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教学原则

时间:2024-06-18

【摘 要】人本主义教学原则是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理念,它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体现了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合作交流等原则。本文从这几项原则入手,从实际出发,浅谈并分析英语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以期能够将此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原则;实践;学生主体;合作交流;交际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47-02

英语教学中现阶段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交际性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其本质就是人本主义的教学法。而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还是任务型教学法,都具体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诸种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什么呢?它们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中表述得很明确。《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明确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评价的建议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些都与人本主义教育的原则一致。综合起来,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是: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合作交流以及“整合了语言点教学的交际性任务”设计等原则。

一、实践——由理性走向感性的人本主义教学原则

实践的过程是人与具体形象的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人对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的感觉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创造活动的精髓,是人的内在需要,它激发了人的探求兴趣。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包括14个分测验,都是发散思维类型的任务。如提供一个字母,要求被试者尽量写出包含该字母的单词;给出一类事物的总称,要求尽量列出具体事物等。这些任务都要求被试者从总到分用自己所具有的具体形象的知识来完成。把此结论——“具体形象能激发人的兴趣”应用于语言学习中,提高教师对任务活动设计得形象生动性和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新知的兴趣。不论是头脑风暴法还是猜测、假设、想象,都离不开一个基础,即具体知识。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是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总之,人本主义的语言教学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的原则,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尽力模仿真实世界中的交际活动。实践中具体形象生动的词、场景和事件又引人联想和想象。当然笔者在此谈论具体形象的目的是:在强调其重要性的同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还要以简洁经验为主,仅仅依靠具体形象的直接经验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的。而且,已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渐脱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百科全书式的具体形象的知识和生活的识记永远都是令人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老师要调动自己的一切生活实践经验,从细节入手,才能体现任务的真实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吸引其注意力,打动其内心。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一)教师的地位——由主体走向主导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备课——讲课——改作业——考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单向活动是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的。人本主义以凸现了二者的平等地位,是教学思想民主化的结果,大大拓宽了学习者的精神和思维空间。学生需要的是真正的学习的促进者,老师仅只有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来促进学生。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理解这三个人本主义的重要原则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的三个原则;它们要求老师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而要首先认同他们、接受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只有先让学生感受到了你的认同,他们才会接受你的引导。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我们经常发现在老师想让学生学的内容和学生所说所写的内容上反应出的他们真正的想学的内容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理解学生学习欲望背后的复杂过程,就必须按着他们的观点,他们看问题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弄清他们想学什么,以及他们想如何着手这一学习任务。这正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与其它教学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由地不设防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老师作为促进者提供学生学习的教养环境,这样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避免了知识的灌输。

(三)合作交流原则。课堂教学离不开用目的语进行的交流。“合作交流”激发学习的正面情绪。在“竞争”前加上“合作”是为了强调此交流具有交流双方的善意的而非敌意的、进攻性的或竞争性的态度,学生在此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对方的善意、爱心,达到在无压力的状况下无情感阻碍的情况下学习语言的目的。

1.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原则。师生之间进行的交流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其内容主要有日常生活方面的交流、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交流、就语言知识进行的交流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但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坚持平等的原则,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人生观的传道者、知识的权威拥有者。要知道学生只是在他自己的对生活的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知识结构。

2.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原则。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种为了克服困难进行的彼此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于“合作”的对应面“竞争”,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也见到很多课堂上老师都把“竞争”作为激发学生活力的一大法宝,而且确实也引得课堂上的学生为了输赢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对语言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各个方面来看(尤其是心理养成方面),过多地强调竞争,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方法绝对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中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了作为自然人的异化,使人为了去满足不必要的欲望,牺牲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老师要把握好竞争的度。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竞争,会降低竞争的严肃性和紧张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小组活动都要仔细激化安排好,才能使学习者积极参加进来。老师的鼓励、同学的鼓励都能使学习者的自信心增加,同时减少紧张焦虑感,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在宽松温暖的环境中发挥最佳水平。

(四)“整合语言知识的交际任务”设计的原则。外语学习内容应与真实世界及学生的交际实践相联系,但我们学习语言时对语言点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如何处理交流的内容和语言点的学习二者的关系呢?

实际上交际语言教学法给我们就二者定了位。交际性语言的特征之一就是“语言技巧是被设计出来满足学习者对语用和语言功能的需要,以此达到意义交流的目的。规范的语言形式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学习者交流的目的”处理二者的关系时要“使语言尽可能自然、真实;给语言设计语境,以使语言不会成为一系列的不相关的语言样品”。一直以来,语言学界基本上就二者达成了共识:将“语言点”整合到“交流内容”中。学习新知识的任务如何设计呢?最佳方案是要能找到大量使用该语言点的真实情境。“交际性任务”的设计如果没有真实世界中的活动为基础就失去了其交际性。

三、结束语

外语教学实践中,关于人本主义教学的原则还有很多,本文通过简单地梳理,总结和归纳出了以上几点,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仍有空白层面有待以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倪红宇(1963-),女,深圳市南山区桃源村卓雅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情感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