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摘 要】当下社会对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但是高职俄语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这也警示我们需要在俄语教学培养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俄罗斯文化与俄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关系,提出了俄罗斯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俄语;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48-02
随着我们逐渐步入新世纪,中俄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但很多高职俄语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语用实践能力提出质疑。这也提示我们在俄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俄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简单的教会学生去认识字母,去懂得语法,而是能够引导他们进入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需要注重俄罗斯文化的渗透。俄语实践并不是简单的符号和字母,承载的就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传统,高职俄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培养俄语实践文化内涵,培养理性思维,不断追求知识的扩展。
一、俄罗斯文化与俄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人类在文明发展当中创造出来的各种可供享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泛指一般性的知识。很多人认为高职课程中主要是指能进行初步的交流就可以,其实并不然,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按照文化人类学的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都是从后天学来的,所以只要是人类构建的各种学科都可以归入到文化的范畴里来。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要不要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的学习已经是一个不争的问题.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曾经大力的进行文化学习的提倡:“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1]著名的语言学家布朗曾经提出过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移入的关系,她认为语言的学习必须经过最初的兴奋——认知休克——文化压力——适应目的的语文化等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较关键的,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给予文化的熏陶会改变第二阶段兴趣的减弱,走向第四阶段的重新体验。因为高职学生母语文化方面束缚程度较低,在社会文化方面更具有伸缩性,俄语实践教学如果能够进行文化熏陶,就能够很好的增进第二语言的习得。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也可以支撑这个观念,俄语专业的学习中学生会不断地用本己的民族文化来阐释俄罗斯文化,这样情况下高职生的心理图式必然会不断地调整,能够克服原来的单一的文化和心理结构,能够获得一种“文化多面性”的体验。尽管高职学生图式调整并不明显,但是却是基础,为以后俄语实践语言的文化认知会产生重大的作用。
从现实层面俄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俄语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还是会存在着很大的缝隙,一个理论水平再高的人也可能在语用交际中产生错误,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俄罗斯文化输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灵活应付各种交际情景,使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保证能够有效地交流。目前很多高职俄语实践的学习主要限定在课堂之上的,而俄语实践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培养文化意识,积极的联系现实,学会用知识来观察现实,会欣赏俄语美。这样的俄语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逻辑思维的限定,摆脱了简单的知识传授,表现为一种对第二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习得。
二、俄罗斯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对比教学。我们的俄语文化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用语言去解释语言,自然教学会非常的单调,所以教学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融入文化因素,保证语言知识讲到何处,文化知识阐释就到何处。但是再怎么具体的运用上,还需要教师自己的进行相应的思考。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使用比较法是最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和母语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母语和俄语的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语言交流中融入更多的跨文化意识。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俄语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性理解,这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问候大多数是发生在见面的时候,中国人见了面,都会相互问一声:“你这是去哪啊?吃完饭了吗?”这本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这些话与俄罗斯人打招呼,他们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中国人谦逊、尊重、态度热情,但一些“套话”对于俄国人来说,都是期待给个真正地回答,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比如中国朋友问一位俄罗斯人吃饭了没有,俄罗斯人可能认为你这样问是是不是想跟他一块用餐?而且问完了这个,中国人就觉得客套完了,谈起了另外的事,这样往往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在寒暄之中俄罗斯都特别注重礼貌,比较喜欢一些天气、电影之类的话题,共同交流看法。而在我们的文化氛围里,我们在一起聊天(尤其是女性)多半会拉家常,谈到家庭、婚姻、事业、工作和收入等问题,使人有亲切感。但俄罗斯人更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必须注意这种文化的冲撞。
(二)强化实践体验。其实中俄文化冲突的场景和情景是非常多的,这些想必会对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梳理,抽出专门的时间讲解中俄交流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或者请一些有过这方面深刻经历的人谈一些比较生动的案例或者体会。在这方面笔者见过一个有过国外经历的学生谈论自己遇到的称呼的问题,在中国的经验中伦理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长辈和子辈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在中国老年人受到尊敬,“老”字在中国是尊称,但是在俄罗斯老年人根本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一些我们认为尊重老人的寒暄称谓如老太太等,就会令老人尴尬懊恼,引起对方的反感。另外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尽可能的加入一些手势,表情的动作,把俄罗斯人的身势语的表达方法和含义告知学生,这些都是在实践中经常需要遇到的,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该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活跃课堂。
(三)增强课外融合。很多学生对俄语没有兴趣,总是感觉太枯燥,为了纠正这些问题笔者总是尽可能的往课外拓展一些,比如俄罗斯的圣诞节,万圣节的风俗和庆祝方法,可以将任务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到课下进行知识的搜索,然后在相应的节日的时候展开教室的布置,或者举办一些相应的庆祝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深刻的体验到了俄语就是生活;可以让学生积极的走出教材,寻找其他的一些属于俄罗斯的邮票、钱币、信封、酒类、风景画等产品,通过探查上面的俄语表述,让他们比较直观的了解俄罗斯及其文化。俄语最好的学习方法并不是说教,而是在学生的兴趣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积极的去学习俄语,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总之,随着当下中俄两国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强化俄语专业的实践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积极的提倡俄语实践文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俄语实践文化的精神财富,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感受和思考,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我们要积极开拓多种俄语实践文化教学的策略,最终服务学生,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琼.语言迁移理论及俄语教学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薛继旺.关于高校第二外语(俄语)教学的困惑和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11,(04):61-64.
[3]江秋丽.文化教学与大学俄语教学[J].俄语学习,2013,(04):34-37.
作者简介:
齐明彦(1980-),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哲学文化。
基金项目:“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5-2016年度课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