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大理鹤庆银饰和周城扎染的“风花雪月”首饰设计

时间:2024-06-18

祁晓君 王坤茜

【摘 要】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与白族扎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大理代表元素“风花雪月”为设计创意点,将鹤庆银饰与大理白族扎染相结合设计首饰,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融入日常产品中,提高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理鹤庆银饰;大理周城扎染;“风花雪月”首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66-01

一、鹤庆银饰工艺特点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理鹤庆县,受汉文化与藏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它的金属工艺具有兼容性,鹤庆银饰加工基本技法有锤揲、焊接、抛光、錾刻、花丝、剔空等,它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錾刻最具有特色。

白族银器工匠根据对象的形态变化,纹理需要将錾头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将所需图案刻于银器表面,主要技法有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纹样以植物、花草鱼虫为主。

二、大理周城扎染特点

白族扎染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扎染历史悠久,其中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白族扎染采用布料为棉麻布或纯白布,染料板蓝根等植物,保留了纯朴和手工制作。工艺手法为设计,上稿,缬扎,浸染,蒸煮,晒干,拆线,碾平,图案为基本的几何纹样组成,多取于动植物形象及贵族图案和民间图案,色彩青里带翠,朴素雅致。扎染分为扎花与浸染,扎花以縫为主,其特点为范围广,刻画细腻,浸染以花为中心,其特点为层次丰富。染时,图案周边产生晕纹,使得大理周城扎染更加丰富多样。

三、解读大理“风花雪月”文化内涵

大理,以风花雪月著称,四景将大理的美景概括,“风”是下关地区常年风吹个不停,风力强劲且湿冷,风声较大,因此,下关也称之为“风城”,“花”在古老的传说中为朝珠花,而今,大理上关地区“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每年,近千种花竞相开放,上百种花常年不败,这里,许多姑娘的名字也以花命名。“雪”指苍山上的终年积雪,苍山挺拔宏伟,山顶常年积雪覆盖。“月”是皓月当空,映入洱海的景色。著名作家曹靖华在上世纪60年代初写下: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照苍山雪。大理四季如画,风景优美,风花雪月是大理的名片、品牌。

四、基于大理鹤庆银饰和周城扎染的“风花雪月”首饰设计

此次设计的主题为风花雪月,构思分别为“风花雪月”四处景色,在“风”的构思中,选用了滇式风筝,设计中将风筝简化,抽象提取,用银表现,并且运用扎染形成的天然形态表现天的感觉,整体营造下关风的视觉感。

在“花”的构思中,采用的花元素是大理的山茶花,山茶花特点为层层叠叠,通过对山茶花外形的提炼,得到了设计中所需要的外形。在设计中,银表现花,通过银体积的表现,将花瓣层层堆积的感觉表现出来,扎染,作为背景表现大理的蓝天白云,整体营造一种花开繁盛的感觉。

在“雪”的构思中,采用的是苍山的外形提炼以及对雪花的抽象,在设计中通过银表现苍山的白雪皑皑,在表现手法上,在银的上面刻出凹槽,加强了雪的肌理感,扎染表现天与水,二者的结合表现出整体苍山的宏伟巍峨。

在“月”的构思中银表现月光倒映水中的光泽,波光粼粼,扎染表现水面,层层起伏,整体营造一种静谧的感觉。

这一套首饰设计中采用的是大理“风花雪月”四个景色,材料采用的是鹤庆银饰与大理周城扎染的结合,在饰品造型设计当中,耳饰外框采用圆形,象征圆圆满满,对“风花雪月”四景做了抽象的设计。两种材料结合整体营造出现代不失传统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张莉.现代产业背景下民族金属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云南大理鹤庆银饰银器制作为例[J].艺术科技,2016,(11):136,103.

[2]王青.鹤庆白族银器加工工艺[J].今日民族,2012,(10):38-38.

[3]彭芳,王静一.云南扎染图案的形成特点[J].美与时代,2007,(8):73-74.

[4]刘守华.白族扎染:蓝白之间的传承--访云南省大理市白族扎染传承人张仕绅[J].中国档案,2014,(9):40-41.

[5]丹增.大理风花雪月[N].云南日报,2017-7-2(007).

[6]李兆林.大理“风花雪月”四景的地理学诠释[J].地理教育,2007,(2):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