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时间:2024-06-18

吕明珠

【摘 要】中国画作为具有民族性的一种绘画表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化,我们也对此该有民族自豪感。汉朝人笃定中国处于天地之中,所以中国的绘画,顾名思义:中国画。文化的产物只有随着时代变革创新才能寻得生机,但是越是底蕴深厚的事物变革起来就更加的拖泥带水,当代有些中国画家唯恐自身阅历不够,在创新变革时把古人创作时对于山水之乐的笔墨情趣给摒弃了,反倒留下一些相对而言的糟粕;也不乏有些革新者,一味的寻求西方绘画之精妙,然后力求在中国画上得以体现,最终全盘西化。一些当代中国画家中不缺乏古人的资深追随者声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中国画,”当然初学中国画者本应临摹古画,揣摩画中的笔墨关系,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还沉迷于古人的情怀中无法自拔的就未免有些牵强了。中国画作为具有主观色彩又有丰富历程的存在,本身的创新和发展就不似什么机器革新的光速,所以中国画的创新是在深得古人作画之妙的理解之后的批判性的再发挥与运用。

【关键词】中国画;继承;批判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42-01

一、中国画的学习理解

学画之前先学画论,学美术之前先学美学,才不易走火入魔,误入歧途。再如黄宾虹先生总结出:“临摹古画要从元开始,因为其用笔用墨佳;再临明画等等。”彰显出传统基础的重要性。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能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体会“道”为何为中国画之哲学核心、才悟得“以象明意”的中国传统审美,然后带着这些思考去作画。在对前人的笔墨和技巧有了切身体会之后,才能谈创新。

“画”是偏个人、偏抽象的物质,本身的表达就充满了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倪瓒认为:“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对于优秀作品的标准众说纷纭;古人作画时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和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有着很大关联,在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同时,再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将自我心目的美表达出来,赋予画面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二、大众化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

20世纪的大众化思潮对中国画的题材,创作手法和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提倡科学与民主的五四运动之后,一些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美术家提出中国画需要创新,画家需要创作出代表新中国的作品,他们批评中国画的内容脱离现实,充满了画家自娱趣味,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认为中国画必须得到大众的青睐才能得以发展;并且尝试用西画的明暗、体积感的塑造来发展中国画。对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推古也好,创新也好,不可全盘西化,也不可死守旧本,都要有个法度。

三、中国画之创新

对于中国画之创新,大体有两种思维:借古以开今和师古为上乘,李小山先生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中提到一些当代画家对朱耷等大家的过度迷恋,只知临摹,何来创新呢?中国画创新上许多画家也收获颇丰,其中黄宾虹先生在临摹古人皴法的同时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黑宾虹画风;以及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画创作的杰出贡献,在中国画的笔墨和笔法之上寻求明暗和立体,最后到师法自然,以上也可见创新是在对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批判性的去接受、去再创造。创新不是一味全盘西化,也不像清朝闭关锁国似的唯我独尊,两者都是取代,而不是丰富,正如中西教育差异的激辩,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创新,也不见得西化就是对的,一些画家独力推崇的西方光影素描、写实主义也在摸索他们自己的创新,西方也担心在照相机的问世之后,没有感情色彩、只注重写实的绘画手法注定会被取代。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提到:“传统的包袱过于沉重,艺术的脚步就像在泥潭里跋涉,艰难而痛苦。”中国画意义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一种相比较来说的程式化的用笔关系,在每一笔的法度给予了过于清晰的注解,使得很多当代画家不敢画,齐白石老先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比如在绘画初始,老师示范某一部分具体怎么画,颜色具体怎么调,有的同学甚至把老师调色比例记录下,当面临老师没有做过示范的部分,学生就乱了阵脚,不知如何下笔。李小山先生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中提到:“中国画过于强调书法用笔,意味着中国画形式的规范愈来愈严密;随之而来的,也就使得中国画的技法在达到極高境界的同时,变成僵硬的抽象思维。”画家深陷于基础中无法自拔,导致无力革新。所以当代画家也需要打破程式化思维、跳出原来的墨守成规的绘画圈子,创造出新的东西。

四、结语

关于中国画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历史也说明了中国画是可以随着时代而发展的,中国画的创新少不了临摹古人的作品,也少不了创新者赋予它的独特的、新的生命力。将自己的理解和古人的笔墨技法趣味相结合,基于此点求发展、寻创新。

参考文献:

[1]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2]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5.

[3]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4]王先岳.写生与新山水图画式风格的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5]张自启.中国画继承与创新-我的绘画经验之谈[J].现代艺术,2017.

[6]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