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广场文化创新意识

时间:2024-06-18

朱玉良(杜蒙县文化馆 黑龙江 杜蒙 162200)

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广场文化创新意识

朱玉良
(杜蒙县文化馆黑龙江 杜蒙 162200)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还有利于引领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由于参加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为了更好地迎合群众,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就必须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只有活动形式和内容新颖,才能更好的实施。

群众文化;广场文化;创新意识

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社区作为活动倡导者,应把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有效的教育载体,既要坚持文化建设与精神建设、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做到知事明理。通过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向善向美的品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一般来说,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途径。

一、活动内容的创新

群众文化活动追求原创内容非常重要,如果每次的文化活动都是千篇一律的话,长此下去会形成视觉疲劳,会极大降低群众的参与热情,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广文化活动,需要对活动进行创新,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奖励机制,对于创新的活动予以嘉奖,哪怕是活动质量稍差强人意,但是要鼓励创新还是应该进行嘉奖,并且要广开思路,多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因为他们是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只要有创新,就表示有进步,就应该得到适当的奖励。

要推陈出新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化的大国,底蕴非常深厚,积累了无数的瑰宝,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们只要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提取文化底蕴加入到活动中,就能够使他们重新整合成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的魅力没有办法完美呈现出来,对这样的作品进行加工和包装,融人现代化的因素,给古老的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就能够展现出它应有的魅力。

二、人才队伍建设体制的创新

要想建设好人才队伍,就必须扎实地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创造条件,一方面多出精品,另一方面做好传帮带工作,以利于文艺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一是强化和激励社会保障措施,积极培养和挖掘本土人才;二是强化人事引入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三是强化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眼光独到、思想超前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院团基本功训练制度和业务考核制度,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多形式、多渠道拓宽年轻人才的成长道路;五是利用培训和压担子锤炼,加快新人队伍的成长,对于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创造条件再培养、提高,加快年轻人才的成长进程。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性,健全人才队伍配备机制,人才的配备直接关系到广场文化建设的运行和管理。健全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引进文化人才。

三、积极发挥“广场”主阵地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前,广场活动的内涵很浅。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的思想逐步放开,群众渴望增加文化生活内涵、提高文化生活品位的迫切要求凸现出来,并有愈加迫切的趋势。因此,这个“功”那个“功”出现在文化宫、公园、街道、工厂、礼堂等场所,精神被“禁锢”多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虔诚”地练习。数年后“南拳北腿武当剑”又风行大地,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两手,大有健身习武就在今朝之感。唢呐一响精神爽,耍起手绢舞东方。经过练“功”习“武”之后,人们又发觉扭大秧歌是一种非常好的修心养性之功,此时唢呐声声到处可闻,大红绸子随处可见,伴着晨光或夕阳,在华灯下、街道旁一簇簇秧歌队翩翩起舞,乐在其中,尽展风姿。如今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完善,民间组织逐步转化成为群众组织,“广场”逐渐多起来。大秧歌、剑、拳形成一道道文化风景线,把老百姓的目光吸引到了一个个“广场”,“广场”的内涵不断丰富。现在应该说:人们已经离不开“广场”了,“广场”已经成为人们的精神和物质超市。

要把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目标,通过教、学、练、演、赛等方式,使群众在欢快的活动中增长文化艺术知识。坚持知能同步的原则,要让群众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技能,使群众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

G24

A

1007-0125(2015)05-0259-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