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张 希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100)
浅谈工笔画中传统与现代的比较
张 希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100)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中可见其早期雏形,魏晋时期成为独立的绘画形式,至唐、五代、宋达到成熟繁荣期。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工笔画发生着质的变化,在题材、技巧和风格意境上都有了极大的创造与突破,对后世工笔绘画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工笔画;传统;现代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中,就可见其雏形。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中以线造型,略施晕染,虽简略却也能看到工笔画初期的形态。魏晋时期工笔画成为独立的绘画形式,此时绘画完全摆脱了秦汉时期的稚拙而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在造型、技法,和对绘画的认识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唐代工笔重彩绘画已成熟,重彩人物画成为这一时代的新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的工笔绘画在唐以后又呈现出鼎盛的局面,五代绘画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两宋时期,由于皇室贵族阶层的大力倡导,宋代的绘画艺术得以迅速发展,从题材、技法、意境上都有别于历代工笔绘画,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对后世乃至现代工笔绘画都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宋代以后工笔绘画开始衰落,失去了以往的辉煌,但也出现了一些极具成就的画家,如陈洪绶、曾鲸等,同时也开始吸收外来绘画的精华。近现代以后,绘画形式的多样化为工笔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吸收不同画种的优长,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
五代、两宋是中国古代工笔画的鼎盛期,在题材、技巧和风格意境上都有了极大的创造与突破,对后世工笔绘画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两宋工笔绘画为主分析传统工笔与现代工笔的差异,探寻工笔绘画的继承与创新。
宋画之所以达到极致,一是宋画院集西蜀、南唐吴越乃至南北各地画家之精英,并集五代画院之经验;二是画院体制促进了创作发展,此时的工笔画作品相对于唐及五代来说,更加深刻、精致和厚重,有了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可给后人借鉴的。现代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无论传统与现代都各具特色,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传统工笔绘画有其显著的特征,首先是严谨真实。两宋的绘画作品重写生,凡物象的生长规律、生态特征、神采韵致,无不真实生动、至精至微。如《海棠蛱蝶图》,花、叶的形态以及蝴蝶的粉感,都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蝴蝶跃然纸上,极其微妙。这种追求真实的画风,在宋代成为时尚。《画继》的作者李澄叟曾总结道:“画花竹者须访于圃,朝暮观之,然后见其含苞养秀,荣枯凋落之态无阙矣。”说明这种真实的画风,源于严谨的创作态度,包括对现实生活的严谨观察。而且,宋代工笔画的“写生”概念,一直被历代画家所接受,是画家深入生活,接近自然,丰富生活感受,积累创作素材和创作经验,汲取创作源泉的最重要环节;其次是工致细密。两宋画家,笔力深厚,所以线条都比较有力,作品无论繁琐或简洁,在用线用墨时都极尽精微细致。用色更十分讲究,层层套染,循序而成,无一重浊混沌之处。层次感强,色彩稳而不艳,画面笔清墨秀、典雅精妙,“夺造化而移精神”;最后是意境清雅。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延伸于画外,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独特之美。意境包涵两个方面,一是“意”与“境”,二是“情”与“景”。在“意”与“情”方面,要求“情真”、“意远”,笔墨本无情,而是作画者在摄情、造意,使人感受到画面之外的情境交融。
宋代工笔画小幅居多,并改变了唐以来的全景式布局,多采用折枝式构图方式。即使只取全景的一小部分,也能被画家表现得淋漓精致。疏密得当,形成很好的空间意境,这也是宋画的精彩之处。如《出水芙蓉图》,整幅作品只画一朵大荷花,花下衬托一老一嫩两个叶片,加上下端三截短短的茎杆,其余既未题诗,也不加任何背景渲染,内容精简到极致,却给人置身于夏日荷塘之感。
现代工笔绘画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丰富。首先,当代工笔绘画融入了很多其他的绘画表现技法和观念,比如壁画、西方绘画等的色彩表现方法,在画面的处理上也采取了很多与传统工笔不同的新的技法,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性,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特别丰富,在视觉效果上更能够吸引观者。其次,现代绘画的工具层出不穷,给了我们更多的创作空间。但是,在利用和借鉴其他画种的同时,工笔绘画始终要保持传统的精华,尤其是在审美观念的保持上,让现代工笔绘画既能够有创新又能够很好地将传统延续下去。
[1]赵斤涛.自然美的升华——论宋代工笔的写实性[J].青春岁月,2011(8).
[2]马芳.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6).
[3]张树荣.中国工笔画画法[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9.
[4]周彦生.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I222
A
1007-0125(2015)09-015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