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郭玉华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教学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12)
2006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指出“国家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对比国家在不同时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市场对从事生产、运输、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给了职业教育很多政策上的支持。
相较于普通类高校的重视学生科研能力与学术研究,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类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定向职业技能,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接受基础高等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与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方式不同,现代职业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校园教育,而是转向校外空间,形成了校园之内与校外空间相结合的双空间模式。相比于校内教学,在校外企业进行的实训、实习,更具有职业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并通过校外企业的实践使得学生能够更早的做出职业规划,更早的与职场接轨,使得学校教学和校外企业教学相辅相成,双轨并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两个教学空间。高职类院校开始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原来的模仿本科的重视学科性、理论性教育转变成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课程建构是指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条件下,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业水平,对高职教育课程的体系、目标、内容、结构等进行的整体建设。
学校是制度化教育的主要教育场所,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和实用技能,而学校教育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条件被局限于课堂或实验室,不能够充分满足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所以学校必须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则填补了这一缺陷,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和技术。企业所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现场,以及职场中的规则纪律和行为习惯,这些是学生在学校所不能接触到的,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切身领悟深刻体会。因此,只采用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企业实践结合到教学中来。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通过具体的课程建构实施呈现的。随着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入发展,合作理念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延伸,使校外企业课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力度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如何合理的进行课程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使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转变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运用”;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老师自己讲”转变为“老师讲+学生模拟实操练习”;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在利用校内教学教育资源与课程空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拓学校与企业结合的课程资源管理,落实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合理搭配,扩展合作领域,使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有机结合。
(一)基础性教学资源短缺: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国的高职教育由注重理论教学转为注重技能培养,这一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影响,对学校的基础性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简单的仪器设备、教科书、电脑软件等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需求,学校需要建设大量配套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工厂等仿真实习实训环境和实践性教学指导场地。
(二)岗位性实训资源缺乏: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现了校企合作或集团化办学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但通过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依然找工作难的现象,可以看出仍有许多措施没有完全落实,这使得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把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简化为了直接就业,使高职教育的课程建构遭到结构性失衡,岗位性实训受到阻碍。
(一)紧盯就业市场,优化课程建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能够在各领域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在课程建设时需紧盯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对接就业市场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及时将企业、岗位或产业的高新技术、工艺和新流程融入进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安排中,使学生紧跟人才发展需求,掌握最新技术。
(二)开发课程资源,改善实训设备: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高职教育课程在建构时应考虑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加强了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质量才能得到提升。同时包括教材资源、多媒体资源、课程指导等素材性资源。大力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给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设施设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提供资源保障。
(三)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已不再是单一的校内教育模式,而是与社会与企业合作,使人才培养直接在企业内进行。只有学生亲自走进工作岗位中,面对真实的工作场景,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知识积累的薄弱。并积累有效的经验,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四)重视思想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为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与就业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沟通交流、信息技术、团队协作、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综合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观察、想象、预测等基础性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正面思想,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五)紧跟时代潮流,重视创业创新:培养双创型人才,首先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从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这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通过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需具备的品质素养,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教授给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办学理念也在不断提升,高职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模式转变的更加具有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与对接。对应的高职课程的建构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习与职业活动相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满足用人企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要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