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卢芳芳,石欢欢,熊新齐,赵祝敏
(丽水学院 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文化的传承”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了。中共十八大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最为当代社会的接班人我们也有义务就响应党的号召。
事实上,衢州政府为了保护畲族的文化,采取了许多措施:
(一)办好畲族文化节(在四月分龙节、七月初七、三月三等);(二)指定畲族文化保护政策(文学、音乐、民族体育等);(三)创办特色学校;(四)编纂出版乡土教材及畲族对歌;(五)举办“汉畲文化节”;(六)采集收录民族歌手、继承人的民歌。
为了进一步了解畲族现存的音乐形式,我翻阅了许多关于衢州畲族音乐的书籍和资料,但是,令我有些失望的是,现存的音乐中基本为歌词,曲调没有相关精确的记载。
关于衢州畲族音乐传承现状调查问卷
姓名: 民族:
1、你所属的年龄段
A、5~20 B、20~45 C、45~80
2、你知道你的祖先是从哪里迁移过来的吗?
A、知道 B、不知道
3、你会演唱畲族民歌吗?
A、会 B、不会
4、你知道现存的音乐形式吗?
A、知道 B、不知
5、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会唱畲族民歌的
A、长辈教唱 B、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6、学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吗?
A、有 B、没有
7、你知道当地是否有实行保护措施呢?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8、你对相关部门采取保护畲族音乐措施是否满意?
A、满意 B、满意 C、不知道相关措施
9、你觉得民族的迁徙对畲族音乐的发展有没有影响呢?
A、有 B、没有
10、你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什么好的主意呢?
我们在190个畲民中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并不是十分满意,特别是在传承这个问题上。大多数畲民对自己民族的迁移和现存的音乐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年龄在45到80的人了解的比较全面,占55%;20到45的基本了解,占30%;15%的5到20岁的畲民,知道怎么演唱和大致的歌曲形式,对一些不常见的形式没有涉猎,也不太清楚。歌曲流传的形式主要靠长辈教唱,在小学就读的学生也告诉我,在他们学校,也会开设相关的地方课程,并开设相关的兴趣班。而当问及关于相关部门的保护政策,年龄在20到45的畲民了解的较全面一些。从这方面,我们看到相关部门的政策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还是仍需继续努力。
现在,会唱畲歌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了,但是相关部门也尽力在做了,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措施也越来越到位了,更好的保存我们当地的畲族文化。同时民族学校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如编写乡土教材,开设畲族语言、民歌和舞蹈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畲族节庆活动、编排畲族歌唱和舞蹈等等。让学生和教师从中收到教育和陶冶,传承畲族民族文化。
现存的民间畲族音乐文化传承,主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过节”来传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畲族人民有的外出打工,或者嫁入夫家,或者去学校上课等等,他们用音乐交流也往往是在过节的时候。最典型的是:会亲节(二月二),畲民相聚在一起,以歌传情,举办歌会;三月三歌会(最具影响力,规模较大);九月九,畲民在天气适宜的日子登高,在山上对盘歌(山歌);“断龙头”是汉族与畲族都有的活动,但畲族的断龙头别具特色,也是一种传统舞蹈(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重要非遗项目。
畲族音乐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畲族与汉族的同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了,畲族音乐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挖掘畲族音乐、整理畲族音乐、传承畲族音乐、发展畲族音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不得不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讨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与措施。如畲族音乐培训班、畲族民歌大赛、培养年轻的畲族爱好者、建立文艺团队、建设传承基地、编写畲族音乐乡土教材等等的实施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的我们,沉浸在现在都市音乐的我们,绝不能丢弃我们的民族音乐,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股多彩的华夏民族文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1]丁缨.畲族民歌生存现状发轫[J].中国音乐,2005.(1).
[2]郭志超.畲族文化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3]马镶.浙江畲族民歌简介[J].民族民音乐研究,198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