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邢令果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7)
近些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工作也逐步的加强。高校也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舞蹈教学开展中加强了对本区域民间舞蹈的教学力度,发挥了河北民间舞蹈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教学价值。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舞蹈教学经验,对高校舞蹈教学中河北民间舞蹈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高校河北民间舞蹈教学的效果。
河北民间舞蹈不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而且风格独特,别具韵味,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魅力。据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北分会的调查统计,河北民间的舞蹈形式有一百多种,散落在民间的各个地区。这些优秀的民间音乐舞蹈资源,是河北地区艺术、文化、审美积淀的卓越成果,将这些民间舞蹈形式融入到高校的舞蹈课程开发中来,将进一步展现河北民间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笔者简单的列举两种典型的民间舞蹈形式。
(一)昌黎地秧歌。昌黎地秧歌是燕赵大地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其以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演方式成为河北秧歌的代表。相传,这一舞蹈形式是当年昌黎一带劳作的农民在田间休息时,为了缓解劳动的困乏,聚集在一起创编了一些轻松、诙谐、充满节奏感的舞蹈动作,然后再加以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民间小曲加以附和,形成了热闹、红火的场面。并逐渐地将这种亲民的歌舞表演形式,在田间地头、村落乡舍流传开来,成为当地百姓喜欢的民间舞蹈形式。代表作品有《扑蝴蝶》《锯缸》《王二小赶脚》《跑驴》等,高校逐渐地将这些精彩的舞蹈内容加入到舞蹈教学中。显然,丰富多彩的昌黎地秧歌为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使高校的舞蹈课堂更加具有生动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二)井陉拉花。井陉拉花是河北省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深受学生喜欢。与昌黎地秧歌不同的是这种民间舞蹈诞生于山区,所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又体现了自身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从井陉拉花舞蹈的发展轨迹来看,其诞生、发展与流变的过程,都体现了深厚的“游动文化”和“大山文化”的特征,是多元文化糅合、交融形成的民间舞蹈形式。在井陉拉花的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和姿态都是非常丰富,与众不同的。不仅有拉,还有推、拧、蹲等多种的律动形态,这也就形成了井陉拉花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我们在高校的舞蹈教学开展中,将拉花表演带到讲台上、带到舞台上,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使优秀的民间舞蹈彰显特有的艺术魅力。
河北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结合生活经验逐渐摸索、创造出来的文化底蕴深厚,悠久历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艺术发展中,河北民间舞蹈总体呈现出多元的风格特点,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展也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和特性。
(一)形式的区域性。河北民间舞蹈的诞生和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形成发展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群众审美等各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河北不同的民间舞蹈形成都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舞蹈文化形态。河北地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幅员辽阔,广袤的土地上生活了众多的民族,他们对于舞蹈审美需求和认知也各不相同,所以也就注定了河北民间舞蹈形式鲜明的区域性。这些热爱舞蹈的民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逐渐的进行民间舞蹈的创作和创新,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舞蹈迥异的风格和色彩。因而,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展中,要清晰地把握不同民间舞蹈所呈现出的区域性特征,能够在教学中准确地展现不同区域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
(二)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河北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地域性特征,使其在舞蹈表演方式和舞蹈创作内容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民间舞蹈的内容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民风民俗的各异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文化底蕴深厚的燕赵大地孕育了不同内容的舞蹈形式,展现了河北民间舞蹈多样性的风格和特征。与此同时,在不同类型的民间舞蹈中,还进行了小范围的细分。比如,民间舞蹈中还会有秧歌舞、鼓舞、灯舞、龙舞等,展现了民间舞蹈具有多样性的鲜明特征。所以,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要将多样性的舞蹈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通过生动的舞蹈课程展现河北民间舞蹈特有的教学资源优势。
(三)传承的口头性。民间舞蹈大多都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作的,同时又是借助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的。由老艺人示范表演,学徒凭借天赋、悟性以及训练进行传承。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并不借助学科知识体系来传承,有其优势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河北民间舞蹈过去之所以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播,主要原因在于时代的限制和传承的习惯: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群众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匮乏,尤其是民间艺人大多出身贫寒,文化水平低,所以无法以文字的方式来进行系统的舞蹈传授方法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民间舞蹈的特殊属性,对“韵”味儿的要求较高,这是我国传统的音乐审美意识所决定的。想要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韵味”传承下来,需要面对面的艺术传授,启发和引导学习者,通过感悟和领悟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得到舞蹈艺术的真传。所以,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展中,不仅要注重民间舞蹈课程的系统化开发,还要注重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实践,使二者得到完美的融合,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四)创作的集体性。河北民间舞蹈根植于民间,广泛流传于民间。很多民间舞蹈都是很难确定是由某个人进行原创或首创的,它集合了大众的集体智慧和艺术结晶。河北民间舞蹈的创作诞生大多在田间地头,由群众劳作之后解乏、娱乐时一起进行揣摩、研究和创作出来,因而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特征。同时,河北民间舞蹈大多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无数的民间艺人进行不断的艺术丰富和补充才逐渐的完善,构成完整的舞蹈体系。因而这也非常鲜明的展现了群众创作的集体性特征,充分展现了集体创作的艺术智慧。因而,在高校的舞蹈教学开展环节,要时刻重视民间舞蹈创作的集体性特征,展现民间舞蹈集体的艺术智慧和瑰丽色彩。
(五)用途的实用性。河北民间舞蹈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因为百姓传统的思想就是务实。老百姓跟土地打交道,最在意的就是粮食的收成。老百姓进行的民间舞蹈创作,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实用。所以,河北民间舞蹈少了一些雅致的欣赏功能,而多了一些实用意义。河北民间舞蹈基本上都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创作的,因而在民俗、民风中是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更多的是应用于大众的日常劳动和生活,所以它更具实用性。例如,民间舞蹈的表演注重增进感情,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且很多民间舞蹈参与婚丧嫁娶,用以烘托气氛,传递情感。从这些具体的民间舞蹈开展实践中,充分展现了民间舞蹈特有的实用性价值。所以,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编排和创作,也要重视其实用性,才能从其根本上把握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展中,越来越重视对区域民间舞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发挥了民间舞蹈特有的教学优势。河北民间优秀的民间舞蹈类型,为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创新性的民间舞蹈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生气和活力。当然,作为教学工作者来说,也要在河北民间舞蹈资源的开发中,把握民间舞蹈自身的属性和特征,才能真正的发挥民间舞蹈教学意义和传承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