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语方言分布与中国文化的反比例关系

时间:2024-06-18

黄雨微

【摘 要】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中国文化因地理、人文因素大致分为两种文化。一种是北方的保守文化,一种是南方的开放文化。很多人认为北方这种保守文化会较好地存留他们各地方的语言,从而形成北方汉语方言的多样性。而南方的开放文化会促使各地方的语言相互融通,最终趋向一种一致的汉语方言倾向。然而在现实中,汉语方言分布与中国文化成分比例关系。

【关键词】汉语方言;中国文化;反比例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241-01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光承载着字面意义的文化信息,它还反映了更为宏观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息包括了所持该语言族群的价值观、族群心理等人文视域。透过具体的方言,可以窥探相应族群的文化创造。同时方言的潜移默化也能固化人们的行为观念,从而间接对文化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借汉语的演变过程,去摸索文化演变的踪迹。然而语言和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客体,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但也因为特殊原因,同样会相互背弃和相互分离。在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的中国,儒家的自抑性文化让中国的语言有了“寡人”、“笑见”、“哀家”等自谦性词语。当然在现实事实中,也出现了“汉语方言分布与中国文化的反比例关系”的现象。可见,语言和文化并非都是互为表里、形影相随的必然关系。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域和悠久的历史,汉族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得汉语逐渐产生了多样、复杂的方言。造成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也有语言本身的因素。汉语按方言分为两大类:官方方言和地方九大方言。官方方言由于和通用语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方言,即现代汉语。其他各地方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差别很大,因而形成了自己的方言系统。其中官方方言包括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地方九大方言包括吴语、粤语、闽语、湘语、客家话、赣语、徽语、晋语、平话。

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北方的方言趋于统一性,南方的方言趋于多样性。在以农业文明、内陆文化、本土文化、现实主义为底蕴的保守文化基础上的北方方言没有各自独立的方言,而在以商业文明、沿海文化、外来文化、浪漫主义为底蕴的开放文化基础上的南方方言也没有体现文化交流趋向统一的规律。这种现象正是对我上述提到的“文化——语言”映照规律的驳论说明。对此现象可以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解释。古代时候北方多战争、割据,随之带来的动乱和灾荒引起北方、中原族群向南方大量迁徙。在古时迁徙的过程和现代文化大交流的时代,面对这种未知的不安全感,族群的语言在其沟通中启到了团结群体、凝聚整体的作用。在同等价值观、生存方式的影响下,他们可以在被族群认同的亲切感的获得中来抚平内心的不安定性,所以遷置到南方后各自都仍然保存了原故乡的方言。而在北方,其思念祖宗式的传统观念让北方族群安于守旧,在地下财富充裕和现代文化交流相对封闭的条件下,那种属于地面上的财富——语言便看得不再那么重要,这种观念会导致方言属性的模糊和趋同。这种由移民和不移民造成的本质区别构成了现在汉语方言的分配布局。

由此又可以引出一些知识点。比如南方方言其实更有历史意义,北方方言大多是在后来出现的。因为迁徙的历史事实,现在西安、郑州等一些原属于古文明代表的重要城市的语言并不能直接代表最传统的语言。而广东、福建省等城市所说的粤语、闽南语很多都保存了中原古老的语言和文化。由此来解释,在更具有先进理念的南方却依然保存着较为守旧的语言。另外,古代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人大都是士大夫贵族阶层,他们在南方安家落户的同时,也把中原传统文化和贵族观念带到了南方,间接影响了南方文化,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南方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人才却济济满满。

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保护方言的多样性实则就是保护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现在普通话日趋普遍化、方言日趋萎缩化的时代,我们国家、政府、学术界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促使方言得以世代传承。事实证明,方言艺术形式对方言活力的保护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用长沙话演绎的湖南花鼓戏、用苏州话演绎的苏州评弹、用绍兴话演绎的越剧,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扩大了方言的传播,而且在不断加工的基础上,使方言更具鉴赏性和表现力。这对于方言的保护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