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张刚
【摘 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观点,特别是随着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的开始向这个方向倾斜。而本科音乐院校在进行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上也充分的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此本文结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了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充分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思想,提出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改革和创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应用型音乐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62-02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工业化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产生的,其最早诞生于西方,同时也是基于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文化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追求另类并反对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等。给予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应用型音乐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的教育和培养理念,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在重视创新、个人创造的同时,也注重艺术本身所蕴含的经济效益,是全新的思想、理念和经济的实践理论。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和定义,综合来看只要是融合了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可以划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中,极大的拓展了现有的文化经济活动范围。原则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属于创意产业,但是有着新时代知识高技术性的标记,也标志着其高额的文化附加值、技术附加值以及创新高度,为此我们可以从五个角度来理解:其主要是通过有较高创新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来盈利的,文化创意产业使这些企业的合集;主要通过将无形的创意转化成经济价值;其创意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在创意过程中包含了象征价值、社会意义、特定文化和服务机制等;有着强烈的地域和空间位置属性,很多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例如好莱坞;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二、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域下,音乐是重要的创新和创意形式,很多文艺产品中离不开创新的音乐形式。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意产业对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基本的业务范围和内容外,本身也需要完成企业文化的创新,从而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并积极的收纳应用型音乐人才来提高自己的创意水平和能力。尤其是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是改革和创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契机,但是也是摆在音乐教育研究者的重要难题,
(二)人才的创新能力匮乏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要求其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更加看重人才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上文中提到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高附加值、高技术性以及高度创新的文化产品来进行盈利的,因此更加的看重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创新能力。但是当前我国音乐本科院校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则很大的忽视了这一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创新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在进行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中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创新素质等的培养,过于强调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而且专业教育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因此在毕业后很难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其次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实践课程比较少,或者说实践课程并没有较强的实践锻炼能力,而实践是培养创新的重要措施,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创新自然缺乏了主要的动力。
(三)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应用型本科音乐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要进行传统音乐教育,并在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辅助一定的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另一种则是完全抛弃传统,完全的从社会和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市场去考虑。导致的结果是,前一种学生的就业岗位非常的狭窄,多数都从事的传统行业,后者尽管能很快的是适应职业环境,但是由于缺乏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培养,导致创新和艺术性匮乏。培养目标的混乱也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匮乏的主要问题,原因在于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到足够的高度。
三、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域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技术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首先要做充分的资料研究和调研工作,研究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在企业内的成长。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就业、承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重点调研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其能力上的有缺点。随后分析和对比,充分的研究和精细化的调查现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充分的分析调研结果可以寻求用人单位以及专家学者的建议,通过共同的探索了解具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考虑如何有效的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响应对应用型音乐人才的要求。其次是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并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严格的按照计划实施相关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工作,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构件对应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方式。最后是查找论证并完成改进,寻求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来评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并组织学生完成先关的调查,随后完成评估和改进。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1.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音乐专业是艺术类专业的一种,这类专业除了基本的艺术学科的目标,同时也应该拥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要求。例如在音乐类人才的培养中增加“逻辑+思维”的培养计划,让音乐类人才更加的有自己的创新头脑,从而符合市场对于高级原创性思想人才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是高端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人才教育的精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在实践课程方面可以通过和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来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接触文化创意一线工作的内容、模式和思想。总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能够更加合理的认识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音乐培养目标作出更加合理的决定,并更加充分的理解国家和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决策的思想,完全的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市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方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本科培养计划作出一定的调整。
2.完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的主干课程、专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展更多门类的必修课,通过丰富的课程设计和安排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选择性,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制定更加个性化和发展定位的计划。同时调研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专门制定先关的课程,例如可以增加流行音乐、音乐市场营销等,拓展本科音乐教育的内容。另外可以从增加第二课堂的形式,通过加设舞台设计、舞蹈编导、影视音乐创作等对有特长和创意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小班授课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规范。
3.调整教学管理机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对应全新的管理机制和方法,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组织和建设模式,扩充教师力量,加快师资力量建设,进一步的完善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的教师团队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力量,满足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面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可以逐渐的推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而导师制也是高校实现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为此高校要积极的鼓励师生参与到导师制的构建当中,制定导师制模式有关的实施细则、领导小组、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等,确保其能够提高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4.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创新来源于实践,纸上谈兵是无法完成创新的。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为此高校可以而成立音乐创作工作室等,从而吸引那些有创作热情和创作才华的学生来参与,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学校晚会、外接项目等的音乐创作工作,或者积极的联系校外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编创、组织、排练节目等来提高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参与性。积极的进行实践教学能有效的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市场对创新技术性音乐人才的需求现状,让学生合理的制定自我的发展策略和理想。
四、结语
总之,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音乐本科类院校必须不断的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国家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维相连接。必须将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提升到教学的高度来实践,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模式改革来来应用人才需求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给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音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彤.关于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应用型音乐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2,(02):137-139.
[2]王建新.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视域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80-184.
[3]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112-113.
[4]赵咏.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D].j济南:山东大学,2012.231-232.
[5]赵咏.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D].济南:山东大学,2014.101-102.
[6]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99-100.
[7]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53-54.
[8]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创意产业译丛——文化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7-58.
作者简介:
张 刚,男,本科学历,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学,声乐教育,艺术管理。
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自筹项目“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编号:15SB20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