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邓春蓉,周熹
【摘 要】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而打造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充分运用实验室、科技园等载体,打造优质的高校众创空间,为知识的创造与传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在“双创”背景下,使高校众创空间的两个独立个体——高校与企业产生深度联动,并基于此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打造与运行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校企深度联动;高校众创空间;打造与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142-02
一、众创空间与高校众创空间
(一)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而打造的成本低廉、方便快捷、透明开放以及全方位、全过程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其借全球创客浪潮兴起之机遇,牢牢掌握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之特点、需求,基于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以及资本化途径,有效集成各种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提供全链条增值服务,结合创新创业、线上线下以及孵化与投资,为创客提供了优良的、利于其创新创业的各种软硬件空间。
众创空间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第一,平台要素。这是众创空间的基本定位,其宗旨就在于惠及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包括工作场所、网络设施、社交平台、资本金融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平台。
第二,服务要素。这是众创空间的基本职责,其服务对象为创业者及相关群体,为创业者提供包括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市场对接、融资支持和产品推广等方面的系统服务。
第三,资源要素。这是众创空间的核心能力,其通过整合创新创业各环节(创意环节→检验环节→开发环节→推广环节→应用环节)所需的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包括资金、信息、市场、管理等全方位、全过程的资源。
第四,社群要素。这是众创空间的人力基础,其为创意开发、创业实现之主体,往往以社群组织等形式组建小微创业团队。
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创业园区、社会科技企业等各自的优势,发挥政策集成效应,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进而打造出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众创空间,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高校众创空间
高校众创空间是同时兼具教育、产业和系统属性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高校众创空间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如拥有先进的科研成果、充沛的人才资源、专业的研究场所、优越的政策环境以及风险可控的服务资源等。相比社会众创空间、企业众创空间等,高校众创空间有其独特的定位:
第一,校园众创空间。其有特定的服务人群——以高校师生为主体,该群体为高知人群,且思想活跃,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第二,创新教育平台。其旨在推进创新教育改革,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并用实践效果对其进行检验、评价。
第三,产业服务平台。其应具备较强的产业化的服务能力与专业化的孵化能力,以推动科技知识向创新型产业能力的转化。
第四,产学研市场化运作平台。其为高校师生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平台,利用各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服务,可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知识向生产力转化。
打造高校众创空间,要充分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高校要大力支持,组建专业团队予以指导,并提供有力的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其二,积极实现与社会企业的对接,获得社会的资金与市场支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着力打造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
二、基于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的打造与运行
(一)基于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的打造
打造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主要有以下一些举措:
第一,落实“双创”政策号召,优化创业环境。高校应积极响应“双创”政策号召,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發展众创空间、推进高校创新创业的要求,加快打造高校众创空间并不断优化其创业环境,为高校师生服务。
第二,完善教育机制,凸显其育人功能。基于高校众创空间这一平台,促进高校、企业、创客群体的互动交流,将高校众创空间打造成一个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平台,凸显其育人功能。
第三,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基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企业以及其他服务机构,建立能提供“一条龙”服务的高校众创空间,为高校创业者提供支持;同时,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指导站等,为创业者提供针对创业各阶段问题的“一对一”服务指导,尽可能降低其创业风险。
第四,深化校企联动,加强资源整合能力。一是深化区域内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内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将高校的定位、学科特点、办学宗旨等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整合高校的各种优势资源,实现校企深度联动,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校众创空间;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企业、高校校友等进行多渠道、多模式的资金筹募,为高校众创空间的完善和创客的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第五,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加强高校众创空间与校企联动创业机构、产学研基地、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实现资源整合。一方面,高校利用其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帮助创业者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研发水平、推动初创企业成长;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第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收集创新创业的现实案例,建立数据库和网络平台,为后来的创业者随时随地提供参考与帮助;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创业论坛等,加强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为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演讲会、报告会、辩论会、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介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营造浓厚的创客文化和积极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基于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行
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行涉及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方方面面的要素,因此也根据这些要素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运行模式。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有许多种,如“联合培训+预孵化”模式、“校企创业导师互聘”模式、“校企共建开放交流空间”模式、“共办比赛择优扶持”模式、“校企网络互动推进众创文化”模式、“校企合作举办创业学院”模式以及“定位精确的校企合作”模式等,但不同的运行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侧重点,也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而“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运行模式,可以说是对以上各种模式的综合,是对它们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结果。
首先,就运行角色而言,校企深度联动模式下的高校众创空间,同时具有高校投资主体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通常来说,高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形成合作,重大事宜和重大问题由双方协商决策、解决,日常事务性工作由企业负责;众创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由高校来完成,如办公场所、水电系统、物业管理、网络设备以及其他软硬件设施等,均由高校来提供支持;而日常的管理与运行则全部由企业来承担,运行管理人员也由企业负责招聘、派遣等。
其次,就服务对象而言,校企深度联动模式下的高校众创空间,针对的主要是在校师生或刚毕业的校友,社会创业人士较少,因此其主要目的在于培育创新型人才、孵化创业项目。校企深度联动促使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
再次,就运行机制而言,校企深度联动模式下的高校众创空间,引入了市场化机制和企业化的管理以及资本化的途径,促进了创新创业成果的输出,提高了众创空间的运行效率和创业孵化项目的成功率。
最后,就服务优势而言,校企深度联动模式下的高校众创空间,深化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物力、财力与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三、结束语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众创空间应运而生;而高校则顺应形势,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众创空间。打造校企深度联动的高校众创空间,并进行科学、高效、可持续的运行,旨在让高校与企业真正互动起来,以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梁,王可娜.高校众创空间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7(18).
[2]初汉芳,张可,孟佳.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原理,2017(2).
[3]王圣丹,王水莲.我国高校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及支持系统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
[4]耿健,刘济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众创空间设计[J].职业教育,2016(30).
[5]鲍宇,于淼,董立新.基于“众创空间”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8).
[6]王迷迷.高校众创空间的组织构建与服务机制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