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

时间:2024-06-18

陈 舒

(西华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着文化的前进。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出台,中国扬琴迎来了属于她的时代。1953年成立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次示范性的将扬琴纳入了民族乐团的固定编制。50年代末,国内先后开设了多所音乐专业类院校,扬琴演奏与扬琴教育更加专业化、系统化。随着人们了解扬琴学习扬琴到掌握扬琴,人们发现这件独奏和伴奏兼得的乐器琴体小、音域窄,音量小、无半音、转调难导致音乐作品也很少,无法适应日趋繁荣的音乐发展,也无法满足扬琴演奏者的演奏要求,改革迫在眉睫。

一、律吕式大扬琴音位排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和核心,长期影响着中国一切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讲求世间万物和谐发展,阴阳和谐,阴阳理论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层面。音乐文化方面就有了“阴阳律吕”的观念,这对中国扬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1953年,张子锐根据中国古代阴阳律吕观念设计了“律吕式大扬琴音位设计图”,就是按照这种音乐思想进行音位排列变革的,即按照左右两弦相差半音的律组排列音码,并由天津乐器厂制作,郑宝恒合作和艺术实践。律吕式大扬琴不仅在音位排列上融合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律吕观念,同时也在外观形制上迎合着中国大众的审美取向,扬琴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中国民族化的乐器。这种音位排列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并且规律性强,科学性强,更易于演奏。律吕式大扬琴也是中国扬琴变革史上不可替代的一次重要变革。

律吕式大扬琴依照中国传统阴阳律吕观念排列音位,其音位排列也就与先前的扬琴大不相同:相邻的两弦之间音程为小二度,相间的两弦之间音程为大二度。音域也由先前的两个半八度扩充到了四个八度,从G到g3,并且有十二半音,可以自由便捷的转调。音位排列图如下:

如图律吕式大扬琴的音域明显扩大了很多,音位码排的排列方式也与之前的传统扬琴完全不同,为非并排的四排码扬琴。由于音位的增多,琴体的扩大,律吕式大扬琴的音量也显著增强,演奏技法也开始灵活多变。但是律吕式大扬琴的琴体过大而且笨重,不易携带搬运。其音位排列方式也使很多业余爱好者很不适应,也使得很多扬琴改革家们思考扬琴未来的改革。

二、小转调扬琴与大转调扬琴的音位排列

由于律吕式大扬琴的音位排列太过专业化,不易于非专业人士学习,以及琴体太过硕大不易于携带等缺陷。20世纪50年代末,杨竞明在律吕式大扬琴的启发下,对扬琴增设了变音槽。变音槽的出现,使得扬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相对快速的转调,有效地解决了转调难的问题。杨竞明根据传统扬琴的“五二”音位排列原则,在传统扬琴原有的两排码并列排列形式上。创造出了有三排码条的快速转调扬琴,称为“小转调扬琴”,音域从d到c3。正是由于三排码的小转调扬琴依然根据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原则,使得业余爱好者们和专业扬琴学者都能够很容易的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琴体也较之前的律吕式大扬琴明显缩小,有利于搬运携带。下面为小转调扬琴的音位排列图:

小转调扬琴音位排列还是依照同码条两侧音为五度关系,相邻两音为二度关系的“五二”排列法排列的,其音域虽然比传统两排码扬琴明显扩宽,但是却不及律吕式大扬琴的音域宽。因此,1962年,杨竞明又在三排码的“小转调扬琴”基础上发明出四排码条的“大转调扬琴”,它的最高音是在小转调扬琴左码上方又增加两个小码,低音区是在小转调扬琴右码的外面又增加一个低音码条,音域从G到e3达四个八度,有效地扩大了扬琴的音域,同时也丰富了扬琴的音乐表现力。音位排列图如下:

小转调扬琴与大转调扬琴都较之前的传统扬琴和律吕式大扬琴优越,他们便于携带,音域宽,半音阶全,易于转调。但这些都是扬琴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阶段,都为后来扬琴改革的趋于成熟做了铺垫。

三、401型扬琴音位排列

为了更好地完善扬琴的音位排列,1971年,杨竞明在北京民族乐器厂的协助下,在先前的小转调扬琴和大转调扬琴的研究基础上研究制作出了四排码的变音扬琴,由于其琴码为四排加一个独立音码,因此被称为“401型变音扬琴”,其音域也较之前的转调扬琴有所扩大,可达四个八度,从G到a3。由于其在先前的转调扬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变音糟的数量,有效地提高了变音转调时的速度,因此401型扬琴具有很强的变音转调功能。其音位排列如下:

如图所示,“401型”变音扬琴音域较之前的扬琴音域有所扩大,而之所以被称为变音扬琴也说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变音功能装置,“401变音扬琴”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搬运,演奏起来跨度小更容易掌握,因此受到了广大演奏者的追捧,同时也在各艺术院校广泛普及。而与先前的“小转调扬琴”和“大转调扬琴”相比,“401型”变音扬琴,音域较宽,转调更方便,便捷。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401型”变音扬琴一直活跃于中国扬琴的舞台上,它很好地取代了传统扬琴在中国扬琴界的地位,同时也有效地统一了中国扬琴的不同种类,能够胜任于任何扬琴流派和地方乐种的使用。但是社会的进步,也会促使事物的推陈出新,扬琴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更加完美。

[1]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中国音乐学[J].2001.

[2]陈舒.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及影响[D].河南大学,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