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非遗”舞蹈对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意义

时间:2024-06-18

满梦翎

【摘 要】“非遗”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系统规范,其教授对象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较强的舞蹈技能,非遗舞蹈课程的开设,对高校舞蹈人才的培养具有内驱性、理论性以及记录性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188-01

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系统规范,其教授对象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较强的舞蹈技能,非遗舞蹈课程的开设,对高校舞蹈人才的培养具有内驱性、理论性以及记录性意义。

一、内驱性

该教学课程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现代化的社会背景,既要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设计,启发学生学习非遗舞蹈的内驱动机。

开设“非遗”舞蹈欣赏课程,提高学生对“非遗”舞蹈在精神上的认识。现代大学生对“非遗”舞蹈无法欣赏是其传承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现在国内没有一所高校的舞蹈教育体系有开设“非遗”舞蹈赏析的课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舞蹈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它的风格特点比较稳定,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因此被称为中国历史的“活化石”。然而现代大学生传统艺术知识单薄,审美精神“营养不良”,审美观念差,导致其只注重实操性、功利性的知识结构,忽视传统的文化精神。“非遗”舞蹈的欣赏不能只关注舞蹈本身,更重要的是关注舞蹈背后的文化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非遗”舞蹈中传承人与舞蹈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描述千奇百怪的习俗场景,传递与众不同的思想理念来导入课程,进而再将视线放到舞蹈上,进行一次有精神沟通的舞蹈赏析。

二、理论性

高校专业舞蹈教育只注重动作实践,而不结合有关的动作分析的理论,不关注动作背后的文化,这是舞蹈艺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根本原因。我国的舞蹈史论已经发展得越加成熟,但是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还是需要借鉴拉班舞谱及其动作分析理论。

“非遗”舞蹈课程可以與人类学研究体系相结合,为“非遗”舞蹈课程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建立人文理论系统。在人类学家的眼中,舞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行为,他们透过舞蹈看到舞蹈背后的社会真实与意义。“非遗”舞蹈在人类学视角下是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有许多人类学家会使用拉班舞谱来记录这种现象。人类学要求我们要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来研究“非遗”舞蹈,把“非遗”舞蹈及其背后的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要求我们客观地看待“非遗”舞蹈,一般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要求我们对不同的“非遗”舞蹈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三、记录性

“非遗”舞蹈教材不能仅有一种形式的课程内容,而应该是两种互补的课程内容交替呈现。那么,上文中提到的趣味性教学其内容较为松散,以游戏性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游戏的方式感受其场景。而我们对“非遗”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还要将求精确性,“元素教学法”则是最好的选择。舞蹈家们在民间采风,对原生态舞蹈进行整理与提炼形成的,以“元素教学法”这种解构式的方法,对原生态舞蹈进行解剖、重组,形成一系列从局部到整体有规律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传播、继承“非遗”舞蹈文化。但是舞蹈传承者动态的传承方式容易导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出现误差,甚至由于有关传承人的逝世造成该“非遗”舞蹈艺术的断层。

拉班舞谱的记录性有利于“非遗”舞蹈动作的精确传承。拉班以空间透视法、解剖学与动力学为基础原理,发明了一系列包含时间、空间、身体部位等动作元素符号,以符号的长度标记动作的时间长度;以符号的指向来标记舞者的方向;以有规律的特定符号来标记对身体部位与关节;以相对观念的角度规定基点与空间水平等。拉班舞谱以简单的三线符号将动作元素串联起来,便捷记谱,规范阅读。用拉班舞谱对“非遗”舞蹈进行记录,再将记录下来的舞谱应用于“非遗”舞蹈教学,能够使“非遗”舞蹈的动态传承与舞谱的符号记录性传承相结合,双管齐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到记录、保护“非遗”舞蹈的方式,在对“非遗”舞蹈进行实践调查中灵活运用舞谱记录和身体记忆,将更多的“非遗”舞蹈记录在我们的舞谱和身体上,使“非遗”舞蹈的传承能够在其教学课堂中得到实践,并使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这份传承工作中。

总之,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为“非遗”舞蹈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传承平台,有利于“非遗”舞蹈的普及性发展,有助于解决“非遗”舞蹈审美断层的问题;有利于“非遗”舞蹈的理论性发展,有助于“非遗”舞蹈走出封闭孤立的形势;有利于“非遗”舞蹈的记录性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避免“非遗”舞蹈文化动态传承的断层与误差。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弘扬文化传统,重视舞蹈教育—在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12-30.

[2]小鹿林子.如将不尽,与古为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12-04-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