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王 梅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分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合唱在歌剧中的艺术价值和功能研究
王 梅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分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歌剧是音乐艺术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而在歌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合唱所起到的作用则是无可替代的,有着与众不同的价值和功能。鉴于此,本文以多部经典歌剧为例,就合唱在歌剧中的艺术价值和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歌剧艺术;合唱艺术;价值和功能;研究分析
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早在歌剧诞生之前,合唱就已经获得了十分辉煌的发展成果,并于后期逐渐融入到歌剧中。纵观其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歌剧时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在16世纪的意大利,一些音乐家最先将合唱融入到了歌剧中。对此贡献最大的当属蒙特威尔第,其对整个歌剧的架构、内容等都进行了探索和变革,并明确了合唱在歌剧中的地位。如其创作的《尤里狄茜》,每一幕都有相应的合唱,使整个歌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第二个阶段是17世纪意大利正歌剧时代。17世纪是歌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该时期的歌剧演唱却以独唱为主,合唱并没有得到作曲家的充分重视。第三个阶段是古典主义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一些作曲家充分认识到了对歌剧进行改良的重要性,并试图恢复音乐为歌剧服务的目的。对此贡献最大的是格鲁克和莫扎特。格鲁克在创作中,要求合唱要与歌剧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歌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如在《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中,合唱就创造性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莫扎特的成功之处则在于,他善于运用不同的合唱曲目来刻画出不同的戏剧性场面,由此使整个歌剧更加生动。第四个阶段是浪漫主义时期。17世纪后期,歌剧中心已经从意大利转移到了整个欧洲,各国作曲家都借助于合唱,让歌剧得到了更加精彩纷呈的表现。如在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合唱一直贯穿于歌剧的始终,并大有取代咏叹调之势。而到了浪漫主义中后期,无论是瓦格纳、威尔第还是比才,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合唱,合唱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氛围等多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此,合唱已然成为歌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了歌剧创作的新传统。
(一)营造环境氛围
无论何种类型的歌剧,都依托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氛围而存在,且这个环境和氛围,将对整部歌剧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塑造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创作者就将目光投向了合唱,利用合唱在声部构成和组合方式等多方面的灵活性,营造或凸显某一种环境和氛围。比如在威尔第的《奥赛罗》第一幕的开始处,舞台背景是一个海边的码头,后面的大海风高浪急,雷雨交加,给人以紧张之感。此时适时响起了码头工人的合唱:“黑夜的精灵在天上乱撞,大风撕破乌云,尖锐的铜号声在天空中鸣响。”在乐队的配合下,这铿锵有力的合唱和舞台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为整部歌剧的表现和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调。比才在《卡门》的第一幕中,创作出了著名的《街头少年合唱》,该曲采用了变化分节歌的形式与节奏,且调性是不断变化的,凸显出了孩童特有的天真和可爱,于是整部歌剧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了帏幕,并为后来的情感变化作好了铺垫。此外还有多尼采蒂的《爱的甘醇》、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等,都巧用合唱揭示和表现出了歌剧的情境和氛围,其艺术效果也是单纯的叙述所难以企及的。
(二)制造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歌剧的核心,也是推动歌剧向前发展的源动力。而利用合唱来制造戏剧冲突,则能够在冲突的生成、表现等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如《卡门》第一幕的第八场,有一首名为《烟厂女工们的纷争》的合唱,所描绘的是卡门和一个女工打架后,两伙女工对着卫兵申诉的情形,两伙女工各说各的理,叽叽喳喳吵闹不停,而用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则营造出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在歌剧《弄臣》第二幕中,有一段王公大臣们的合唱,除了突显出一种神秘感之外,其在矛盾冲突的制造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功效也是显而易见的。里格莱托为虎作伥,帮助公爵侮辱大臣们的妻女,让大臣们陷入了极度的愤怒中,于是想方设法复仇,并由此引发出了将里格莱托的女儿吉尔达送进宫的结局,于是里格莱托和大臣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更加剧烈。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这段合唱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渡,但是其在整个剧情发展和矛盾冲突的制造方面却是不可替代的。在《阿依达》第四场中,表现的是蓝菲斯审问拉达梅斯的场景,当蓝菲斯质问其为何要把机密泄露给敌军的时候,响起了由祭司们唱出的阴森而冷酷的乐句,让人们感到不寒而栗。但是拉达梅斯却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也正是因为这种宁死不屈,才自然引出了埃及公主涅丽斯的咏叹调,使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可以看出,合唱能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介入到剧情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来,使整个歌剧的艺术张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三)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歌剧表现的一个重要目的。正如普契尼所言,一部歌剧如果没有一两个能够让观众记住的人物,则是难言成功的。且歌剧中经常会涉及到群体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这正是合唱最为擅长的,不但有效节省了各种艺术资源,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在(四)深化戏剧主题
威尔第的《纳布科》的第三幕中,有一首由希伯来奴隶们唱出的混声合唱《乘着金色的翅膀》,歌曲的旋律舒展而深情,表现出了希伯来人那种虔诚而悲苦的心境,以及他们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一曲唱过,观众的同情心油然而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也有一首十分动听的《菊花飘香》。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乡村复活节上,男女老少都早早地走向教堂,路上野花飘香,云雀歌唱,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在合唱中,女声声部和男声声部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节奏和音调,两个群体形象先是平行的,然后由远及近,并逐渐交融在一起,其意在表明,在这醉人的春色中是没有男女之分的,所有人都有着一种欢乐愉悦的心情。在《茶花女》最后一幕中,维奥莱塔接受了阿尔弗莱德的求婚,当两人再见面的时候,响起了全体人员的合唱,既表现出了维奥莱塔巨大的幸福感,也表现出了所有人对她的祝福。所以说,合唱在群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无可替代的,可谓是一种便捷而高效的方式。
不同于中国歌剧所惯用的以主题唱段的方式点明主题的做法,西方歌剧往往喜欢采用渗透式的主题解释方式,一个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合唱这一能够表现出众人观点和情绪的歌唱,通过暗示、借喻、象征、反衬等手法,给观众以线索,让观众自行去体味、领悟整个歌剧的主题。如《被出卖的新娘》,其主题可以被概括为反对买办婚姻,追求婚姻独立和自主。虽然该主题的表现是整个歌剧所有元素合力的结果,但是第三幕中的两首合唱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一首合唱中,善良的村民们以一种善意而宽容的态度,嘲笑了查克尔这个愚蠢的媒人,并预示了其必然失败的结局,这种嘲笑也自然表明了村民们的态度。第二首合唱则唱道“乌云遮不住太阳”“忠实的爱情光芒”等,由此唱出了主人公和所有人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从而又一次从正面对主题进行了表现。在瓦格纳的《汤豪舍》第一幕中,贯穿全剧的《巡礼者大合唱》首次出现,表现出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代表着高尚、神圣和诚挚。每当有一些贪婪、罪恶、诱惑等情绪和行为出现时,这首合唱就会适时响起,直到主人公汤豪舍彻底悔悟,加入到了合唱队伍中来。所以这首合唱就是主题的宣扬者,左右着汤豪舍的戏剧动作行为,展现歌剧之中心主题的人生意味。
综上所述,自歌剧诞生以来,合唱就一直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和戏剧表现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使歌剧本身得到了丰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合唱艺术的发展。所以在歌剧欣赏、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理应对合唱有充分的重视,使其价值和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和展现。
[1]钱琨.从歌剧《卡门》看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功能[J].艺术研究,2008(04).
[2]颜家佳.论威尔第歌剧创作第一阶段的合唱[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J80
A
1007-0125(2015)09-0031-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