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起源

时间:2024-06-18

李 浩

(黑河学院 音乐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中国是一个拥有56各民族的大家庭,朝鲜族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以勤劳、勇敢、文明、能歌善舞而闻名全国。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朝鲜族迁来我国的历史不长,民间音乐尚未形成有别于朝鲜的独特风格。朝鲜族民歌称为“民谣”,一般分为劳动民谣、抒情民谣、叙事民谣、习俗民谣。近百年来,有许多优秀的创作歌曲,由于广泛传唱,也被朝鲜族人民看作是民谣,对这部分作品,一般称为“新民谣”。如《农夫歌》,后者如《纺织谣》。抒情民谣的数量很多,以爱情和赞美自然风光为主,《阿里郎》和《道拉基》就是其代表作。叙事民谣歌词较长,曲调和语言音调配合密切,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具有情节的故事,如《孔明歌》、《楚汉歌》等。习俗民谣多和一定的礼仪有联系,如庆贺新屋落成时唱的《成造歌》,为老人祝寿时唱的《花甲谣》等。新民谣中流行最广的是《诺多尔江边》、《朝鲜八景歌》等,其风格对我国朝鲜族创作音乐有深远影响。

朝鲜族乐器主要有奚琴、轧筝、伽椰琴、扬琴、短箫、横笛、唢呐、筚篥、筒箫、杖鼓、手鼓等。流行最广的是奚琴、伽椰琴、筒箫和杖鼓。奚琴形制和二胡近似,共鸣筒用竹或黄桑木制成,琴杆亦用竹制。其音色深沉动听,类似人声,常用于独奏,曲目多由民歌旋律发展变化而成。演奏方法和二胡近似,但不用揉弦而用压弦,这使奚琴的演奏极富民族特色,伽铘琴又名“晋汉琴”,形制和古筝相似,但演奏时琴身斜置,手法也不大一样。右手有双手勾八度、单指勾、双指抓、勾剔、双指勾剔、隔线法、推、拇指推、一指连勾、刮奏等技法;左手主要用于揉吟。伽椰琴散调的完成,对朝鲜族器乐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杖鼓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在中原流行,并多用于独奏。朝鲜古代乐书《乐学轨范》中把它列为唐部乐器,据此可知它是在隋唐时从中原传入朝鲜半岛的。杖鼓的鼓身为木制,呈圆筒状,中间细实,两端粗空,蒙有鼓皮。杖鼓右方的共鸣箱称鞭面筒一般蒙以较薄的鹿皮、驴皮,用竹鞭敲击,发音清脆。鼓左方的共鸣筒称为鼓面筒,蒙以稍厚而松软的牛皮、马皮或猪皮,用手掌拍击,音色浑厚。两个皮面中间用绳索连接,并装有绷皮套用以调整音高。两个鼓面发出的音高一般为四五度关系,杖鼓以击奏朝鲜族民间音乐中的“长短”为主。因为“长短”是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灵魂,包含着节奏、节拍、速度、情绪、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含意,所以杖鼓在民歌、器乐、歌舞、说唱、戏曲的表演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器乐曲除散调和新阿乌外,尚有大型合奏形式“风流”。乐曲由“长灵山”、“短灵山”、“加乐道里”、“上弦”、“下弦”等十多个段落组成,速度由慢渐快,在快板中结束。表演形式分为以弦乐为主的“丝风流”和以管乐为主的“竹风流”两类。前者多用在喜庆、节日时演奏,后者多为舞蹈伴奏。

朝鲜族音乐中更是体现着传统思维模式与道德理念。这种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产生的,体现出文化现象的一种深层特质,朝族的民歌以其独具风格的民族特性、历史涵盖和文化魅力,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和音乐文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朝鲜族民歌的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朝鲜族人民特有的象征和标志,它记录了朝鲜族人民的丰富生活,传承了朝鲜族人心路历程,是朝鲜族人民的灵魂。

朝鲜族音乐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朝鲜族劳动人民的文化价值和特点。朝鲜族音乐的音乐内容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主要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朝鲜族音乐来源于朝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建立在本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之上,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统一的体现,更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每一个民族均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与文化,做为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所具有的民族音乐形式更是承载着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具有一定美学价值。

[1]朴日华.延边朝鲜族音乐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3]冯明洋.音乐文化论──民族音乐的文化学视野[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