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藏林芝地区排龙乡两首门巴族民歌的音乐及其文化阐释

时间:2024-06-18

章小燕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12)

一、排龙乡门巴族的历史来源和现状

排龙乡位于西藏林芝县境内,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其族人最早来源于不丹东部。据门仲村老人嘎玛群宗所述,他们的先辈因自然灾害和频繁的战争,从不丹东部沿雅鲁藏布江而上,在珞巴族地界不断发展,后与珞巴族进行争斗并将珞巴人赶出了原来的地界,其中的一支定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排龙乡,另一支进入了墨脱县①。历经十代,至今已有两百年。他们使用的是门语的不丹方言②。现今,排龙乡门巴族部分已迁居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简称更章乡)十多年并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生活。笔者采访时了解到,更章乡共有6个村,其中门巴族主要聚居于门仲村和扎曲村,生产以农业为主。青年人居多,老人较少,故而对本民族的历史和音乐了解得较少,只有少许年长的老人对此比较了解。他们所学到的本民族歌曲都是先辈所传,因排龙乡的门巴族没有文字,民歌全靠口传心授得以传承。民歌主要有酒歌、颂歌(对神、山、水、家乡的赞美)等,其中有些民歌采取歌舞结合的方式;舞蹈主要有歌颂莲花生大师的羌姆舞蹈。农闲或聚会时所唱的一些歌曲主要是歌唱家乡的山水,因而在很多场合都唱《家乡》和《圣地布达拉》这两首民歌③。

二、排龙乡门巴族两首代表性民歌的音乐形态

本文将以《家乡》和《圣地布达拉》这两首民歌作为排龙乡门巴族音乐的代表,从音乐本体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旋律进行

1.旋律音特点

这两首民歌的音域在八度以内,曲调平稳。旋律进行较为曲折,主要以二、三度级进和四度跳进为主。旋律是多段的变奏重复,且旋律音型较为复杂,出现了较多的附点和多连音音型。《家乡》的旋律由单乐句构成,旋律音进行以附点和三连音为主(谱例1),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六连音和七连音(谱例2),《圣地布达拉》的旋律也是以附点和三连音为主(谱例3)。

谱例1 《家乡》节选

谱例2 《家乡》节选

谱例3 《圣地布达拉》节选

这两首民歌旋律以附点和多连音为主。与之相比,错那县门巴族的一些民歌旋律也有同样的情况。

谱例4 错那县门巴族民歌《萨玛》节选

谱例5 错那县门巴族民歌《酒歌》节选

谱例6 错那县门巴族民歌《牧歌》节选

从以上谱例可以看出,排龙乡门巴族的这两首民歌和错那县门巴族一些民歌的旋律存在相似性:旋律中都有很多的附点和多连音。

2.旋律变化重复

《家乡》中以第一遍演唱的旋律为原型,第一次变化重复演唱的变化发展是第一遍演唱的扩充变化,也是整首民歌的高潮。在第一遍演唱旋律的基础上,扩充发展了诸多原来所没有的节拍数和旋律音(多连音)。后面的四次变化重复演唱是第一次演唱旋律的重复(谱例7)。

谱例7 《家乡》中第一遍演唱与第一次变化重复的旋律比较

《圣地布达拉》第一乐段(第一遍演唱)旋律经过三次不同的变化重复之后,旋律骨干音不变,其旋律的变化重复较之《家乡》更为丰富、多样。

谱例8 《圣地布达拉》第一遍演唱(第一乐句)的三次旋律变化

谱例9 《圣地布达拉》第一遍演唱(第二乐句)的三次旋律变化

从谱例8、9中可以看出,《圣地布达拉》不仅是节奏、节拍的变化,而且在旋律音方面进行了加花装饰,比《家乡》更为丰富、多样。

(二)节拍、节奏

这两首民歌的节拍为散板,速度较为缓慢,节奏的变化独具特色。下面就将这两首民歌的节奏进行对比分析。

《家乡》的节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第一遍演唱与第一次变化重复演唱的节奏比较(谱例10);第一遍演唱与第二、三次变化重复乐段的节奏比较(谱例11)。

谱例10 第一遍演唱与第一次变化重复演唱的节奏比较

谱例11 第一遍演唱与第二、三次变化重复乐段的节奏比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谱例10的节拍变化较之谱例11更为多变、丰富;节奏上并无太大的变化。在谱例11中,A、B、C三处只有个别音符上附点的前后位置有所不同,以及最后a音(羽音)的时值不同,其他的并无明显变化。

《圣地布达拉》第一乐段乐句的节拍数大致为8至10拍,第二乐段的节拍数则为11至14拍。由于这首民歌的曲体结构和旋律进行的特点,笔者同样将这首民歌的节奏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为第一乐段(第一乐句)及其三次变化重复的节奏对比;第二部分为第一乐段(第二乐句)及其三次变化重复的节奏对比。

谱例12 第一乐段(第一乐句)及其三次变化重复的节奏对比

谱例13 第一乐段(第二乐句)及其三次变化重复的节奏对比

通过谱例12、13可看出,谱例12的节奏变化比谱例13的变化大些,两个谱例中都有一次节拍数的增加,节奏变化丰富,节奏音型较为复杂多样,频繁出现了三连音与三连音的变形以及大量附点音符的使用,这也是这首民歌的独特之处。这与错那县门巴族的民歌类似:

谱例14 错那县门巴族民歌《萨玛》节选

谱例14中频繁出现了附点和三连音及其变化音型,前文的谱例5中几乎每小节都有三连音,谱例6中除了三连音之外还有五连音、六连音等,以及附点和倚音等。这都说明排龙乡门巴族民歌和错那县门巴族民歌在节奏特点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即节奏上都是以附点和三连音及多连音为主。

(三)调式、调性

这两首民歌都是五声调式,调性统一,都属于同宫系统内的调式转换,调式都为羽调式。

《家乡》调式统一,乐段的起始音与结束音都为a音(羽音),是C宫a羽调式,歌曲中并无明显的转调,整个歌曲是统一的调式调性。

《圣地布达拉》的调式与《家乡》相比较为复杂,属于同宫系统内的调式转换(谱例15、16)。

谱例15 《圣地布达拉》第一乐段

谱例16 《圣地布达拉》第二乐段

两首民歌都是羽调式,与错那县门巴族民歌的调式调性有相同之处,错那县门巴族民歌大多都是一段体,调式亦多属于羽调式,更为一致的是每个乐句的结尾音都结束于羽音。

(四)曲体结构

这两首民歌的曲体结构各不相同。《家乡》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在第一遍演唱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补充与变化。第一次变化重复演唱是在第一遍演唱的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谱例17)。第三至第四次变化重复演唱是第一遍演唱的变化重复。整首歌曲形成了一种A、A1、A2……的变奏曲式结构。

谱例17

《圣地布达拉》是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歌曲变奏重复三次。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不同于第二乐句,并自然过渡到第二乐句,使得整个乐段的音乐衔接一气呵成。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发展,整首民歌是变奏与变化的曲体结构:

(五)歌词格律

排龙乡门巴族民歌的歌词格律没有单独的格律类型,整体以自由体④为主。

《家乡》的歌词格律从整首民歌的歌词上看,是自由体,民歌共八段歌词,每个乐段只有一句歌词,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在八段歌词中第四、五、七、八这四段的歌词每句十个音节,分五顿;而第一、二、三、六这四段歌词的格律是不规整的,第一、三、六乐段的歌词是九音节,分五顿;第二段的歌词是十一音节,也是分五顿。

《圣地布达拉》也以自由体为主,第一乐段前四句的歌词是双音节为一组,六音节为一句,每段四句,是谐体⑤。

歌词(藏文):

第五句歌词(第二次重复变奏)至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共六句歌词,有六音节为一句、八音节为一句、十音节为一句等,为鲁体⑥;在第六句中出现了四音节和一个单音节,从整体上看,因只出现一次,所以不作为自由体,而仍作为鲁体。

歌词(藏文):

因此,这首民歌的歌词格律是谐体与鲁体的结合。整首民歌的歌词内部虽可分解为谐体、鲁体及二者的相结合,但从整体上看歌词格律仍是一个自由体。这与错那县的门巴族民歌有着相似之处,错那县的门巴族民歌格律既有自由体(《萨玛》《牧歌》是自由体),也有单一的格律类型,如《酒歌》就是典型的谐体。排龙乡门巴族民歌的格律是以自由体为主,且民歌中的衬词也较为简短,这与错那县门巴族民歌相比,还是有其自身一定的特性的。

三、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

排龙乡门巴族的这两首民歌所具有的特性必然与其民族自身的某些因素(地理环境、语言环境、民族心理等)有关。通过对排龙乡两首门巴族民歌的音乐分析,可从民歌音乐本身探寻出其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一)生活区域体现的音乐风格

排龙乡门巴族这两首民歌的旋律紧致而舒缓,同时旋律中密集的多连音和复杂的节奏音型,使旋律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华彩性的声响效果。排龙乡和错那县的门巴族生活的环境都是农区且所处的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在旋律进行、曲调起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排龙乡的音乐曲调不似错那县门巴族音乐那般跌宕起伏,它的旋律波动是缓慢而稳定的,平稳中又带有一种不断前行的律动感;排龙乡门巴族民歌中衬词的长度在旋律中所占的长度一般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而错那门巴族民歌的衬词却是冗长的,大多都是一整个长句。正如排龙乡的地形虽是由上而下逐渐下行至平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沿江而行,趋于平稳,并不似错那县那般的盘旋陡峭,它展现了排龙乡门巴族人以农业为主的稳定而又密集的独特的农区音乐风格。

(二)语言特点

民歌中频繁出现的附点音符的时值长短组合大部分都是前长后短,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排龙乡门巴语中双音节词的组合方式大多也是前长后短⑦),再配合缓慢的音乐速度,从中便能体会排龙乡门巴族民歌独特的音调特点;同时民歌中不固定节拍数的特点反映了排龙乡门巴族民歌节奏与语言的紧密联系,使其音乐较为散漫却不失律动感。

语言是民歌的基础和灵魂,而节奏也是民歌展现其自身魅力的关键,“倚仗节奏与生理异质同构的作用,节奏甚至可以超越民族意识的隔阂,唤起人类共有的韵律感”⑧。排龙乡门巴族民歌中繁多的附点和三连音及多连音的使用、节奏与语言紧密结合展现了其独特的民歌特性,通过节奏和语言的结合可以领略排龙乡门巴族民歌特有的音乐情调和民族乐观的性格。在前文中提到,错那县门巴族民歌有与之相似的音乐节奏特点,这是否说明这两地区门巴族人对这种音乐特点的共同认同和追求?

(三)环境、宗教信仰对音乐思维的渗透和影响

排龙乡门巴族因长期生活环境艰苦和地理交通闭塞,保持了门巴族淳朴的民风和原有的生活习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正如《家乡》中所描述的赞美鸟儿、太阳、将雪域高原比作父母……这些都表达了他们崇尚自然、歌颂家乡的美好情感。布达拉宫在拉萨乃至整个西藏都是政治和宗教文化中心,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和门巴族百姓而言,布达拉宫在他们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正如民歌《圣地布达拉》所体现的,如其歌词(藏文):

གཞན་ ཆེན་ (ལ་) པོ་ ཏ་ ( ཨྰ་ ) ལ་ ཡི་ གསེར་ གྱི་ བུམ་ པ་ གཡུ་ ཡི་ བུམ་ པ་ གསེར་ ཆུ་ སྔོན་ མོ་ (གཡུ་ ལ་)བླ་ མའི་ ཡོན་ ཆཔ་ མཛད་ བཏང་ ཡོད་

汉译:圣地布达拉 金色的宝瓶 银色宝瓶 银色的圣水献给上师

这两首民歌在歌词内容上体现了排龙乡的门巴族人在平凡而艰苦的生活中,怀有一种平常而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热爱自然、歌颂家乡、赞美家乡的一切事物,在心中怀揣着向往美好生活、美好天堂的愿望,从中反映出宗教文化对排龙乡门巴族音乐思维的影响和渗透,两首普遍传唱的民歌在赞颂家乡山水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宗教的思想理念,融情感与精神信念于一体。

四、结语

从排龙乡两首民歌的歌词中,隐含着排龙乡门巴族和错那县门巴族以及藏族之间的文化关联。排龙乡门巴族和错那县门巴族都和藏族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如同样有煨桑的习惯,跟藏族一样在一年之后不再提及过世人的名字等。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一个区域的人群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因此从这些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中可以折射出排龙乡门巴族、错那县门巴族和藏族之间长期以来的文化交流。

从音乐的现实发展角度看,排龙乡门巴族音乐的保留情况令人担忧,随着老年人的不断逝世,且无本民族文字,排龙乡门巴族民歌现已出现消亡的现象。因此搜集、保存、整理门巴族的音乐是亟不可待的。笔者在此呼吁更多的音乐界人士和相关部门加快步伐、加强对门巴族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的关注。

注释:

①张济川:《仓洛门巴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页。书中记载了墨脱县和林芝县门巴族的历史来源,其所述内容与笔者所采访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②山南错那县的门巴族和门达旺的门巴族使用的是门语的门隅方言,林芝墨脱县的门巴族同时使用两种门语方言(门隅是门巴族世代居住的主要地区,除错那县勒布办事处四个门巴民族乡外,包含门巴旺在内的门隅其他地区均由印方非法控制)。

③他们所唱的大部分歌唱山水的歌曲的曲调大都与《家乡》和《圣地布达拉》相同,所不同的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歌词不同。

④佟锦华:《藏族民间文学》,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09页。“自由体民歌”,主要流行于西藏地区。这一类形式比较自由,一般有十几句,也有二十几句的,句数不一定成偶数,各句有七个音节、九个音节、十一个音节,也有六个音节的,每句音节数不一定相等,但若为奇数则全首为奇数,若为偶数则通首为偶数。

⑤同上。“谐体民歌”,每首一般是四句,分三顿,两个音节一顿。“谐”的四句,有的通篇是比喻,有的两句比喻两句直陈(前后皆可),也有通为直抒胸怀的。

⑥同上。“鲁体民歌”,歌词的音节节奏有单也有双。一般每首皆有数段,以三段为最多,也有少数只有一段的。每段少至二三句,多至十数句,其中三至五句的最常见。每句音节数相等,最普遍的情况七至九个音节。段与段,段之中相应的句与句之间,在意思、用词及节奏方面皆有对应的关系。

⑦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门语支,在语言、词汇等方面与藏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很多双音节词都采用前长后短的组合方式。

⑧林华:《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第202页。

[1]林华.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编辑组.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编辑组.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陆仲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7]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9]陈立明.论藏门两族的文学艺术交流[J].西藏艺术研究,199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