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4-06-18

夏箐

【摘 要】“互联网+”时代,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传统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实职业岗位的客观要求。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拓展发展空间,也是在间接制约编导专业教学和现实岗位的品质。因此,加快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除了需要个性化调整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外,还当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意识和能力,并借助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平台的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79-02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互聯网+”以来,互联网+教育便成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院校深化改革的核心指导战略。业内人士指出,从第一代教育围绕书本展开,到第二代、第三代教育围绕教材和辅导、案例展开,“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才真正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展开。尤其是对广播电视编导这个格外强调实践性的应用专业来说,“互联网+”的宏观背景并非彻底取代传统模式,反而是让传统教育模式重新焕发出时代青春。

一、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传统教学模式常见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各级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无不以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为主。然而,纵观这些重点大学编导专业的既有课程,无论是电视广播概论、摄影摄像,还是新闻采编、非线性编辑等,显然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第四传媒相去甚远。不仅如此,在相当多高等教育院校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任课教师往往是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并不曾就职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或传媒公司。于是,任课教师自身就缺乏对编导专业的现实操作能力,反映到课堂教学上,也必然是重理论轻实操、纸上谈兵而已。而编导专业涉及范围之广,无论是策划、编辑、节目编导、撰稿,还是摄像、剪辑、后期制作等,无一不是需要相当的实践意识与能力方能胜任。若学生面对的是有名无实的编导教学,其进入现实职场后的就业前景必然堪忧。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各类传媒机构都在快速转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统四大媒体几乎全部实现了网络化、平台化操作。可见,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必须顺应这一现实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互联网+”。如此,不仅大学生毕业后才能凭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高等教育也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全社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强烈渴求,才能通过充分的融媒体化操作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策略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调整教学课程设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理论部分内容繁杂,几乎在每个学期都有不同比重的时间占用。这种相对分散的课程设置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所需。尤其是不同地方高校在编导专业教学目标、任务、方向等各方面均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传统一概而论的教学课程并不完全适用地方特点。

比如,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将理论教学适当前压,争取在两到三个学期内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其余时间就规划为实践性教学部分,可以采取“微记录片”、“微音乐电视”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操作环节。

(二)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意识和能力。对广播电视编导这类实践性要求极高的专业教学来说,学生越早参与实践,越能降低试错成本,或是在校园中提前消化掉不得不付出的试借代价,待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就能以更少的弯路铺平职业生涯前进的坦途。因此,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意识和能力就成为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比如国内某些高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学院从打造自身融合式传媒品牌“自媒体矩阵”入手,规划设计了“师人订制”“重师V影”“虎溪学研”“传媒公社”四个校园公众号,分别侧重于高院周边美食、美景、“牛人牛事”;院校独家传媒原创视频内容分享;专门针对院校研究生群体打造的交互平台;院校官方新闻发布平台等四个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的个性化公众平台。而运营和维护“自媒体矩阵”的主力队伍则是四个大学生学习小组,总人数不到三十人。从标题设计、页面排版、图片处理到语音与视频内容创造各环节均由大学生主导负责,教师只从旁指导协助或答疑解惑。学生们虽然时常感到困难重重,然而这种亲自动手规划操作的全新学习形式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和创新冲动,纷纷表示“发展和维护公众号的工作固然辛苦,但是对编导专业学习大有帮助。课堂上的学习往往只有理论,但这里(公众号)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平台”。而主要负责教师则表示放手让学生操作能够最大程度锻炼学生实践操作的意识与能力,这对学生以后持续性地提升工作能力十分有益。

不仅是院校打造自有品牌“自媒体矩阵”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思维和操作能力,传统的高校院报也有了线上模式。仍然是以公众号的形式面向受(下接第181页)众,过去纸质版的院报现在有了平台的实时推送,包括“身边”“有料”“新欢”“聊聊”“热点”“电台”等在内的各大版块成为陪伴每个传媒专业大学生的重要网络传媒。相似的操作模式则是,这些版块从采、编、写、制作等各环节依然是以大学生小组为主,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着手,结合大学生特有的青春视角保持了较高频率的更新速度,短时间内就大量吸粉,使线上院报成为校园里网络媒体的热点之一。

(三)持续优化创新,充分借助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对传媒专业的实践化教学而言,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亟待提升的实操意识与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持续优化创新,充分借助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平台的融合,以实现课堂教学全面延伸到更加广阔的课余时间、空间。

比如,教师打造个性化的网络媒资课堂。依然是借助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开通公众号,按每周若干期的频率更新、推送。内容既可以是教师对专业教学的知识阐释,也可以是学生就日常生活学习过程所见所闻的反馈、分享。不过与课堂上对既定教材内容的教学不同,公众号中的推送内容一般都是课堂教学内外以外的深度延伸。这是为了拓展大学生的视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业界更加前沿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传统教学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大学生就能更好避免闭门造车式的专业学习,随时保持与现场最新业态的积极跟进,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改革良策。

四、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长期以来莫不以各重点传媒大学现有课程模块为主。然而,“互联网+”时代下,这些已经延续应用数十年的传统课程教育形式和内容已然与时代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间形成了越来越大的距离。这不仅导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不得不重新进行职业培训或岗位再教育,而且也在事实上制约了编导工作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当不断密切与网络平台、融媒体的联系,充分借助第四媒体的技术、资源拓展传统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平台化教学、网络化操作都是当下和未来需要持之以恒深入学习的类型与内容,这既是为了提高高校学子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也是不断夯实编导专业的技能素质基础,更是推动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与日俱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坚斌,方婷婷.应用型高校传媒专业教育网络化发展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4-25.

[2]张刚刚.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深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6,(04):33-34.

[3]雷璐荣,赵珈艺.融媒体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公司化办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知识,2016,(02):17-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