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李 俏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谈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
李俏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古典舞不单单是一种“运动”的艺术形态,它更是一种“审美”的形态,而存在于“运动”中的“审美”也是古典舞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国古典舞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审美之感,而这种审美之感要归功于古典舞身韵的运用。
古典舞;神韵;审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方法强调轻与重、收与放、急与缓的对比;在动律中讲求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的辩证思维;并且在造型上强调拧、倾、圆、曲的特征,再加上对于戏曲艺术中身法的元素提炼,根据动律、造型以及表现方法,使其形成具有古典舞性格的韵律,也使古典舞成为中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舞蹈形式。古典舞如行云流水、动中有静这种艺术魅力,正是在于它将“形、神、劲、律”这种古典舞身韵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与韵律等高度结合,才会有这样的审美效果。可见“形、神、劲、律”是对古典舞身韵的高度概括和重要体现,由此构成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特征,也构成了具有古典舞特色的美学价值。如《丝路花雨》序幕中三组千手观音的画面造型,造成一种年代久远、扑朔迷离的境,把观众带入古代敦煌千佛洞的绚丽神奇的世界中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游击队舞》,以三人为一组,采用三角形的画面造型,通过左右、前后动,造成一种游击队员埋伏和出没于芦苇荡的意境。再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序幕,在阴暗的土牢中,琼花昂首挺胸地被捆绑吊在柱子上,二难友跪坐在柱子旁,高低相间的斜排画面造型,更突出了琼花的倔强、反抗的性格和强烈的愤怒情绪。
古典舞中的“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所体现。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元素大部分都以圆形为主,这是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宇宙观与审美观分不开的,与道家的太极图、传统图式、古典建筑的圆曲结构也是分不开的。这一审美取向在古典舞身韵中以“圆”的动作运动路线得以体现,例如,“平圆”、“立圆”、“八笋圆”以圆形路线为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大原有的动作就可以扩大动作的外延。以“云间转腰”为例子,云间转腰是一个典型的平圆横向动势。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多层次、对称、内向含蓄为特点,主要是以圆形的、上下重叠、多层次的特征来构建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还有很多,例如塔、用于祭祀的庙等等,与西方的欧式建筑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建筑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征。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中国古典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衔接。
中国舞蹈沿袭了中国传统及东方艺术中抽象和写意的表现方式,观者通过对舞者所传达的感觉,感受舞蹈的意境,不够关注舞者身体的健美和身体呈现出的质感和生命本体的活力,更注重对人的生命本体之上的意境与欲望的表达。
著名舞蹈家刘敏老师表演的古典水袖舞《昭君出塞》,在舞蹈中就曾多次出现了旋转和翻身等动作,这些动作的运用,使整个舞蹈不仅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含量,更赋予该舞蹈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具备了高度的审美价值。具体来讲在该舞蹈中出现了三次由舞姿所形成的圆,将舞蹈分成了三个阶段,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反映了王昭君在出使匈奴和亲途中心理和情感的变化。第一次“圆”出现在昭君远离故乡,经过长途跋涉后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此时狂风四起,卷起了昭君象征着和亲的红色斗篷,此时昭君掀起红色斗篷不断快速地点转,形成了一个斜面的“圆”,这一“圆”的运用,充分表达了她远离亲人、凄楚不安和孤独无助的内心情感,非常到位而贴切。
舞蹈当中的“圆”,除了在技术上有相当的含量和要求之外,由于舞蹈中的旋转所形成的圆,使得舞蹈中的线条充满了圆润饱满的流畅美,它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上的美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由于身体快速旋转所形成的圆,使身体充满了流动的美感,进一步突出了舞蹈这种特殊的、无声的、肢体语言的特征,赋予了舞蹈以超越语言的高度凝练、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任何一支舞蹈都是需要表达情感的,中国舞通过面部表情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变化,往往面部表情胜过于肢体表现,其肢体运动的功能性被舞蹈业界所忽视。因而重视舞者的肢体动作,用身体语言表达音乐所要描述的情感世界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面部表情的夸张与变化。
J722.4
A
1007-0125(2015)03-0152-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