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宁洪梅
【摘 要】声乐为什么叫声乐,而不是乐声?声在前面,声代表技术,乐就是综合素质。按金铁霖的七字原则概括来讲,“声”就是声,“情、字、味、表、养、象”就是乐。“声”,因为声音达标了,后面六个字才能起作用。声音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谈论其他“乐”的方面。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声”;“乐”;关系解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064-01
声乐为什么叫声乐,而不是乐声?声在前面,声代表技术,乐就是综合素质。按金铁霖老师的七字原则概括来讲,“声”就是声,“情、字、味、表、养、象”就是乐。“声”,因为声音达标了,后面六个字才能起作用。如果声音不达标,后面的六个字都不起作用。就像足球队选队员一样,主教练来了,先看队员的身体素质和一百米跑,这些基本素质达标了以后才能看倒钩啊,内脚背啊,外脚背啊是否达标。那么声乐也是一样,声音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谈论其他“乐”的方面。
一、“U通道”的建立
说到声音,怎么样打开喉咙?怎么样放下喉器?我们经常说“U通道”,这个概念真正传播开还是在金铁霖老师的带领下,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始传播开来的。“U通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其实,“通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听不出、“通道”,让人听了很自然,也就是科学的自然阶段。
“U通道”有哼、有叹、有垂直线。首先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哼、还是叹,都要在“U通道”中进行,用后通道来唱。哼在哪个位置上,怎么才能哼到那个位置上,哼完后什么样的声音是对的,什么样的声音是不对的?鼻子在哪里,鼻腔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鼻子与大脑是相通的,哼鸣要哼在假声的位置上,头旋上。叹,在脚后跟。垂直线是什么呢?就是以耳际为分界线,从上往下划一条纵向垂直线,纵线之后的部分就是建立后通道的部分,也就是整个“U通道”。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是一种实践、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科研,科研成功了以后,进行理论的总结,然后再推广运用,那么声乐演唱就提升到新的高度了。
那么,“U通道”的支持靠的是什么呢?答案是气息。大家都在研究启发式的声乐教学,但是要看谁的方法更通俗易懂,其实,这个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是复杂化,而对于演唱者来说,是简单化。金老师曾经说过:“我听绝大多数人唱歌气都是短的。”这是为什么?这说明一位大师对声音训练的气息要求很高,同时也说明了气落下来是非常重要的,气落不下来,好的歌唱就无从谈起。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最大的发展就是技术,我们并不是说技术万岁,HighC万岁,并不是唱得越高就越好。但是,没有技术,就没有好的演唱工具,所以,重视演唱技术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
二、“U通道”中支点的选择与运用
“U通道”明确了以后,就要说怎么运用的问题。这里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个是哼,一个是叹,一个是垂直线,一个是喉咙打开。首先说说怎么哼,演唱者会问,怎么哼?声音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哼的点是很多种的,建立通道的时候一定要大的。歌唱一定是相对的,上面哼完了一定要下叹?叹就是要搭上气,如果没有搭上气就等于没有支点,那么永远都找不到应该使劲的地方,支点有很多种,大致分为上、中、下,“U通道”里支点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个色彩,每一个人的支点都不一样,事实上,没有两个人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能不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是要看能不能分辨出毫厘之间的变化,这需要具备“显微镜”功能的耳朵。
三、正确的站姿与气息的关系
站立姿势是很重要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叶佩英老师演唱《我爱你,中国》,穿着大大的裙子,她说自己唱歌的时候好像个子马上变矮了,在大剧院的时候她感觉自己仿佛在蹲着唱歌,唱歌的时候蹲下,是为什么啊?就是找叹气的感觉。
我们经常在舞台上看戴玉强唱歌,戴玉强是挺起腰上台的,他站立姿势是两点一线的。唱歌要有重心,所以叹气是很重要的。我们看有的歌唱家比较健壮,一是因为歌唱是艺术与体育运动的一个结合,确实要保证营养的摄入,盲目地减肥是不可取的,歌唱需要良好的身体与稳定的气息支持;二是与站立姿势有关系,就是“折断腰”的站法,上身放松,就像组合家具,上一组落在下一组上。关于叹,我们可以体会一下打哈欠叹气的感觉。
四、“乐”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声”“乐”二字的排列是有道理的。“七字标准”和“四性”整个都是相辅相成的。“樂”包括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从歌曲的钢琴伴奏谱就能看得出来,歌唱的旋律在上面,钢琴伴奏和声织体在下面,如果大乐队的话,整个总谱都在下面。这就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视唱练耳不好是不可以的,钢琴弹奏不好也是不可以的。比如,刚拿来一首作品,如果先把乐曲旋律唱好了,再加入歌词来演唱,那么我想这样演唱的歌曲会更好。
五、结语
将“声”、“乐”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融会贯通,才会构建一个完美的民族声乐表演体系。
参考文献:
[1]郝文杰.诗情主义[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杨丽菲.声乐艺术原理与美学思想的传达[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姚以让著.声与色的交响[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