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

时间:2024-06-18

满梦翎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象征,但是在現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对“非遗”文化在高校教育中传承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高校专业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172-01

教育部体艺司司长杨贵仁曾在全国教育研讨会上强调“继承并弘扬我国文化历史,重视舞蹈教育的传统,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非遗”舞蹈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舞蹈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它的风格特点比较稳定,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的“活化石”。

一、注重“非遗”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普及性发展

在高等院校舞蹈教育体系中设置“非遗”舞蹈的传承课程,开展“非遗”舞蹈的教学,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非遗”舞蹈在当代大学生间的传播。

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必须要上必修课,但却无法强制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普及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对“非遗”舞蹈感兴趣,促进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认识“非遗”舞蹈。增强“非遗”舞蹈课程的吸引力是我们普及“非遗”舞蹈的第一步。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的婚嫁舞蹈——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民间“非遗”舞蹈的环境场景以及文化背景,然后让学生对照视频上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是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土族婚嫁的欢乐气氛、礼仪习俗以及那种不自觉的载歌载舞的冲动。我们在设计“非遗”舞蹈课程时一方面既要强调游戏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其程序性。“非遗”舞蹈具有自娱性、娱乐性,可以在课程中运用合适的游戏来导入;“非遗”舞蹈的民间性使其舞蹈不像职业舞蹈那样独立成体,而是伴随着各种艺术形式同时出现,教师可视情况导入;“非遗”舞蹈中的民间礼仪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要遵守其礼仪程序。

二、注重“非遗”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理论性发展

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理论。理论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理论缺失是我国舞蹈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

“非遗”舞蹈课程结合拉班舞谱及其动作分析理论共同教学,能够使舞蹈实践与舞蹈动作理论分析紧密结合,在人体动作层面建立更精确的传承系统。拉班舞谱及其动作分析理论是从舞蹈实践中总结得来,又在舞蹈实践中得到证明,反映了舞蹈动作的本质及其科学规律。拉班舞谱教学是应用型理论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通常的舞蹈教学中,老师做示范的同时口述要点,多用“某动作应该如何做”来描述动作要点,学生主要通过视觉捕捉来模拟老师的示范动作,以达到形似的效果。在这样以言传身教教导的学生,多会出现一种问题——跳得出来,说不清楚,不利于“非遗”舞蹈一代一代的传承。拉班舞谱及其动作分析理论是一种方法论,它一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舞谱符号理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分析动作时使用拉班的动作分析理论。学生用所学的拉班舞谱理论知识去阅读舞谱,分析舞谱传递的时间、空间、身体部位等信息,用舞蹈动作将舞谱呈现出来。

三、注重“非遗”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记录性发展

“非遗”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舞蹈艺术形态,它反映着各地区的劳动生活、审美取向等。“非遗”舞蹈走进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系统进行传承,那么必须要有“非遗”舞蹈自己的舞蹈教材。

舞蹈与音乐一样都是一种时间性艺术,乐谱或舞谱能够保存乐舞,又有利于乐舞的演绎,更能将乐舞较为准确地传承于后世。舞蹈讲究即时性、现场性,作为观众,在现场亲身体会与透过视频欣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那么作为舞蹈传承者更甚如此,肉眼只能看到舞蹈的轮廓,看不到舞蹈动作到底在用那个身体部位发力、舞者的思想意识等。但是舞谱可以记录“非遗”舞蹈的现场,甚至可以记录“非遗”舞蹈传承舞者的想法。中国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用于记录舞蹈的舞谱,使得舞蹈传播更为普遍。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译出的“敦煌舞谱”为舞蹈学家们研究唐代舞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刘凤学教授是台湾著名舞蹈学家、唐乐舞的重建者、台湾新古典舞团创办人,她认为仅用感觉和视觉去重建一个旧作品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她远赴德国学习拉班舞谱,她曾在访谈中提到:学习读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舞蹈创作,而学习舞谱的书写方法,则是为了应用拉班舞谱研究,重建并记录中国舞蹈。“非遗”舞蹈不同于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时空性、动态性及其传承人的意图对舞谱的要求极高,拉班舞谱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于舞蹈的记录与保存是极为重要的。

高校专业舞蹈教育有利于“非遗”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它将“非遗”舞蹈文化的种子注入到我国最新鲜的血液中,为“非遗”舞蹈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弘扬文化传统,重视舞蹈教育—在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12-30.

[2]小鹿林子.如将不尽,与古为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12-0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