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花苗音乐现状及思考——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果布嘎乡小花苗为例

时间:2024-06-18

黄文秀

(西南大学 音乐学院,重庆 700715)

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我国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不可忽略的是苗族音乐。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苗族音乐我们了解其大概,对于其分支的音乐形态更是知之甚少。小花苗族是苗族的分支之一,现多分布在贵州水城、赫章、威宁等乡镇的村寨中。大多地处地势险要,海拔1500米以上的深山中,交通闭塞,民风淳朴。以前多以耕地务农为主业,在近几年道路疏通,才有年轻人外出打工为业。

一、音乐保存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经济支柱由开始的耕地务农变成了现在的打工为主,务农为辅。各种因素夹带着外来文化冲击着原本自成一体的小花苗风俗习惯,小花苗族的音乐也在这种文化融合的潮流冲击下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一)从歌曲的歌词传承方面,最为明显的当属古苗语歌词的传承。据当地人了解,小花苗语言现分古苗语和现代苗语,其大概就如文言文与现代文学的区别。在以前苗歌都是用古苗语唱的,自从有了现代苗语,生活中古苗语逐渐被现代苗语所代替。少年基本接受的汉族教育,本民族传统歌曲已经知之甚少。

(二)从仪式传承方面讲,众所周知,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苗族风俗中其节日和婚嫁等各种活动中的仪式是其音乐得以保存传承的重要载体。没有仪式的音乐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不能持续传承发展。据了解,当地活动类型主要为节日或婚丧。其特殊节日有名的要属跳花节了。跳花节在政府和外界的共同关注下,一直作为小花苗特色节日保存下来,但因受外界干扰较多,融入较多外来文化因素,其音乐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除节日仪式受影响外,其婚歌仪式也有不同程度的简化。

(三)从音乐传承方面,最为明显的是婚歌中恋爱部分的歌曲,其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意性。旋律高低起伏明显,情绪丰满,多用本嗓或假声唱法。是苗族音乐中的精华。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之间交流不再单纯依赖以歌为媒的沟通方式。恋爱期间的音乐就缺少了传承的载体。以歌为媒的形式就停滞在了中年人的回忆中。

(四)器乐传承方面,对于苗族器乐,大家最为熟悉的便是芦笙,其实小花苗常用器乐还有箫筒、口琴、口弦、木叶。其中口琴为外来器乐,木叶有“木叶传情”之说,大家也略有了解。

二、对小花苗音乐的思考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仪式逐渐简略,其中的音乐缺少了存在的载体,也在逐渐消亡。我们在保护其现状的同时应该提高人们对民俗特色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传承保护意识。结合多方面措施,保证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首先,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中,可以从教育方面着手,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普遍面临失传问题。反思,在学校教育中,汉族统一教育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没有专门的板块,这样导致了青少年致力于学习汉文化,对于本民族文化缺少精力、缺少动力去学习传承。加上少数民族长辈对本民族文化重视度不够,受汉文化冲击,生活习惯,服饰语言逐渐汉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缺少了赖以生活的土壤,逐渐显现枯萎。

其次,政府方面,对于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习惯,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重视民族特色节日、鼓励民族风俗传承发展、组织相关部门整理收集民族文化相关资料等多种渠道传承发展民族音乐。

再次,少数民族本身也要加强对本民族传统风俗音乐的重视,保护和传承音乐从自身做起,增强传承意识。如在婚礼歌、节日歌曲、器乐演奏等方面可以培养传承人,让本民族风俗音乐得以完整的保存下去。

总之,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我们了解的还太少,随着文化大融合的趋势,将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消亡。在通过各种措施努力保持其本民族特色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快采集速度,增加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尽力早日掀开其神秘的面纱,让世人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真实面貌。

[1]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2]蒲亨强.苗族婚俗对苗歌特质之影响[J].艺苑,1989.

[3]汤飞宇.苗族古歌传承方式浅议[J].艺海,2009.

[4]石宗仁.苗族文化的传承机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