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周娟
【摘 要】民族器乐艺术是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民族乐器作为民族器乐艺术传播的载体,民族乐器的教育现状直接影响到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高校作为培养民族乐器专业演奏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民族乐器教育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本文拟从地方高校——黔东南凯里学院为例来分析民族乐器教育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民族乐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139-02
民族器乐艺术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演变,成为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乐器,即指中国的独特乐器,也是民族器乐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民族乐器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狭义的民族乐器一般指现在全国流行的汉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竹笛、琵琶、扬琴等。广义上的民族乐器除了包括汉族民族乐器,同时也包含流行于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乐器,比如侗族的牛腿琴、苗族的芦笙、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等。这些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技法各异,地域色彩浓厚,在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不过,本论文主要研究狭义的民族乐器教育现状,少数民族乐器不在本论文研究范围。地方高校作为民族乐器教育和民族乐器专业演奏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对于民乐的发展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国地方高校由于对民族乐器教育的认识不够,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严重阻碍了民族乐器教育的协调发展。地方高校的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是音乐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新需求的器乐演奏人才,地方高校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才能使民族乐器教育的发展协调均衡。作为地方高校的一名民族乐器专业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黔东南凯里学院民族乐器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趋向同质化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等院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一直在扩大招生规模,民族乐器专业的学生也显著增加。但是地方高校在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沿袭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呈同质化。黔东南凯里学院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民族乐器演奏方向的学生虽然属于音乐学这个大专业方向,但在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上表现出专业音乐学院的特点,并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民族地区特色来开展民族乐器教育,这使得民族乐器专业毕业生表现出既没有专业音乐学院的扎实功底,又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化
凯里学院的民族器乐专业属于音乐学专业下的器乐专业方向,从入学开始,大一没有器乐主专业课,只有器乐选修课,这样导致器乐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音乐院校的器乐专业学生少了一年的主专业课。器乐主专业课到了大二才开设,而且对于器乐专业学生,学校没有开设器乐合奏课程,虽然在音乐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器乐合奏课,但实质上并没有开课,器乐合奏课成了一种形同虚设的课程,诸如《重奏》、《齐奏》、《组合》等相关的器乐演奏课程都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使得器乐演奏专业毕业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对其他乐器的演奏常识缺乏。
(三)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化
凯里学院对于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沿用了专业音乐学院器乐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在于传授学生对于器乐专业的演奏技巧掌握,教学的内容都是固有的一些民族器乐教材上的作品,学习模式上表现出“学院派”特点,一对一传统式的教学。黔东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利用吸收借鉴于我们的民族器乐教学,而凯里学院的教学缺乏创新,长期按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内容传授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模式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
(四)舞台表演实践相对局限性
凯里学院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除了平时的课堂实践,很少有机会参与舞台表演实践,使得学生终日在琴房关起门来练琴,缺乏舞台表演能力。一方面,虽然学校偶尔也会有音乐会,但都是专业演奏功底较为扎实的学生上台,而其他学生只有毕业音乐会的时候才有机会上台演出。长此以往,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缺乏锻炼,一上台心理素质就极差。另一方面,凯里市的地理位置并非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大城市,很少有民族器乐演奏家来凯里举办音乐会,而且校外的商演机会也特别少,造成凯里学院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一方面自己缺乏机会上舞台表演,另一方面也无法学习观摩名家的舞台表演能力,形成一种极为闭塞的专业学习状态,非常不利于他们的专业演奏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的提高。
(五)民族乐器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欠均衡
我国地方高校的民族器乐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有的民族乐器专业有两个老师专职上课,有的一个也没有,而学校的招聘计划里仍然没有对某些欠缺的民族乐器专任教师针对性地实施招聘,导致很多民族乐器专业学生到了大学后,没有专业教师不得不改学新的专业。如凯里学院目前民族乐器专业中有两名古筝专业教师,一名二胡专业教师,一名芦笙专业教师,一名唢呐专业教师,一名打击乐专业教师,扬琴专业教师和竹笛专业教师虽然有但都不是专任器乐教师,担任器乐课程的教学属于兼职,而琵琶专业教师没有。从凯里学院的民族乐器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来看,结构很不合理,師资力量也有所欠缺,直接导致没有琵琶专业学生,也不利于凯里学院民乐的协调发展。
二、黔东南凯里学院民族乐器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应用型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既不是研究型的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专业音乐学院的器乐演奏型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应着重体现应用型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民族乐器专业毕业生能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演奏知识和其他技术技能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职业需求,包括艺术培训、音乐文化传媒、音乐专业教学、民乐团的排练演出、文艺表演活动的开展等艺术职业领域。对于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一专多能的要求,既要熟练掌握自己的器乐演奏主专业,同时还要了解其他乐器的演奏法、音域、音色,毕业后既能上讲台当教师,又能上舞台演奏表演,这种一专多能型的应用型人才方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突显战斗力。
(二)课程设置体现多样化
民族乐器种类丰富多样,不同乐器之间差异也较大,学生不能只了解自己所学的乐器,应该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地方高校除了开设学生的器乐主专业课外,还应该开设《器乐合奏》、《民乐室内乐》、《民乐组合》等多种器乐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凯里学院在民族器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只开设了器乐主专业课,急需开设与器乐主专业相关的《器乐合奏》等专业限选课。这样方能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器乐演奏知识以外还能触类旁通,掌握与其他相关乐器的演奏合作常识,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民族乐器,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
(三)教学内容体现创新性
地方高校在教学内容上一般都是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了传授学生对器乐主专业的演奏技术的掌握,凯里学院的器乐主专业的教学也是一样。由于教学方式趋于大流化,导致教学内容都是那些传统的民族器乐作品的学习。凯里学院的教学应结合自己的地理优势,吸收苗侗音乐文化资源,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选用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集,这样既能演奏一些有着本土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还能让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器乐主专业的演奏知识,还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知识,如古瓢琴、侗琵琶等都是黔东南当地的少数民族乐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演奏知识,也有利于展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的特色。
(四)舞台表演实践体现开放性
民族乐器专业的学习是演奏技术和舞台表演的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凯里学院民族器乐专业学生一味停留在对演奏技巧的掌握上,缺乏對舞台表演这个重要的环节的学习机会。首先,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分专业举办音乐会,让每一个器乐专业学生都能登上舞台表演。其次,学校应该定期聘请校外的民族器乐演奏家到学校举办演奏会。最后,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的舞台表演活动,如商演或当地乐团的演出活动增加舞台表演的机会,使得学生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五)师资队伍结构体现合理性
针对凯里学院目前民族器乐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均衡,导致某些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缺乏专业教师的教学,甚至部分乐器没有学生通晓演奏,使得学校的民乐团编制极不合理。学校应该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重新调整,对于部分欠缺的乐器专业教师实行特殊招聘或者特请外聘教师,使得各个民族乐器专业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也促进凯里学院民乐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首先针对地方高校凯里学院的民族乐器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别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舞台实践、师资队伍结构五个方面分析民族乐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我国地方高校的民族乐器教育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 式和内容的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器乐专业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民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论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高师器乐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06).
[2]庞荣.高师器乐教学理念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艺术教育,2009(01).
[3]桂习礼.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刍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