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舞蹈编导的构思与教育

时间:2024-06-18

马讳

【摘 要】在舞蹈的编排中,一个好的作品,肯定是经过舞蹈编导在文本构思上苦心钻研,不断揣摩和修改,再在舞蹈演员的肢体上进行动作的加工和创编,才得以呈现给大家;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在教育和培养舞蹈编导的编创构思时,也要不断汲取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来填充自己的不足,不管是在专业技能还是在文化底蕴上,都要加强,只有这样,在进行一个舞蹈作品的编创构思时,才可以信手拈来。

【关键词】舞蹈编创;舞蹈构思;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24-02

一位好的演员,是由一部好的作品烘托而出,而一部好的作品,则是一位好的编导精心编创而出;而在编创的过程中,才是一位编导发挥自己创编能力的时候。众所周知,一部好的作品,都是经过编导精心打磨、深入思考后,才呈现出来的。就拿我国著名古典舞蹈教育家、理论家孙颖先生的大型舞剧《铜雀伎》来说,这部舞剧是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剧本,再进行编创的,这么多年时间,在构写故事剧本的背景和情节上,不断进行历史考究和查看,以及阅读各种历史典著,再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积淀的经验,最后将汉唐风韵与现代的一些构思进行融合,给予我们一场视觉的盛宴。因此,才会在社会上有取得强烈反响,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然,这仅仅是众多编创中的一种,也是编创者们必须历经的一个过程。在此,也引出一个话题:编导是如何编创的?

一、早期舞蹈编创动机中西方的对比

(一)古时的中西方舞蹈编创的基本形成。追溯历史,早在远古时代,人们早已从生活习性、劳苦劳作中来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不管是部落还是种族,都有了代表性的舞蹈符号,随着乐器和音乐的结合,人们更是提高了审美标准,从街头表演逐渐形成了正规的宫廷舞蹈,并逐渐流传了下来。那么,她(他)们又是如何来继承和传播的呢?据考古文学的研究,起初人们多是以刻画的形式来记载,在我们看来,人物动作僵硬,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并没有什么连接性,但有些上了釉的彩陶人物形象比较鲜明,表情丰富,惟妙惟肖。二是文字记载。多是以人物的服饰、动作、感觉、神态作为出发点,没有对如何编创有详细的解释与说明,但也不难看出,舞蹈作品或者人物形象都是花、鸟、兽,多是倾向于“美丽”“凶猛”等字眼。总而言之,古代的歌舞形式大多以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或种族性舞蹈为多,还有为宫廷的宴享其乐的模式来进行传承的,这也是过去编创的唯一目的。

相较于西方而言,形成舞蹈编创的特色倒是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就拿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受欢迎的芭蕾来讲,它的编创也是最早在宫廷进行表演的,王室贵族们都会把这种艺术作为炫耀的资本,成为权位、权势相争的政治手段,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芭蕾逐渐从民间艺术转为高贵的宫廷艺术,编创者也正是由此,确立了其特有的风格,加以改创,添入了双人、三人及群舞,还有特殊技巧的展演,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使编创者大大提升了编创空间,这也很好的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二)在编创构思方面,中西方的共通性和不同。中西方的共通性都是民间的歌舞,都是起初在民间中开始编创的,不同点是西方的社会背景造就了特有的编创手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及特色,而中国则是随着不同的朝代变迁,编创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具有民族特色。西方的艺术特征是以梦幻、虚拟出众,所以编创者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服饰上多下功夫。而中国除了动人的传说之外,在节奏和动侓上编创者下足了功夫。如《白纻舞》中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这与西方的历史背景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可见不同背景塑造不同的环境与氛围,也足以说明,中国编创者在文本构思中是如何理解肢体的表现与动作的质感,并将之表达出来。由此可见,编创者的思维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代的背景相辅相成,相依相靠的

二、近代以来舞蹈编创构思的发展

(一)西方著名编创方法与构思方式的出现。在近现代史上,西方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舞蹈编创大师。如在19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一位舞蹈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人体动侓学大师——鲁道夫·拉班,也是拉班舞谱的的发明者,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之一,被称为“现代舞理论之父”。拉班舞谱的特点是集人体解剖学、运动规律学(力学)和数学理论学为一体,进行舞蹈的编创与学习,涉及范围很广。他又运用了各种象形符号来代替不同的动作,巧妙、方便地记录了肢体运动的语言顺序、体态,以及运动的调度路线,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它可以帮助我们速记舞蹈编排中时、空、力的不同表现和运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大大提升了编创者在编创过程中肢体的多变戏剧性调节和随之由内而外发出的身体相对应的情感表达。这都是基于在编创者有一定的文本构思的情况下,再对照拉班舞谱来逐一而发进行编创,然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拉班舞谱过于精密,对于编创者来说稍适繁复,不利于速记,所以在我国内地没有广泛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深受欢迎,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这门课。在教育方面,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大脑组织能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引导与创新编创构思,不断学习。在戴爱莲先生的倡导下,拉班舞谱编创法进入中国。他本人也很喜欢拉班舞谱的这种编创方式,相继走访了不同的民族,这是中国第一位舞蹈家用拉班舞谱来记载民族民间舞的,著名作品有《瑶人之鼓》《巴安弦子》等民族舞蹈。正因为此,戴爱莲先生还被誉为“边疆舞蹈家”,可见,戴爱莲先生是多么喜欢拉班舞谱这种舞蹈编创方法。

拉班舞谱不仅能够在舞蹈上延伸思维,还能在肢体上解剖不同的运动力量和运动轨迹的形成,也提升了舞者的逻辑思维转变能力和象形变幻能力,在编创手法上,实践性大于前提性,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进行新的符合自己内心真正所需要的作品编排,并呈现给大家,让大家能够产生共鸣。

三、现代编创对于舞蹈构思的相互影响

随著时间的推移,20世纪以来,美国的现代编舞大师默斯·坎宁汉又推出了“机遇便无法”这一编舞创作。万物都是有变的,易随机,变随意,每天、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事情的发生,由此,坎宁汉也深受中国《易经》的影响,“易”即“变”,所以,按照时事的变化而创造了这一编舞法。如,在不同纸条上写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以来,美国上一个编排的动作,给它们排上序号,然后打乱它们,随机抽取不同序号类此按照这些不同的序号上代表的动作来编舞,即可完成一个作品。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刻画编排。这种编创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似乎比拉班舞谱更易于明了、清晰。但是,其都有着不同的训练方法,这也是对编创者的考验,打破常规,反而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如今的编创风格

(一)理解编创和构思的重要性。当下的我们,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有益的编创知识,似乎是越来越熟悉,又似乎越来越陌生,对于已有的编创手法也是不断研究和革新,可是,又有谁真正去思考过编创的真正意义?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除了文本构思题材外,其他手法基本是大同小异,没想过用什么方法去编导和创造,好像除了选题材、定主题、赋内容、加音乐、看服装外,一切都是大纲内容的套路,反之,在这个编创过程中,真正的意义是在于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与应变思维能力。

(二)学会拥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大家都很清楚,作为一名编导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是哪个方面,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扎实的的文字功底,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能说会练,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在编创这一方面,更是要多多实践和练习,因为在构思文本时思维能力高于实践,所以实践运用时不一定会按照文本逐一达到要求,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还有提升空间和改动空间,也会激起不一样的思维和看法,这又是不同的见解。

五、当下对于舞蹈编创构思的教育

当下,我国各大高校都设立了舞蹈类的编导专业,在编导的这一专业中,无非就是编创与导与演,当然,编创是一切的来源,而这种思想与感觉全来自于生活中你所汲取的经验与磨砺。所以,对于编导而言,首先要开发学生们的“智能”想象力和肢体实践能力(肢体的开发),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肢体来说话、去说话、会说话,而这“来”“去”“会”则相对应着“表达”体现”“表演”,这只是在肢体方面的运用。其次,就是学生的思想,在一个作品的编创过程中,这个尤为重要,剧本的固定,是身体思想发出的首要信号,有了灵感,有了思想,就有了你想要表达的语言,这也算是剧本构思前的想法,有了这一点(或是想要表达的事物/人/东西)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心里也就有了对这个作品内容的大纲要求。笔者认为,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用于启蒙教学很重要。在编创的过程中,多次是痛苦的,单次是新奇的,点是惊喜的,久而久之,就好比一碗清汤会成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浓汤一样,料足不足,则是看你如何放料;味香不香,则是看你如何控制火候。最后,就是如何提炼的问题了。自始至终,都是由“思”和“悟”来贯穿的,而其中情感的表达,就是看体会得深不深,从而展现出来。

綜上所述,鉴于古今,对于“定制版”的编创要打破常规,不仅要有思想,作品同样要带给大家思想,看完之后,观众也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等同于同一阶层的高度,而是找一个真正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出口,做一名真正原创的编创者和构思者。独立且大众,影响后流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