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戏剧创作中导演与演员的结合

时间:2024-06-18

王晓晨

【摘 要】戏剧是由各种元素通力合作形成的综合艺术,各种元素所携带的创作思维,决定了戏剧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在导演学习的舞台演出实践中,免不了不断地切换“导演”和“演员”这两种角色,这就产生了两种创作的思维——表演思维与导演思维。

【关键词】导演思维;表演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性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52-01

一、导演思维与表演思维的母体——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一切艺术的形成都是形象思维完成的结果。如“在实行中,现实的对象始终以具象化的形式,存在于创作主体的头脑中,并在体验、想象、集中概括的同时,把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渗透其中,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1]所以,导演思维和表演思维都属于形象思维。

导演在进行构思和处理时的目的和演员等其他人员不同,演员分析、理解、体验人物等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导演要促成演员的表演,心中如果没有形象,也就谈不上舞台、灯光等各个部门的指导和完成全剧了。简单地说,演员是要通过角色来打动观众的心,而导演则是要通过全剧来做到这点。这两种思维的区别如果从两种视角描述,可以说是宏观与微观。

形象思维体现在演员身上的微观性,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生活真实,提取形象,在构思中形成具象的小人,是以情感为核心,具有审美化的。就像导演是通过各种艺术元素构成的舞台总体形象来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立意,当然,这里演员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是最重要的。由此,可以说导演思维和表演思维有着同一性。

二、表演思维的特性

(一)联想性

联想性是表演中演员潜意识中自发的联想性思维。在联想中产生自我抑制,只有在自我抑制消退的时候,演员才能用正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释放本能的联想性思维。在释放的这个过程中又要面对一个问题,即: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你的脑子到底在想什么?当我们面对角色或者陌生人,一下子可能浮想联翩,并且渴望编辑好自己的话,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这是一种联想的创作欲望,同时又有一种抑制欲望展现的意识。好演员必须使自己摆脱这种对联想创作的抑制,也就是“天性解放”。

(二)感觉性

感觉性其实就是思维中的感性部分,让自己在感觉上尽可能靠近角色。这包括了很多方面,如呼吸、姿态、眼神等等,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在情感上找到与角色的共性。自己在大学的演出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状况:演员往往和角色无法处处统一。这种状况总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演员和角色从来就是矛盾且统一的,演员创造另一个非自我的人物,本身就很矛盾,但演员创作要围绕角色,这又要求他们不得不统一。

哥格兰提出过:“演员的两个自我——第一自我是演员的灵魂,第二自我是肉体。”这就说明演员在向角色的转换中必须完成从内心到外部的全面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先要从自身特点出发,这关系到演员和角色最终是否统一,一旦定好角色,就会有矛盾产生,因为演员不是角色。所以,演员的思想也不可能与角色完全统一,那么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就会要求演员与角色磨合。不论是对角色内心的揣摩,还是外部形体的选择,都是演员与角色融合的必要。在我的体会中,完成的过程最关键是找到感觉,虽然它是感性的,是一切理性处理角色的基础。

三、导演思维的特性

首先什么是导演思维?从文字表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导演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对剧本转化为舞台表演时所进行的全面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也是导演在创作中独有的精神活动。

在我自己的认知范围,导演思维同样拥有感性思维,其对于剧本的激情和火花和演员是相同的。但是,光有这样的感性是不行的,构不成导演思维,必须对剧本进行理性的分析。大学中的必修课《剧本分析》的重要性,就是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学习,把文字描述的形象,人物各个阶段的发展,都通过剧本分析把它排列出来,如事实事件、中心事件、情节结构,拎出主题思想,确立风格和题材等等。

分析完剧本,进入导演构思,找出总体形象——种子形象,构成对全剧的概括和提成。脑子里没有离开过形象,不是模拟一个人的形象,而是全剧的形象。

由这个形象衍生出音乐、演出样式、叙事结构……再深入,人物形象要推到理性当中,哪怕是次要人物,都要放入理性当中分析,准确抓住人物性格。再加上全剧各种元素的处理原则,人物行动、舞台调度,舞台美术、音乐音响等的处理原则。在排练当中要牢牢掌握,并把处理原则实现在舞台上。

通过这些描述不难发现,导演所具有的思维极具宏观性,是在理性指导下的感性思维。

四、结语

导演是剧本忠实的解释者,是演出的独立创造者。当我们不断认识和明白导演思维对于现代戏剧的重要性时,我们不应忽略在剧本解释和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演员思维对于导演的影响。而只有在戏剧中尊重和互补各种萌动的思维,戏剧才能随时从零开始,抑制僵化。

参考文献:

[1]余力民.戏剧导演思维与训练[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