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场域下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与建构——以《新闻学概论》课堂教学为例

时间:2024-06-18

何冬梅

(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课堂场域下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与建构
——以《新闻学概论》课堂教学为例

何冬梅

(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对学生而言,自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机会与模式。在教学场域中为学生自主的实现提供机会及多种可能性是突出课堂生机与活力,实现教学效果的必须。本文以《新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教学情境的营造、教学模式的设计、课堂文化的构建三个方面探讨了课堂场域下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与建设的方式、方法。

场域;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课堂文化

“场域”概念是布迪厄1975年在《科学场域的特殊性》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是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在场域理论中,场域主要的表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空间,而且是一个充满冲突与竞争的关系空间,不同的位置之间的矛盾关系构成场域的网络关系网。

课堂是一个师生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社会空间。因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行动者,也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权利主体。课堂教学情景中包括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元并存的利益关系,师生之间的支配、管理、决策、反抗与竞争等权利行为模式构成了课堂场域充满冲突的网络关系空间。课堂场域不仅具有一般性的空间结构形式,它更是一个冲突及矛盾的空间。把“学生”这个课堂主体放在课堂场域中研究,更能突出其在课教学情境中的权利及价值,更能体现课堂语境及课堂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自主是学生作为人的本性,也是其内部生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因为“自主对于学生的个体价值就是一种人的自觉、自为能力。”[2]课堂场域中学生的自主性及其价值的体现必须在与课堂及课堂成员的关系中得以确证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权利的行使和自主活动会使课堂场域充满生机和活力。对学生而言,自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机会与模式。因此教学场域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就要为学生自主的实现提供机会及多种可能。本文以《新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场域中学生自主精神的建构。

一、基于学科特点的课堂个体行为要求

课堂场域是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网络空间。这个空间的主要矛盾来源于教师与学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学生的自主是基于课堂控制基础上的自主,是以遵守课堂规范为前提的,同时也离不开学科的制约与要求。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其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思维方式的建构、职业素养的培养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每个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场域中,除了具有开放、民主、和谐等共性外,还具有学科自身特点,即基于学科特点的课堂场域对学生个体行为的要求。

《新闻学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它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3]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其最终是为从事新闻工作服务的。《新闻学概论》肩负着培养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理念,提高其职业道德及修养的使命。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即为了适应传媒进入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融合的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采、编、播全能型记者、编辑及能对新闻进行精辟的解读、独到而深刻的分析的专家型记者。

因此,在《新闻学概论》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辨力、敏锐的行动力,还要培养其公正求实的职业操守,坦荡无私的人文情怀,以期提升其职业素养生成职业敏感。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行为方向,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离不开以上能力的培养。

二、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的营造

教学情境的营造是为了激活课堂,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会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与互动,从而为学生自主的实现创造了更为丰富与完善的人际关系。

(一)课堂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场域中所占据的资本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受教学大纲、教材的作用与约束外,也包含着教师的智慧与个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是至关重要的。在《新闻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突出表现为:

1.信息的丰富性

当下的人们通过新闻来了解外部世界从而实施应对策略。《新闻学概论》是以新闻及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从教学要求本身来讲,就要求课堂信息的容量要大,否则,新闻学理论的提炼与阐释就缺少针对性而流于空泛。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闻的受众,他们对信息的接受与解读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堂上只有师生双方都提供不同的信息,才可以真正实现信息的丰富性。教师因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提供教学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丰富与补充,这种分享式的课堂互动,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关注新闻、获取新闻、解读新闻、了解新闻理论的积极性,还在对信息的讲述与理解中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与思想的碰撞,充实了课堂内容,增强了人文意蕴。

2.知识的前瞻性

新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新闻活动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互联网的产生也使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带来了传播革命。因此,课堂教学场域中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必须是及时而新鲜的,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批判的精神对待教材中所涉及的新闻学理论,引领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创造的满足感,最终激发学科学习的兴趣。

3.内容安排的层次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仅要符合学科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可操作性不强,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新闻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下:案例→解读案例→提炼理论→师生丰富案例,印证理论→利用理论解读新的案例,引发注意及情趣,再进入思考,构建理论框架,之后学会学以致用。这种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会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话语方式的选择。在课堂教学场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自己的合法身份、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和传统因素,不断地运用自己的话语权主导着课堂中的情境定义,保证课堂教学情景的定义清晰、明确,从而把自己所希望的互动形态、行为倾向和信息交流方式明白无误地传送给学生。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协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话语方式是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质疑的权利。以合作和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权利,往往被人们看作是学生自主的象征。因此,有强烈沟通与协商意味的话语方式,会使课堂场域的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对学生自主精神生成产生激励作用。

(三)评价的互动性。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对学生自主意识的生成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课堂场域中包含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此,课堂评价可以是师评生、生评生,也可以是生评师。师评生是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教学导向、态度、情感,以便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生评生是学生之间的学习资源、思想、情感的分享与交流,是营造和谐课堂,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生评师是实现师生沟通与交流的有效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有效手段。评价方式的多元与互动是营造和谐、民主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新闻学概论》课中,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分三步:读新闻、讲新闻、评新闻(见表)。

(一)读新闻,营造氛围,引发要探讨的问题。读新闻第一步就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选择哪些新闻来读。新闻既可以由教师来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来选择,引发学生对社会时事热点新闻的关注,调动学习积极性。

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选新闻。1.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引发学生探究的激情;2.围绕最新国际国内时事选新闻,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3.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引导学生判断新闻价值。

第二步是怎么读,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提炼新闻核心信息,逐步了解新闻结构,建构新闻写作知识及新闻学知识。1.用口播方式去读,准确、流利地朗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新闻语感;2.细读,提炼核心信息,掌握新闻现象,理解新闻学理论,在头脑中建构新闻写作框架及新闻学理论框架。

(二)讲新闻,有效解读,探究新闻理论。新闻学理论是蕴含在新闻事件及新闻案例中的。在这部分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及资源,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新鲜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形式,探究新闻学理论,教师利用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强化学科理论知识。

(三)评新闻,分析品评,生成职业素养。这是对所学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以所学理论为武器,理性、客观、公正地解读新闻现象,对新闻事实进行评价,并站在新闻人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延展性解读,为新闻解读提供更多、更具前瞻性的视角。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力建构读新闻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实施有效阅读1.导入教学内容2.关注时事热点3.判断新闻价值4.新闻写作知识建构5.培养新闻语感1.语言能力2.判断力3.思考能力4.写作能力讲新闻有针对性对选择新闻案例,讲授新闻理论1.解读新闻2.提炼新闻理论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质疑精神4.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1.分析、概括、理解能力2.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评新闻1.实践能力2.职业素养及职业精神的生成利用所学新闻理论知识评价新闻事件及新闻本身1.品评新闻2.理性思辨能力培养3.人文情感的生成

这种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贯穿了新闻学理论框架建构的全程,不仅突出了理论教学的工具性,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及实践性。

四、发展型课堂文化建构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发展型课堂文化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课堂文化,是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索的课堂文化。在这种课堂文化背景下,一切知识、价值、精神、意义并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师生协商与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达成共识的方式而被生成与建构出来的。”[4]在这种课堂文化背景下,学生既具有自主选择与主动建构的权利,也拥有文化主体身份的使命与责任。

发展型课堂文化建构以人本、理性、民主、平等为原则,立足于理性与人本的主导文化精神。赋予人的活动以自觉的价值内涵,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作为教学活动与教学发展的尺度。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习惯的训练,不能排斥教学的人生境界和觉悟的探求,不能遮蔽课堂教学对人所具有的人文意蕴和精神价值。在《新闻学概论》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突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归属感、亲切感和美感,实现课堂教学所具有的鲜活性和丰富性。同时,发展型课堂文化建构也离不开课堂场域主体的文化使命与责任的承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为营造和谐的教学语境、创建自主的教学场域空间、提升职业素养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教育的现代化,其最深刻的内涵是人的现代化。改善人在课堂中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使人提升为权利的主体、知识的主体、道德的主体和自我的主体,从而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实现自己的自主。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在于它将赋予人以相应的地位,实现对人的关怀,重建人的精神家园。

[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4.

[2]李松林.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利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14.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4]李松林.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利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22.

G424.1

A

1007-0125(2015)11-0169-03

何冬梅(1969-),女,辽宁锦州人,汉族,文学硕士,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