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及策略

时间:2024-06-18

张东亮,李久晶,宋艳娜

【摘 要】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大到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小到社会上的就业竞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种趋势已经愈演愈烈。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基础在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青年群体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碼: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169-01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选拔下,“突出重重包围”,进入大学生活和学习的。而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阻挡了人的创新精神。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走过的学习之路都大同小异。在大学之前所取得的成绩基本靠“吃苦”“勤奋”等,这种精神对于习得别人所传授的知识,应付应试教育还游刃有余,但是这种精神的培养恰恰是对创新意识的一种阻碍,与创新意识该具备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抗打击性背道而驰。所以,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既是自身对创新认识不够深刻,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的一个弊端。

(二)学校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学校都不曾开设这类课程,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创新意识的了解就缺少了重要的渠道;造成这种现状是因为一是学校要保证升学率;二是学生家长也大多注重应试科目而不关心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由于刚刚经历高考的“历练”,身心已经全部放松,对于学习已经懈怠,主观上缺乏“斗志”,同时大学课程的不够重视甚至未开设,都是我国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创新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并非是说智力高低。创新能力体现在:在创新过程中,进行脑力活动时逻辑思维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最常见的就是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是机械解决问题,还是创造性提出问题,加以自己的假设并进行行动验证假设。而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机械解决问题,而不动脑思考如何提出新的想法。

二、应对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办法。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首先要求大学生保持好奇。对一切有价值的事物抱有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其次,要敢于怀疑,敢于质疑。不要做“书呆子”式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遇到任何事情多思考,一旦有自己的见解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坚持实事求是。最后,要勇于请教相关专家或教师。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探讨,在充满好奇与质疑的基础上,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在增长见识的基础上,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始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理想的家庭环境首先应该是民主的氛围,不论父母或是子女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只有在民主的前提下,亲子关系才能有良性的发展,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父母应该尽可能多鼓励孩子做喜欢的事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孩子作的决定,避免扼杀孩子的创新天性。

(三)学校教育注重创新培养。学校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沃土。学校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条件,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意类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平台。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将“科教兴国”执行到底。

(四)健全和完善相关体制。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行为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保驾护航。有关部门要完善产权法,保护大学生自身的产权及由创新带来的相关效益。设立具体部门,对创新活动进行帮扶,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给予先关人士更好更多的福利待遇,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柳新华,宋广文,孙建霞.创新致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2]张建军,韩武敔.创新的素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3]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4]杜汉生.现代教学论与教学改革[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5]陈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