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李涛
【摘 要】从80年代仿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反驳到90年代文化产业的蓬勃直至当今国际间的国家文化安全,中国文化产业在2000年国家颁布的《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的政策视野,但在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中的信息整合与文化自在与自觉的均衡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与冲击,出口与挑战,无形考验着中国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是中国国际形象的阶梯工程和形象品牌,而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广西民族舞蹈的丰富与发展无疑是中国走向世界一张珍贵的名片。
【关键词】民族;舞蹈;建构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118-02
中国西部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人文情感质朴。这里有四季如春的云南傣乡,有高耸入云的藏族,有花儿与少年美丽传说的青海回族,也有山歌飘香、绣球传情的广西壮乡,壮家人在时代发展中,学习与传承,将山水文化、山歌文化、壮锦文化等与科技结合创造出一些令人惊叹的人间美景,但在发展中我们仍然发现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从多元文化方面去找寻广西艺术的突破。
一、广西文化
中国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转化为产品开发的成果有很多,如:百年传承电影《刘三姐》、舞剧《妈勒访天边》、音乐歌舞山水剧《印象·刘三姐》,包括正在实施建设的桂林《夜·王城》,都是我国提出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挖掘利用民族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亮点。对于广西舞蹈文化走向全国,丰富世界,拥有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市场,广西文化产业的转换盈利模式是最佳方案,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富国、文化强国的有力保证。
大众文化存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时代发展、市场经济相互协调适应,在发展中不断通过媒介得以传播。大众文化转型为文化产业是人民意识的提高,也是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当大众文化不断被推崇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摇身成为商品时,文化的财富性被慢慢显现出来。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人们对文化要求颇高,简单的娱乐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价值需求和审美享受,这时广西的特有民族舞蹈才有了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不仅意味着它的稀少,还有创意文化的结合,我们要革新艺术,也要资源保护和管理好这些特色文化,这种稀少的经济资源,不加工雕琢便会消失。
二、广西民族文化
广西舞蹈产业化的形成需要有规划的市场组织和调节,只有在市场的不断规范中,文化产业的各种商品才可以有矩可依,资源才合理利用和调配。所以,广西民族舞蹈的生产、发展为避免供求所需的问题,系统的规划必不可少。
在广西民族舞蹈生产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第一个阶段是我们采集和整理的原材料,第二阶段是“成品”构建和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便是开放的“分享”阶段。一件作品的成功还是归功于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观众和消费者来从中获得价值和满足感,对于文化产品来讲,只有在不同接受群体中变换转化,才能实现其共同的使用价值。
民族文化是国家人民对历史的认同和崇尚,是宝贵的精神源泉和财富,发展广西舞蹈文化就是在维护地区的经济、意识形态与政治安全。舞蹈文化产业的食物链比较丰富、复杂,在广西品牌的《印象·刘三姐》中,舞蹈的运用、民族服饰的装点、山水的融合都是多元构成的球体,滚动的链接把民族与受众共鸣。特色舞蹈中包含着广西本民族精英文化和民族本土文化的内涵,在这样文化中怎样转化为大众文化的流通产品,这也是民族文化的实质意义。
广西舞蹈文化的趋势必须包含广泛性,也是地区与民族,民族与世界的沟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心理语言和环境构成,在形成这些历史的过程中,都包含本民族人民经过不断实践、认识和改造的循环得出的结果和经验。广西民族舞蹈越独特便越有魅力,越扎根本土也便多了一份真挚朴实的心灵共鸣,在交集的感受中,本土艺术还要容纳国家情感和世界理想,产生的共需才是民族文化的成功。
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刘建华老师的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语“抽绎”,抽为概括、引出;绎为理出头绪、陈述等。对于广西民族舞蹈文化,抽和绎的分工、实施都比较重要,在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抄袭和仿照,而是要探索,让自己所涉及的文化思想喷发。只有在捡取和分类的精心设计、创新整理下,民族舞蹈才会转化为大众文化和媒体价值,而其中控制文化运用与民族特色的平衡也是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文化青藤可以开出形态各异的花朵,这粒种子的发芽成长过程中,人为抽绎就是展现功能的时刻,让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化、了解和理解文化的个性内涵。
三、文化发展条件
民族舞蹈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中需要文化的内在自觉性,对于自身范围内的歌舞文化有相对的认知和了解,明白它的独特和发展的方向,在革新的过程中具有判断能力,既要发挥原生态文化的优越性,也要容纳其他民族的欣赏认同,在协调互补中实现多元文化提升;同时时代神秘性的衔接也是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时代神秘性是在文化、技术等社会发展中引领文化潮流又让人充满好奇的褒义词,地域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要获得认同,时代潮流和不断神秘化既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脚步;汲取多层文化,重生文化资源对于广西民族舞蹈的未来是可持续发展的,汲取与重生的组合,是对自我文化的解剖和接纳新事物,完善本体的提升,只有不断地添加新的文化元素,民族艺术才有再造生命力,才可调动民族产业文化活力,也使文化资源永无止境。
发展需要人才,只有人才具有分析前沿、创造的能力,通过人才在特定的环境中不断衍生新的想法和成果,对生产推动的积极影响,人终究是一切事情发展的工程师。人力资源的充实和进步是决定民族、社会的前提,金融、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式人才必将使中国的人才聚集度高、融合好、贡献大;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是需要适合自身发展又与文化相结合的完美手段继承和发展,在广西原生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纳较少的格局中,新的传授和承袭方式就需要技术的配合和支持,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语言,暂时性的记忆和瞬间流动的特质都决定了文化產业发展中的弊端,只有将身体语言和口头表达的形式完整保留和广泛流传才不会消失;同时中国文化的前进需要制度的协调,在价格、区域竞争、利润分享等规定的合理调配下,民族事业的松紧才得当,对中国式发展的特殊氛围中,运用恰当的管理将与政府共同守护文化经济的新道路。
广西特色民族舞蹈作为中国软文化的独秀,要与现代传媒互动影响,避害存利地保存文化的本体性。作为一种文化不可能有益无弊,开拓文化产业要正确看待负文化的影响,把问题的停滞和民族产业的小逆转化为新思路的开端,接受世界的洗礼和考验,民族的精髓在等待实践和创新。
四、结语
中国文化如果是一本书,知识浩瀚无垠;民族文化如果是一首诗,言辞质朴精华;文化产业如果是一条路,前方起伏跌宕。世界怀抱在等待,中国资源在流失,民族记忆在退化,不要让民族流泪,不要忘记民族的辉煌,广西这块珍稀瑰地,蕴藏的不仅是歌舞,它包含的是民族脊梁和中国希望,舞蹈产业化的民族留住的是一方风土人情,留不住的是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孙乙可.浅析舞蹈文化的产业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2]王群.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的影响[J].阴山学刊,2008(06).
[3]秦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产业化的利与弊[J].群文天地,2010(12).
[4]熊黎明.多元文化语境中民族舞蹈“产业化”的艺术批评及其价值取向-以《云南印象》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1(03).
[5]刘建华.民族文化传媒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