉近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 【关键词】琵琶;乐曲移植;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J648.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85-01一、音乐领域的“移植”现象“移植”一词来源于生物学领域,指将植株从甲处以活体继续存在为条件迁至乙处。后应用于计算机和医学等不同领域。那么,在音乐领域里的“移植”如何解释呢?正如语言分析哲学家J.L.Austin指出:“任何概念除了具有意义中心外,由于空缺结构的存在还具有意义边缘”。在上述的“乐曲移植”概念中,意义边缘恰好成为其重心所在,这就表明如此的界定经不起推敲。有一部分“胡乐”后来渐渐成为我们的音乐,也不是不能解释的。说它是移植也可以,但是这的确是历史上有过的事情。由此可见,“移植”被提出来的初衷是指由于音乐语言的相通性,可以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作一定的改编和调整,形成易于本民族理解和接受的新的音乐形式。而如今音乐领域“移植”的普遍含义是将“他文化”的乐曲、技法等音乐构成因素进行合理改编,形成本文化圈内群体审美心理认同的样式,对其进行再演绎形成相似风格的作品。如陈音将具有塔吉克民族音乐素材的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移植为同名琵琶独奏曲,保留了原曲的主题和风格,形成新的独具琵琶韵味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二、琵琶乐曲移植现象的历史分期及特征(一)探索期(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时代的风云际会和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各艺术门类均以前所未有的时代意识和开放意识,吸收新文化,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现代转换和自我革新。随着中国各高等音乐院校及系科的建立,琵琶也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中国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也愈来愈频繁,受到“洋为中用”、“拿来主义”等进步思潮的影响,琵琶移植改编外国优秀作品中技术性较强的乐曲或片段也成为丰富琵琶演奏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此时涌现出许多优秀移植改编来的作品,如邝宇忠先生移植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同名小提琴曲《野蜂飞舞》等;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工作者和传播者,刘德海先生就是最杰出的的代表之一。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的琵琶演奏员,他随团出访了很多国家,将琵琶艺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刘德海的移植作品很多,如根据美国歌曲移植改编的《牧场之家》、根据圭亚那民歌移植的《沿着德美腊之河而下》、根据三角琴曲移植的《月光变奏曲》等。(二)发展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现象。琵琶移植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数量也颇丰,从事琵琶演奏和教学的工作者们也致力于移植改编外国练习曲和乐曲,以丰富琵琶的演出和教学曲目,增加新的琵琶曲风。琵琶移植乐曲来源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风格非常多样化,但都可以用琵琶将其异域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叶绪然根据J.S.巴赫的钢琴曲移植的《二部创意曲两首》琵琶二重奏、庄永平根据爱尔兰民歌移植的《伦敦德里小调》琵琶二重奏、任鸿翔根据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琵琶三重奏等。这些作品加强了琵琶各个声部间的配合,提高了演奏者淡化自我的合作意识,也为后来琵琶与交响乐合作的琵琶协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琵琶移植作品越来越多,作曲家和演奏者们也越发能将中西音乐文化很好地融合,体现出一派新气象。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琵琶音乐的发展,为适应其与时俱进的表现力,琵琶在形制和演奏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50年代初期,我国民族乐器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民族乐团也相继成立,杨荫浏先生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试制了一种六相十八品的琵琶得到应用和普及。琵琶乐曲移植现象出现后,要适应新作品的需要,对琵琶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首先,在琵琶内部放置音梁、以钢丝弦代替丝弦、采用赛璐璐等材质的假指甲弹奏来扩大琵琶的音量;其次,调整复手的大小、位置和面板的厚度、使用尼龙缠钢丝弦使琵琶音色和音响更丰富;再次,琵琶音域和音律都与西方音乐接轨,音域逐渐加宽到二十四——二十六品,音域发展到A——e3,包含三组八度音程,每组八度具有12个半音,适应了具有西方大小调体系的音乐作品的转调需要,也大大提高了琵琶的表现力,并且有利于与交响乐队合作,推动了琵琶协奏曲的发展与应用。琵琶乐曲移植促进了琵琶乐器的改革,同时为提高琵琶表现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值得欣慰的是,琵琶在乐器改良方面做的诸多尝试都是在保持民族乐器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以琵琶的音色特征为基础,以表现音乐为根本。作者简介:王丽芬,女,汉族,职称:副教授,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