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教育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4-06-18

陈洁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社交网络已迅速占领大学生日常,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想教育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思想疏导教育现状及原因,试图用传播学视角从目标定位、教育主体、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教育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思想疏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84-02

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从社交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29岁以下社交用户占59.2%,其中大学生是这一群体主力军,社交网络俨然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以充满正能量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是当前每一个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课题。

一、当前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引领作用被淡化

沈壮海、肖洋的《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享乐主义倾向,对有关思想理论问题存在一定模糊认识,道德意愿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还有待加强。基于大学生现阶段思想政治状况,作为教育者应该着重引导大学生从思想深处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当前,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一致。有些高校社交网络管理者没能正确认识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疏导教育目标和定位。

(二)教育者的平台和内容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社交网络作为一个载体,为高校教育者扩宽了教育渠道,提供了立体式教育引导重要平台。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教育者还未充分发挥该平台最大功效,只进行了表面尝试,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症状。一个平台最重要支撑是内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两微一端”更多呈现信息简单发布,心灵鸡汤式文章推送,这种谨小慎微式的语言表达风格对学生用户粘性较低,在疏导教育方面作用微弱。另外,当各高校出现突发情况时,学生包括大众期待来自学校官方第一时间回复和反馈,但是现阶段高校还未建立具体自媒体准入、信息披露、舆情阐释制度等,错过了引导舆论、建立议程设置黄金时间,影响了学校公众形象,比如,“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抄袭”等著名事件,均对高校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在1933年出版著作《文化和环境:批评意识的培养》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概念。概括地讲,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当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往往缺乏反思、判断和分析,全凭感觉,只站队,不站对,很容易被一些极端言论所误导,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传播谣言帮凶。由于社交网络匿名性,导致思想疏导教育很难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当言论进行针对性教育,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媒介素养方面培养和教育缺乏力度。

二、目前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未能有效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

社交网络作为一个平台,最强大、最有吸引力功能就是及时互动性,现阶段,各高校都建立了“两微一端”,但大多数情况只是扮演信息发布者角色,未能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学生们进行良好互动,导致各高校社交网络平台用户粘性较低、粉丝活跃度不高。有些教育管理者虽然换了平台和阵地,但是仍然坚持着传统理念和方式,这显然与热衷新鲜事、追求个性表达的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严重不符。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更喜欢关注那些娱乐幽默、观点新颖的意见领袖账号,对自己学校官微则兴趣不浓,这充分说明高校社交网络平台的管理者未能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该调动学生与官微互动交流欲望,吸引学生关心学校、参与学校相关事物讨论,最重要的是在讨论交流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价值观和判断力。只有在平等思想上交流,才会引发学生共鸣,自上而下权威式教育方式更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主体作用未能体现,导致疏导教育者做了很多工作却未能获得期望效果。

(二)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当前,越来越多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纷纷开展关于利用社交网络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策略研究,但是关于如何构建一种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研究还较少。其实,评估和反馈研究是提高教育效果重要一环,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研究还比较欠缺,而各高校目前也未能形成科学合理评估和反馈指标体系。由于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导致各高校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思想疏导教育工作缺乏指向性和前瞻性。

三、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动摇

首先,在文化多元化社交舆论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思潮。其次,充分发挥教育者主观能动性,创新思想,疏导教育新思路。再次,培养受教育者的理性意识和表达,而不是一味迎合。大学生,乃至大众都是可以被培养和引导的,社会需要高校教育者作为先锋队和排头兵带领广大民众建立文明、克制、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努力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媒介素养

首先,大力提升教育传播者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力军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把培养和发展辅导员队伍教育管理水平作为思政教育工作重中之重,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和平台,只有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水平,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位。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和内容整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动员有新媒体特长的学生加入到平台建设当中,打造内容活泼充实、形式别致新颖的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要学会用传播学思维来分析和应对社交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舆情危机,积极引导、合理化解。

其次,努力提高受教育者主体性参与。大量事实证明,主体不是现成,而是生成。一方面,教育者要确立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主体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类对于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更为强烈,大学生更是如此。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体现在提高媒介信息接受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使用能力;要学会慎独,用理性声音进行舆论引导,而不是以“吃瓜群众”心态围观起哄,助长负面情绪的火焰;要积极对思想疏导教育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教育者形成合力,共同为提高思想疏导教育发力;而教育者应提供一个畅通无阻渠道和平台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对于受教育者反馈意见要及时吸收和消化。

再次,重视培养“意见领袖”,正确引领受教育者。真正使信息有效、有力传达,需要争取具有传播和影响的过滤功能“意见领袖”支持,他们虽不是选举产生且无实际头衔,但其在受众群体中活动力、影响力引领和决定着传播基本导向。在高校,学生干部具有天然“意见领袖”属性,作为学生,他们和同学们之间没有距离;作为干部,他们又具有引领和带头作用,因此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干部“意见领袖”,培养他们大局观、正向性、引领性。当前,“易班”平台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展开,“话题讨论”作为这个平台重要应用受广大师生热捧,让学生干部有更大发挥空间,利用在学生中间积累的人气和认可度,发表和传播正能量的言论,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始终发挥“议程设置”的主导性作用

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育者议程设置功能有所转变,大众媒介议程发展为:个体议程、社群议程和媒介议程。但议程设置理论对优化网络舆论环境、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维护校园和谐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利用社交网络进行议程设置仍然是思想教育工作重心。受教育者由于身处信息爆炸互联网时代,他们对信息筛选和过滤能力还处于摸索阶段,作为教育者要学会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用受教育者们喜闻乐见方式,有选择、有倾向性推送积极、正能量内容。教育者要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通过学生社群议程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梳理学生遇到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实现议程融合,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和知识创作出一些有教育启发意义网络作品,引导受教育者学会自学、自省,达成议程决策。思想疏导,不是一味耳提面命,不是议程环节,而是通过不断地议程融合、不断地演进,来达到对个体有效影响。

(四)建立利用社交网络疏导大学生思想实际效果的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

“评估和反馈是所有教育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改进和完善教育活动的方向标和导向剂”。教育效果依赖于双向性和互动性,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对象,要在教育反馈中发挥主体作用。高校管理者要重视受教育者评估主体作用、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或搜集社交网络平台學生意见等形式,来评估思想疏导教育效果,要重视思想疏导教育过程每一个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充分沟通和参与,针对思想疏导教育实践具体情况,借鉴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学术前沿理论,充分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做到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统一,历史研究和逻辑研究统一,从而构建一套科学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要透过这种机制来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为以后思想疏导教育工作提供更肥沃土壤和更成熟技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8(1).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